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冰之旅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冰之旅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仿佛是受了诅咒,自奇瑞“碰撞门事件”之后,中国汽车业在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场破冰之旅逐渐拉开。

创业难,守业更难!攻城略地之后,是否就能长久称王封相?市场经济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往往费尽艰辛在国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后,还没来得及品尝一下胜利的滋味,瞬息万变的“战火”刹那间又会重燃。

时下,仿佛是受了诅咒,自奇瑞“碰撞门事件”之后,中国汽车业在俄罗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场破冰之旅逐渐拉开。

9月15日,俄罗斯有关部门停止批准国外汽车企业在俄设组装厂。在政策出台前,美、欧、韩系汽车抢着签下17亿美元的汽车组装协议,而中国汽车企业在俄罗斯设组装厂的申请无一获批,未来通向俄罗斯的组装之路将被封锁。其实,种种预兆在几个月前已有显现。

就在国内媒体关注奇瑞,纷纷为其摇旗呐喊、忿忿不平之时,质量问题引起了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卷入麻烦之中的中国汽车不仅仅只有奇瑞。今年6月,在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华晨尊驰的碰撞测试结果仅为一星。之前的2005年,江铃陆风也在此俱乐部接受碰撞测试,结果同样为一颗星,此后,这款国产SUV车型很快在欧洲销声匿迹,在国内也退出了主流市场。

7月,有媒体报道,俄罗斯工业部和能源部已暂时拒绝批准在俄境内成立中国汽车组装厂的任何项目。据悉,受此影响,吉利、河北长城汽车、中兴汽车、重庆力帆轿车、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的项目瞬时成泡影,项目总价值达3.8亿美元。

8月,俄联邦工业和能源部部长维克托•赫利斯坚科宣称俄联邦工业和能源部正在制订系列措施,将对出口到俄罗斯的汽车的技术达标情况加强监控。有关人士据此指出,俄罗斯将对某些出口到俄罗斯、达不到俄罗斯标准的中国车设立障碍。

按说此类规定早该引起中国汽车业的高度关注,然而在8月底的俄罗斯车展上,中国汽车出尽风头,走秀般忙于将色彩斑斓的产品展示在俄罗斯人面前,而此时的数家外国车商兴许正忙于奔走“组装协议”的签订。之所以如此推断,是因为半个月后,数家外国汽车生产商14日赶在禁令生效前与俄政府签订了总价达17亿美元的组装汽车议定书。其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计划在俄新建年组装能力为5万辆的汽车厂;菲亚特计划在俄建设新厂,年组装能力为5万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计划在圣彼得堡郊区生产欧宝汽车,年产能力为2.5万辆。

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没能拿到一纸协议。

为何一向踌躇满志的中国车企会在耕耘已久的战场上摔个大跟斗?那些对中国车企充满溢美之辞、盲目乐观者如今该作何感想?

近年来,以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这让众多的中国车企大有将俄罗斯车市收入囊中的期望。毕竟,“俄罗斯汽车市场每年缺口约为50万~90万辆,到2010年需求量将扩大到250万辆”是一块精美的大蛋糕。然而,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车企同样也毫不含糊地早已开始惦念。

品牌、质量、汽车历史、售后服务,每一项相比较,中国车企都占不到便宜,中国车的最大优势在于“价廉”。“俄罗斯的汽车政策和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有些相似,都是想通过市场换技术,以低关税来吸引国际著名品牌到俄罗斯投资建厂,但是没想到却引发了中国汽车到俄罗斯组装的集体性冲动。”业内人士认为,盲目的“中国式膨胀”是造成中国车企迅速扩张的诱因,而此类举动没有充分考虑和分析俄罗斯本土保护性措施及引进进口车的初衷。

“莫斯科不愿意给中国企业税收优惠,因为他们怀疑中国轿车是否能够提供合乎质量要求的轿车在合资企业内生产;实际上他们喜欢邀请来自美国、西欧、日本和韩国的汽车投资,因为他们引进俄罗斯的是最新的和自己原创的技术。”俄罗斯新闻社汽车专家迈克尔•赫梅列夫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车企的症结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8月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经贸合作分委会第十次会议期间,俄罗斯经贸部部长格列夫于25日到长城汽车进行了考察。业内人士推测,格列夫的态度表明长城在俄罗斯的项目有望获批,“一旦长城在俄罗斯项目获得批准,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集体受阻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在此之前,缺乏核心技术的中国车企不得不重新定位,踏上或许不会太短的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