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大学生饮酒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认为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以及同伴的影响,使得酒互动充当了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会交往手段,同时研究大学生饮酒的功能,这对于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饮酒行为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饮酒;社会交往

一、 大学生饮酒现状

(一) 饮酒的频率

在参与调查的100份问卷里,滴酒不沾者占10.7%,经常饮酒者占1%,88%的同学偶尔饮酒。其中,男生的饮酒率高达94%,女生的饮酒率则为76%。在饮酒的种类当中,以啤酒等低度酒类为主,占总体的80%。被调查的100个人中,大部分(48%)一学期会喝酒3-5次,20%的人6次以上,其余均为不饮酒或者每学期1-2次。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我校普遍饮酒率较高,以偶尔饮酒和低度酒为趋势,但多数饮酒者的频率较低,同时,女生的饮酒频率明显低于男生:60%的女生饮酒频率为每学期1-2次;男生集中在每学期3-5次,并有22%的人6次以上。

(二) 饮酒观念

酒在我国流传已久,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不成席”、“酒杯一端,事情好办”等人们口口相传的饮酒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饮酒行为。

认为饮酒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的人占60%,30.7%的人选择有一点同意,只有9.3%的人认为饮酒不是一种社会文化习俗。同时,对于饮酒是一种社会适应的需要观点,52%的人选择同意,41.3的人选择有一点同意,6.6%的人选择不同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同意或者有一点同意饮酒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只有14.7%的选择不同意。在对饮酒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上,男女之间有比较显著的差异。男生同意此观点的占56%,而女生只占36%。

对于饮酒的危害学生并非一无所知,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酒的知识所知甚少。14.7%的同学认为饮酒有利于健康,18.7%的认为适度饮酒才有利于健康,52%的人选择饮酒有害于健康。

二、大学生饮酒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在人的成长发展阶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表现也因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千差万别。杨娇、滕英等人的《青少年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一文中指出:“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还通过同伴饮酒人数和态度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饮酒行为。父母饮酒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影响力大于同伴饮酒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

青少年可塑性很大,且好奇心及模仿性强,在这个时期要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中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过严的要求等等,加重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负担与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他们借助于酒这个媒介来减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9.3%的人饮酒的原因是消愁解闷;同时,一些家庭中家长本来就是爱好饮酒的人,每天饮酒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就在客观上导了孩子对饮酒的态度,因而使其在长大后饮酒。有些家长甚至鼓励自己的孩子饮酒,认为经常饮酒能表现出大学生的风度和气概。

(二)社会

1、酒文化根深蒂固。在中国,酒是一种文化。早在2000年前我国就发明了酿酒技术,可以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酒的文化,就是一个酒的历史。从日常公私宴饮,喜庆集会,亲友馈赠,无不有酒。另外,我国传统医学对酒的赞颂远超过鞭笞,颂扬其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开胃生津等功效。

2、许多人把饮酒作为社交礼仪需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亲友团聚都要喝酒。在成人洽谈工作、生意过程中,餐桌上的“烟酒”常成为主“战场”。耳濡目染,使青少年产生错觉:要办事须先喝酒;是否豪饮是哥们关系“铁”的表现。

3、中国式社会交往模式:“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特有的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如来了同乡、同学, 祝贺同学生日,在各种竞赛中获奖, 获得奖学金, 节日、毕业前夕等一些欢庆活动, 很多同学聚在一起, 举行小型宴会,就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喝酒时得到升华。

三、 大学生饮酒的功能

(一) 正功能

1、工具性、调适性或功利

在卡次(D.Katz)看来,人们所以对某一态度对象持有肯定积极的态度,是因为这一对象对满足个人的需要是有用的、有效的。饮酒在不同社会交往场合对于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功能。例如聚会。在高校校园有形形的聚会,包括老乡聚会、社团聚会、班级聚会、生日聚会、考试结束和毕业离校,都要开怀畅饮一番。助兴、炫耀、谢恩等工具的满足能够促进个体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个人都是具有这五种基本需要的,不同的是,不同的人的需要层次高低顺序可能有所不同。酒在不同的场合下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根据调查结果分析,17%的人饮酒是因为满足节日欢庆的需要。62.7%的人是为了社会交往的需要,还有9.3%是为了消愁解闷。

2、自我防御的功能

刘易斯科塞(Lewis Coser)提出了“社会安全阀制度”: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及时发泄积累的敌对情绪。大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被调查的对象中9.3%的人饮酒是为了消愁解闷,缓解压力。酒精给人带来的一定的生理反应,因此,从古至今都有“借酒浇愁”、“一醉解千愁”,当人们遭遇挫折压力时,用饮酒来减轻痛苦和忧愁;同时,适度地饮酒还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焦虑;消除疲劳;减轻孤独、寂寞;精神焕发。

3、 社会交往功能

酒在中国人的社会交往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就离不开交往,而酒就成了交往的媒介,它是沟通思想的桥梁,联络感情的纽带。马克思更一语道破:“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交往能力同生产能力、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方面”。

(二) 负功能

1、 过度饮酒会给身体造成重大伤害

大学生多为17-24岁的青年,生理、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度饮酒会对肝脏、脾胃形成极大伤害,对其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还有多方面的损害。如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

2、 造成安全稳定隐患

过度饮酒会使人神经处于高度亢奋状态,稍许的刺激都可能导致惹是生非。醉酒的人摔倒、撞伤;酒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伤害他人;酒后开车酿成大祸的事件比比皆是,惨痛教训极为深刻。

3、 影响大学学业

频繁的聚会饮酒会浪费学习时间,而醉酒后常常会耽误第二天乃至第三天的上课学习。酒精会损害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长期酗酒会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衰减等,给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如果经常饮酒,使之产生依赖后,当中断饮酒,亦会产生如戒烟后的乏力、情绪低下、坐立不安等症状,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何以能完成学业?极大可能出现挂科,甚至毕不了业的后果,从而影响择业、偏离正确的人生,甚至因此滑向犯罪的深渊。(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