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这样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这样设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如行云流水,却又风声水起,语文味儿十足。”日前,市教研员在听完我上完《一滴眼泪一滴水》后,如是评价。在我看来,“十足”当属溢美之词。但诚惶诚恐之余,“语文味儿”四字却很入我耳,因为它正是我这堂课设计的核心理念。本文就谈谈我对《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语文味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文本

“沈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如行云流水,却又风声水起,语文味儿十足。”日前,市教研员在听完我上完《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后,如是评价。在我看来,“十足”当属溢美之词。但诚惶诚恐之余,“语文味儿”四字却很入我耳,因为它正是我这堂课设计的核心理念。

设计之初,我有诸多纠结:

比如,长文如何短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是法国文学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节选,单就选文而言,在教材上就占据了九个页面的篇幅。区区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真有捉襟见肘之感。

比如,如何上出文本特色?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作品样式,有它的艺术特质。小说教学中主题、情节、形象、环境,可以咀嚼处甚多,本篇作为众多中的“这一个”,最该上的是什么?

再比如,多媒体的介入度如何把握?《巴黎圣母院》早就有电影面世,是否该大尺度引入,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冲击?

……

基于对“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崇仰和自己一定的理论研修,我在心里暗暗将本节课的关键词定位为“语文味”。我知道,所谓语文味,根据有关专家的观点,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对照理论,我的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精雕细刻:

一.准确卡位。为了谋求语文味,就要力避“泛语文”倾向。有人曾以“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来戏称“泛语文”。教学内容完全为文本内容所困所累,教者沦为文本作者的“代言人”,教学个性何在?教学艺术性何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样一篇经典小说的节选,若从小说若干要素上一一道来,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芝麻又要西瓜,只能让老师累死,学生乏味死。

节选部分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纯粹,无太多可品鉴之处,倒是“人性的复杂与美丽”这一审美性主旨非常具有教学的价值性。一则它契合课本编排时的单元主旨——“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有利于单元教学的整体协同。再则审美性是语文教育艺术的源头活水和最高境界,更是语文味教学的地标建筑,没有美感愉悦感,语文之“味”从何论起。更何况,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诗意的人生追求越来越稀薄,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心灵的审美空间,亦是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优化过程。首先是大胆剔除掉一些“伪语文”的环节。那些看似语文,其实和语文相关度很小或近乎无关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往往是妨害语文味的“天敌”,它们造成了课堂的芜杂与低效。比如,在作者简介时,对于创作颇丰的维克多·雨果,我对他的作品只字未提,倒是以其《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入,来重点强化他的人道主义情怀,以指向课堂中心。再比如,对电影的果断放弃。我仔细观看了影片《巴黎圣母院》,发现它对我们课文节选部分的表现极为粗疏,没有细节,只重场景。还不如我们对文字的阅读来得细腻深刻,更不如通过阅读给学生主体个性化感悟留下的想象空间。这些预想在课堂实际操作中都得到了一一的印证。

然后是课堂流程的合理布序,以使语文味更“纯”。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两个重点人物的赏析,谁先谁后谁主谁次,好像是个无需讲究的问题。可是,我却认为,对爱斯梅拉达的赏析必须在先为次,这样“人性的复杂与美丽”这一课堂教学目标就可以最大化地凸现。爱斯梅拉达的人性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在现实的复杂土壤中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会给现实中的学生一种理想化的虚无感,审美情趣会大打折扣。而形象丑陋情感愚钝的伽西莫多在爱斯梅拉达爱的洗礼下,人性得到复苏,这更有现实的适切感,让学生对自我救赎或拯救他人都充满信心。对前者的重视,只是在进行一次苍白无力的道德教化,而只有重视后者,才是一次富有语文味的审美教育。一句话,作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应该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

再有,就是课堂的起承转合、铺垫渲染要张弛有度,以使语文味更“浓”。广东人爱煲靓汤,最讲求个中火侯。本课题设计的最浓语文味在于“审美意趣”,我也用四味真火将其煲出“美”味:一味猛火——朗诵导入,创设氛围;二味文火——研读文本,整体感知;三味大火——角色朗读,体悟赏鉴;四味小火——感情齐读,余音袅袅。

三.强化诵读。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冷静有余,情味不足;讲解有余,体会不足;分析有余,审美不足。凡此种种,使得语文课滋味淡薄,抓不住学生的心灵,更不用说“三月不知肉味了”。

而文本语言就像一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魅力靠什么走进学生的心窝?靠读。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诵读者与文本言语之声的碰撞、交流、融合,我在本课堂设计中将“读”这一教学手段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倾心营造由声浪承载的“感情气场”。读的形式很多,有角色朗读、同座对读、老师范读,有齐读、默读,有品读、圈读;读的功效显著,以读代讲、代问,以读传知、悟情,以读启思、悟理;以读赏美、悟神。

四.彰显个性。“语文味”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的和谐统一,再加上教材的个性,可谓占尽天、地、人三和之利,带着各自本真的荷尔蒙气息,“语文味”何愁不能新鲜出炉?本教材自不待言,“美与丑的看台”势必演绎出人性的故事,目标设置是在情理之中。作为教者,审视自我,语言煽情、课堂投入、擅长朗诵,这些优势的存在,为这个以审美为目标的课堂创设了基础条件。而作为主体的学生呢,因为是文科生,感情丰富,情商高,表演、表达能力强,更是为这一目标、过程、方法的综合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当然,语文味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味儿,在这一点上本教学设计还略显不足。其实,在教后,我就感觉到了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中西方文化的比照中来体现这一点,学生不能理解爱斯梅拉达的热情奔放,视其举止放荡、有伤风化,这正是身为孔孟之道思想熏陶下的东方人在文化观照上的局限性,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可是,有些东西是跨越国界,超乎种族的,正如人性的复杂与美丽。

也许,加上这一环节,课堂的境界会有更高的提升,语文味的高峰体验会更深入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