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两者的不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两者的不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王安石与张居正两个人进行的革新,都是在国家面临“积贫积弱”的相近背景下进行的。尽管都是为了革弊图兴,使国家走出困境,但改革却产生了迥异的社会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步骤不同,以及改革者自身的原因。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分析二者改革成败的原因,便于对王安石与张居正在历史上的地位给予正确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策略 步骤 地位与权限 与同僚关系 信念和毅力

[中图分类号]I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86-01

一、方法策略不同

王安石任相后,就提出改变从宋太祖开始已有的国治法度。王安石所进行的努力和实践虽然给希望变法的士人起到了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但这种思想,在旧思想、旧势力还很强大的形势下,必然会受到守旧派的猛烈攻击。变法刚开端,司马光即上言:“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又写信给王安石,指责其“尽变更祖宗旧法”。

张居正认为保守派反对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反对变革祖制。所以他打出了“法后王”的旗帜。他说相对于明朝而言:以前的各朝各代的国君都可以说是“前王”,而明太祖相比之下就可以称之为是“后王”,所以“法后王”的革新就是“返璞归真”,恢复祖宗之法。同时,相对于明朝中期的皇帝们而言,明太祖显然又是他们的祖先,即“先王”。这样,改革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事情,而且没有违背以前朝代贤人志士所主张的“法先王”的宗旨。

二、步骤不同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直指核心问题,从“经济”入手,进行改革财政,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吏治也要进行必要的配套改革。作为改革就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此外变法的许多措施含有抑制兼并的意思,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某些局部利益,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张居正“潜心钻研,用心良苦,运筹帷幄”,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分步改革,可以说做到了步步为营。他首先用考成法驾驭统筹全局,这就使得政令得以畅通,无形中就确立了朝廷的无上权威,为改革的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随后又改革学制,整顿驿递,整肃吏治和惩治腐败。当他发现政治改革确实取得了成效后才进行了经济改革。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曾使明朝后期的财政状况得以好转。所以在“富国强兵”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三、地位与权限不同

宋神宗对变法派的支持力度是有限度的,他还曾一度压制、打击一般变法派官员与保守派元老重臣的斗争。王安石并没有得到神宗足够的信任,再加上反对派的造谣生事,煽风点火,使神宗难免用怀疑的心态重新面对王安石的变法。特别是神宗害怕变法最终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再加上天灾,宋神宗对王安石的变法发生了重大动摇,在变法的关键时刻革除了王安石的官职。后来虽曾再次启用,但变法形式和以前大不相同,变法被迫停顿下来,变法也就夭折了。宋神宗的这些举措,对变法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

而张居正与皇帝的关系非比寻常。当神宗即位时年仅十岁,未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那时对神宗而言,张居正是一个自己必须尊敬而又要惧怕的严师,神宗幼小的心灵中已埋下对老师的“尊严”。虽然当时自己是整个国家的命运主宰者,但他不懂得权力的力量。这使得张居正的威严与地位在神宗的心里得以确立和形成。同时他又善于利用“地利人和”――作为皇帝的老师,向神宗的大脑中灌输了一整套改革的思想,使幼小的神宗不由自主地就把张居正放在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也就对后来张居正的改革大力支持,鼎力相助。此外,张居正还注意和内宫重要人物搞好关系,其中神宗的祖母就对张居正特别的欣赏,把他看成亲信。同时,主持内宫重要事务的司礼等都和张居正有着很好的交情,可以说张居正在内宫“人情关系”走得很好。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对改革的顺利进行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与同僚的关系不同

王安石改革中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和官僚们的关系,没有进行有力的拉拢。相反,对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僚却进行了沉重的回击,而没有采取“艺术”的游说劝说。除了反对派,还有一些“中间派别”,王安石对这些人也没有采取拉拢的措施来争取他们的支持,而是把他们看成反对派也进行了严厉的压制,甚至打击。这样反而让他们走向了反对派的队伍,无形中充实了反对派的势力,给改革增加了更大的阻力。此外,就算是变法派内部也存在勾心斗角,派系之争。总之,王安石的变法在势力上相对孤单薄弱。

而张居正在用人上是“唯贤是举”,重用人才。通过选拔制度,寻找有才有志的官吏,特别是看重官吏对自己改革的态度立场如何,对于不支持也不反对变法的官员,张居正则采取非常“明智”的办法来处理:责令其“告老还乡提前退养”或者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职务来打发他们。对公开反对变法的人,则坚决清理淘汰,不得任用。

五、信念和毅力不同

王安石一方面不敢得罪大官僚等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吏治改革。在以后的变法中,他也多次以谢病来消极抵抗神宗的动摇。特别是当他儿子死后,王安石更是悲伤难抑,力请辞职。相反,张居正却置个人得失、生死、毁誉于不顾,赴汤蹈火而不悔。张居正这种坚决要把改革进行到底的精神,在当时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难能可贵。当然,正是他的这种顽强的、敢于拼搏的精神使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方面决定了王安石与张居正二人改革的成败,以及改革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