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秋杨“登峰造极”的行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秋杨“登峰造极”的行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军人的女儿

1967年出生的王秋杨,童年跟随当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父亲在福建深山里居住,周围全是农田,她的童年是在青草的香气里度过的。她继承了父亲军长的基因,“同龄的小孩,一看见我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扑过来,他们都以谁先扶到我的肩膀为荣!”那时候,谁家的钥匙要是锁在家里,都会首先想到给王家打电话,每次都是王秋杨敏捷地翻过墙去,笑嘻嘻地把别人家的门从里面打开。

小学毕业后,王秋杨考上了县城的中学。每个周一的黎明,她挑着书包和菜米油盐,一个人翻山越岭去上学。每个周六的下午,她挑着书包和空了的瓶瓶罐罐,沿着同一条山路走回家。被山岭包围的小县城,只有两个工厂。一个是糖厂,一个是造纸厂。能到这两个工厂就业,差不多是当地年轻人最好的出路了。一天的课程结束后,王秋杨常常躺在开满映山红的山坡上遥望着这两家工厂的大烟囱,痴痴的想:难道我长大后的归属,就是这两个工厂中的一个吗?

年幼的王秋杨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而她小时候想象外界的惟一依据,竟然是一张天安门图案的8分钱邮票,她多么想走出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首都北京的天安门。那时的她,怎么能够想象得到,长大后的自己,不仅走出了大山,走到了首都北京,而且成就了一番事业,接下来走遍了世界,一直走到地球的三极呢?

直到17岁,王秋杨才第一次见到女人骑自行车,第一次见到大海,才接触到和她生活了17年的大山不同的地方。父母对王秋杨采取“放养”的方式,成为她长大之后随性而往,感受不到任何文化界限的人格模式。

房地产界美女总裁

王秋杨在19岁时与丈夫张宝全相识,那时他们都在当兵。五年后,两个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王秋杨和丈夫先后从部队退伍,投入商海。当时他们的档案在人事局放着,上面写着“待业”两字,所以当时感觉自己站在悬崖边上了,没有退路,只能往前闯。王秋杨后来回忆说,“当时年轻啊,而且我们俩都是特胆大的人,没有带任何救生圈就跳到‘海’里去了。”

丈夫到海南从事房地产,王秋杨在北京搞贸易。一年后,海南地产泡沫破裂,他们撤回北京,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又遇到合作方违约,使公司陷入困境。初秋的一天,她和丈夫在家里的院子里转,琢磨着一旦公司关门,拉回来的桌椅柜子可以放在什么地方。她问丈夫:“我们能行吗?”她从丈夫的眼睛里看到一片茫然,听到的却是:“能行!”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下来,奋斗到了峰回路转的那一天。1997年,王秋杨和张宝全开发的“今典花园”一期开售,并且成为当时京城最热销的楼盘。

十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夫妻共同奋斗的成果――今典集团已经在京城的地产业成为叱咤风云的角色,而工作对于王秋杨来说,已经由最初的激情闯荡演变成为一份难以割舍的责任。王秋杨的办公室有6米高,100多平方米宽大的空间里,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三五株绿色植物。她说自己喜欢辽阔的感觉。

虽然在北京奋斗了十余年,在这个城市盖了一栋又一栋楼房,王秋杨却对这个城市本身越来越疏远,她无法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丛林中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属感。丈夫体贴她所有的心思和梦想,所以每年会放她一段时间的假,让她出去跑,体验辽阔、开放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在路上行走的人

“我骨子里有一种叫冒险的东西,不在乎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只喜欢这个过程。”张宝全说,她这个人的感觉就是四个字――人在旅途。正如她自己所言,动物中她最喜欢豹,养狗她只养大型的獒,车子她只钟情于陆虎、悍马……全是粗犷大气猛烈的。当她将城市的一切远远抛在身后,驾驶着越野车行走在壮美的高原或荒凉的沙漠间时,辽阔感是更为真切的感受。

高山、顶峰、荒原、大漠、极地……所有这些永远在召唤着王秋杨,让她一次次地出发,一次次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在法国,王秋杨和同伴一起乘坐着老式的乡村火车,下一个目的地永远都是一个陌生的小镇;她乘坐苏联1800吨排水量的破冰船,穿越有“魔鬼西风带”之称的南极西风带;她在南美洲的大陆上随意游走,早上在大西洋看日出,晚上赶到太平洋游泳;她自驾陆虎,从北京出发,经青海湖、唐古拉山口、可可西里、希夏邦马、阿里、古格王国、罗布泊一路走来,50多天风餐露宿,光车胎就爆了13次;2007年她登顶珠峰……王秋杨冒险的线路固然令人神往,但最让人艳羡的应该是她旅行的方式,无所禁忌的心态。她说,“冒险是一种人生态度,旅行是生活的方式”。

“我希望永远在旅行,在行走,到我老的时候,甚至到我死后,人们还会这样问起我,‘你们还记得有个叫王秋杨的女人吗?’‘她在哪里,有几个月没见她了。’‘啊,前些日子,她死在了英国某个村子里了!’”说这番话的时候,王秋杨脸上满是那种经常饱经野外阳光照射的笑容,灿烂地放着金色的光。“生命就意味着谁都会在旅途中结束,这是一个当然的过程。”

2010年7月8日,在登顶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山之后,王秋杨成为首位登顶世界七大洲高峰、徒步南北极点的中国女性。王秋杨历时6年,终于圆梦“7+2”记录,也实现了从业余登山爱好者到非职业登山健将的蜕变。尽管有诸多充满光环的社会身份,但王秋杨最愿意被称为“在路上行走的人”。

最高海拔的慈善

这个喜欢人在旅途的女人,是征服了地球三极的国家级运动健将,也是叱咤地产界的成功商人。但除此之外,她还是致力于“关注普通人的幸福”的北京苹果慈善基金会的缔造者。而这只远离商业利益“苹果”的孕育,就缘于王秋杨的一次之行,缘于那个叫做阿里的地方征服了她。阿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高寒雪域,也是佛教传说中大千世界的中心。

提到阿里,王秋杨特别感触地说:“在那儿,身体和灵魂都有特别安宁的感觉,让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它教会我感谢,让我珍惜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尽管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是他们那么热爱生活,那么投入,房子画得五颜六色,牦牛的耳边、尾巴和脖子上系着红色的流苏,背上披着绣花的毯子,点堆篝火就可以很愉快地唱歌跳舞,在这里可以经常感受到叫做感动的东西。

2003年,王秋杨向阿里地区捐款2000万元,修建了四所苹果小学,创办了“苹果教育基金”,此后她每年都捐助500万元,启动了阿里“赤脚医生”工程;于普兰、札达、改则等县开设了11个图书馆;与当当网合作建立“当当・苹果阅读基地”,为54所中小学建立图书室;为8万多农牧民送去免费药品和免费体检;2010年12月投资两千万,与阿里行署合作建立了海拔最高的冈底斯藏医学院……如今,苹果基金会已成为面向藏区的规模最大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是最接近天空的土壤,王秋杨建立在神山圣湖之间的这一份慈善事业,少了几许喧嚣,也因其艰难而显得更加的纯净。在,王秋杨爱上了那些孩子“从里到外的清澈”,爱上了他们像高原太阳一样灿烂的笑容,而那里的人对她更是一种无限的认同。现在,如果在迷路了,只要说自己是苹果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藏民们就会非常热情无私地给予帮助。苹果基金会,在藏区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种信任和温暖的象征。

历程评述:

王秋杨,1967年出生于军人家庭,当兵8年。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北京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秋杨是第一位到达“地球三极”的华人女性、首位完成“7+2”探险活动的中国女性,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由王秋杨创立并任理事长的苹果基金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面向藏区的慈善基金会。2004年她获得“2003年度海内外十位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荣誉。2005年,王秋杨入选“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