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教学的一把“双刃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教学的一把“双刃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师们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但语文教学有其学科自身的特点,也不能“唯多媒体”论,要掌握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尺度。下文针对使用多媒体教学谈谈笔者个人的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灵活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资料库

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纵横古今中外。为此,可借助多媒体“资料库”的优势:作者的生平简历、名城古迹风貌图片、名家名篇等都可以浓缩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散见于各课的基础知识,也可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对比阅读、迁移训练需要的大量资料和练习,可做成课件,高效直观地加以拓展。

如《蓝蓝的威尼斯》一文,通过展示威尼斯城的整体风貌图片,让学生感知水城的特点;同时通过展示圣马可广场和其他一些建筑图片,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建筑之美,从而更进一步理解作者使用细节描写的必要性,促进学生对游记性散文写法的掌握。如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时,让学生分析、归纳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面对这个抽象的问题,很多学生会无从开口、无处下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剪辑四组音像资料:孔乙己穿长衫站在“短衣帮”前喝酒;孔乙己说话满口“之乎者也”;众人取笑孔乙己;丁举人拷打孔乙己。这些镜头直观而强烈地揭示了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诱使与毒害,封建文化糟粕的毒化,社会的冷漠,封建统治者的残忍)。它们的演绎比任何抽象的语言解释更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有助于学生准确归纳并深刻理解板书内容。

2.示范性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含哲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展现各种语言风格的魅力,激发学生们阅读的兴趣,同时起到朗读示范作用。

教读古诗词时,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以名家的诵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3.立体感

在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像来显示情境、用文字来诠释情境等方法可以局部应用,却不容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贯穿古今,沟通现实,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如学习戏剧单元经典作品《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市长〉选场》等,完全可以把荧屏上的精彩对白用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戏剧语言的特点。这样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我首先播放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朗诵的《再别康桥》,让学生立刻进入到这种情境中,然后在屏幕上展示徐志摩的照片及其个人简介,接着在舒缓的小夜曲中展现剑桥大学、康河的风光,在创设了这种情境之后让学生伴乐朗读、分析,最后让学生在视听中回味诗歌。这种教学激发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人的心灵上的抚慰和震撼。多媒体技术在这节课上发挥了其“3D”般的神奇作用。

4.互补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一节课的“导演”,但长期与学生打交道,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有时或者是自身的条件限制,课堂教学往往缺少力度和新鲜感。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产生“互补效应”。如小说、戏剧的教学,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很难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但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专业演员表演的逼真,以及演员的语气用得十分恰当,使枯燥的理论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而紧张、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等。学生的喜怒哀乐得到宣泄后,从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二、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掌握尺度,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尺度。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体现“语文”味

语文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呈现形式,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及语文认知规律,体现语文特色。语言文字、听说读写、阅读赏析等训练必须紧扣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的出现不能喧宾夺主,要确保语文课的本真面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更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变成单纯的多媒体演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必要的读书、思考与讨论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现代高科技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

2.区分“主角”和“配角”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语文认知才是“主角”,多媒体这一“配角”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被滥用。多媒体不能代替所有教学过程,更不能代替学生品悟思考的过程。语文课使用多媒体,要留足学生悟读文本的时间,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3.讲究“实效”性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已成事实,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创造了便利条件。多媒体教学切忌“花架子”,要注重实效。语文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乐素材的“多”和“滥”容易使教师忽视语文固有的学科特点。就语文学科而言,并非每篇课文都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凡事皆有“度”,适度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过度则会事与愿违。多媒体辅助教学做到适时、适当,才能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优化。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如运用不当却也是一把双刃剑”。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勤于总结,以语文教学为中心,遵循语文认知规律,舍弃浮夸表演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