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志所致脾失健运的病机及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志所致脾失健运的病机及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情志失调,机体失于调节,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发而为病。情志可直接伤及脾脏,也可影响脾脏气机或他脏气机,从而导致脾失健运。治疗应以心理及药物并重。

关键词:情志失调:脾失健运;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7-1439-02

脾失健运是指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气虚。主要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食后胀甚,纳少,大便溏薄或便秘,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肥胖、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本证多因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或情志内伤。损伤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或大病初愈,调养失慎所致。其中情志内伤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病因。

1 情志所致脾失健运的病机

1.1直接伤及脾脏

七情虽由心发,但其与五脏相互对应,七情太过可直接损及相对应的脏腑。脾主思,思虑过度,忧思日久,则损伤脾土,脾脏受损,运化失常,发为本证。脾主健运,脾气虚弱,健运失司,输布精微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食后则脾气愈困,气机阻滞,腹胀尤甚;脾失健运,食人不消,清浊不分,注入肠道,则见人便溏薄;脾失健运,气机不利,导致胃肠传导火司,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则大便干结而成便秘;脾虚化源不足,不能充达四肢,故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脾失健运,水湿不运,泛溢肌肤,故肥胖、浮肿。

1.2影响脾脏气机

情志失调多通过影响脾脏气机,引起脾脏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起脾失健运。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或忧思日久。导致脾气郁结,从而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脾失健运的症状。脾气郁结,日久脾失健运,胃肠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糟粕内停,不得下行,则大便干结而成便秘。

1.3影响他脏气机

情志失调,尤其是过度愤怒,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行郁滞,气机不畅,累及脾脏,脾气不升,则脾失健运,故见腹泻,故《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使然”;脾气不通,则见腹痛,而成痛泻之证。《医学入门》所言:“腹中之痛,称为肝气……木郁不达,风木冲击而贼脾土,则痛于脐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腑气不通,也可致便秘。

而惊恐过度,则会影响肾脏。“恐则气下”,惊恐过度,导致肾气不固,失于固摄,影响脾脏,“脾主升”,脾气不升反降,气机失调,脾失健运,气泻于下,而致大便溏薄,甚至失禁。

2 情志所致脾失健运的治疗

2.1 心理治疗

情志失调所致疾病在治疗时首先应使患者解除顾虑、平和心境。耐心地听患者倾诉病情,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充分的解释病情、症状以及用药,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这对于症状的缓解,以及药物的起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1.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与患者密切合作,整个过程采取一种探讨的态度。同患者建立朋友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得患者说出疾病的起源和诱发因素。患者一般谈话内容涉及面较宽,不可冒然阻断,满足患者的谈话需求,才能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最好的发泄。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焦虑原因和不适感。

2.1.2 综合科学评估并分析由于患者的主观症状常有夸张色彩,应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科学地分析,找出导致患者认知偏差的因素,亦即开始产生这种不良的自动思维的根源,如听到别人描述类似症状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反复与自己所患病症比较并没想出一系列的症状并难以自拔。不要被患者描述的一些假象所迷惑。

2.1.3 解除患者的恐惧感可以直接对患者所怀疑疾病作详细的检查。拿到客观的证据,然后与患者一起对照相关书籍中关于所怀疑疾病的描述和诊断标准,使患者确信自己的确没有患上所怀疑的疾病,从而阻断患者的不良认知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感,使其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从而解除患者的焦虑状态。

2.1.4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地向患者全面并反复解释所患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排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焦虑情绪特别严重的患者,还可请心理科医生协助诊疗,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辅导。

2.2 药物治疗

2.2.1 针对情志因素用药用药时对于思虑过度,脾气虚者,可加入黄芪、白术、酸枣仁以补气健脾、安神;对于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者,可加入焦三仙、黄芪、白术、香附补气健脾、行气导滞;对于肝气郁结,忧郁寡言者可往原方中加入白芍、柴胡、合欢皮以疏肝解郁;对于惊恐过度者,可加入龙骨、牡蛎、磁石、远志以安神。

2.2.2 针对腹泻的治疗用药,对于脾虚脾失健运所引起的腹泻,常见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食欲不振,食后脘闷不舒,稍多进食,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应以健脾益气为主,方用参苓白术散,可加苍术、厚朴以燥湿健脾行气。如气虚较重、久泻不愈者,可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或用补中益气汤。

对于肝气郁滞所引起的腹泻,常见易于恼怒,平素胸胁胀闷,暖气少食,每于恼怒时腹痛泄泻,便质稀薄,腹中雷鸣,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治疗应以疏肝行气、健脾止泻为主,方用痛泻要方。如肝气郁滞较重,胸胁脘胀痛者,可加柴胡、枳壳、木香以疏肝行气;如脾虚明显、神疲食少者。可加黄芪、党参以益气健脾。

2.2.3 针对便秘的治疗用药对于脾虚脾失健运所引起的便秘,常见大便不干,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自汗气短,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疗应以补气润肠为主,方用黄芪汤,可加党参、白术以补气。

对于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便秘。常见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或排便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治疗以行气导滞为主,方用六磨汤,可加厚朴、柴胡以理气。如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

3 病案举例

王某,女,53岁,2006年7月12日初诊。患者腹泻与便秘间作10余年,平素易怒,失眠,整夜难以入睡,需舒乐安定、佐匹克隆等药物辅助睡眠。腹泻时大便质稀,色黄,无黏液脓血,日行4-6次,其后2-3天大便不行,便前腹痛,无腹胀及发热,纳可,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肠镜示:未见明显异常。证属中医“泄泻”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止泻。耐心地听取患者倾诉病情,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了解到患者怀疑自己患有结肠癌,向患者反复解释病情,并不断提醒患者其肠镜结果正常,所患疾病属于功能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疾病,消除其恐惧感。方用痛泻要方加味:白术lOg,白芍药10g,陈皮6g,防风10g,延胡索15g,白扁豆10g,柴胡10g,郁金10g,磁石(先煎)15g,酸枣仁15g,黄连6g,7剂,水煎服。

服药2周后,大便日行1次,质稀,色黄,腹痛减轻,睡眠未见明显改善。前方加入桂枝3g,并向患者解释其所患疾病与结肠癌的区别,坚持用药2个月,大便日行1次,质稀,色黄,无腹痛,睡眠明显改善,不需药物辅助即可自行入睡,疾病基本痊愈。

按本例患者属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本病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方中自术苦甘性温,能健脾燥湿和中;白芍药酸微寒,柔肝缓急止痛,防风辛温,可散肝舒脾,胜湿止泻;陈皮辛温理气、燥湿醒脾。尚能行气止痛;配伍白扁豆健脾化湿;郁金、延胡索行气止痛;柴胡疏肝;磁石、酸枣仁重镇安神;桂枝调和阴阳,使偶入于阳,以治疗失眠;黄连清热燥湿。共同配伍,起到抑肝扶脾之功。

4 展 望

自古以来,中医即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灵枢・口问》日:“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精神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精神心理因素虽非直接病因,但可诱发和加重症状。在消化道疾病方面,心理精神因素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脑一肠轴来影响其功能,脑一肠轴是一双向调节系统,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调节活动是不能被感知但自发进行的。例如痛苦或快乐的刺激、强烈的情绪、日常的经历都会影响和改变内脏的敏感性。心理压力会加重消化道的症状,患者的正常心理状态会有缓解疾病的行为。但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消楚,中医药治疗及心理辅导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