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台湾经济复苏与职教改革略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台湾经济复苏与职教改革略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台湾经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提出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经济发展方针。为了适应经济复苏对人力的需求,制定了“农职为主,工职为辅”的应对政策,出台了建立工、农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开展建教合作,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模式等一系列职教改革举措,服务经济发展需要,为后期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第一次进口替代 台湾 经济复苏 职教改革

[作者简介]曾繁相(1962- ),男,福建尤溪人,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校长、党委书记,高级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建 福州 35030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62-03

1953~1960年被称为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所谓进口替代是指通过关税保护等措施,严格限制产品的进口,如肥料、玻璃、家电、药品、自行车等,鼓励岛内企业自行生产,发展台湾本土的产业。这样既可节约外汇,又可扩大生产,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一举多得。在这期间,制定并推行了两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以“民生主义”为原则的口号下,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农工生产急需的人力资源为目标,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经济复苏奠定了发展基础。

一、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改革措施

经过光复后近7年时间的恢复和重建,到1952年底台湾经济的各项指标大多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特别是美援的恢复,为台湾经济重建提供了大量物质资料,使台湾经济摆脱了困境,进入了稳定的复苏时期。由于物价逐渐平稳,工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社会也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

1.经济状况:从缓慢恢复走向稳定发展。1952年是台湾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价得到控制。物价是关乎民生的首要指数,是社会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晴雨表。1949年退台时台湾的物价上涨率达到1,189%,到1952年底涨幅降到了25%,物价上涨迅猛的势头得到有效扼制,转入了相对稳定阶段。其次,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农业是台湾的支柱产业,是社会稳定的首要因素。通过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改进生产技术等多种措施,使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得到提高,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得到提高。到1952年底,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达12,20百万元新台币,农业就业人数为164.2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56.1%。在工业生产的恢复过程中,电力、肥料、纺织三个部门恢复较快。1952年发电装机容量达33.15万千瓦,超过了战前的最高水平。化肥产量达28,131公吨,纺织业拥有棉纺纱锭14.3万锭。民营企业得到空前发展,民营制造业生产指数比1946年增加了4倍,就业人数增加了50.5%,达到13.26万人,产值比重占43.3%。最后,对外贸易得到较快恢复。51年的殖民地经济,日本成了台湾唯一的岛外市场。光复后,由于经济结构单一,又失去了日本市场,使台湾的外贸趋于停滞状态。1950年美援恢复,以及1952年对日贸易通道的重新开启,是台湾外贸步入正常发展的重要推力,美日两国成了台湾外贸的主要对象。到1952年底,台湾外贸总额已恢复到326.5百万美元①,其中从美日两国的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66.92%,出口美日总额占出口总额的56.06%。

“总之,至1952年底,台湾经济已基本摆脱困难与混乱局面。随着美援物质的大量到来,金融形势走向稳定,物质供应趋于缓和,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为50年代中后期经济的初步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②

2.发展措施:农工经济并举,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尽管到1952年底台湾各项经济指标已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但岛内资源缺乏,经济结构单一,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整体经济水平还十分落后,失业率高达10%。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就需根据新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由于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只有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口最基本的需求,才能稳定社会,推动工业生产。加之以米糖经济为主,其他资源奇缺,出口米糖所创外汇与进口其他必需品所需外汇逆差太大,因而确定了“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实行,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经济发展的总方针,继续进行,制定并实行了两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首先,继续进行。50年代实行的由三个步骤组成,其中三七五减租和耕地放领已于1952年完成。这两项改革使农民受益增加,负担减轻,使农业增长率首次超过了二战以来的人口增长率。1953年起开始进行耕者有其田的改革,把四大主要公营企业的股票卖给地主交换土地,然后再把公地低价出售给农民,使农民有自己的土地,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制定并实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计划的初衷是通过四年努力,达到自给自足的目标,所以第一期经建计划原名定为《台湾经济四年自给自足方案》,主要包括农业和工业两项内容,以期在美援的帮助下,通过计划的实施,达到以最快的速度、最优方式,增加农工生产,减少进口,稳定社会。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工业方面,把电力、肥料、纺织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四年计划结束后,农业年均增长率达6.20%,比原计划超出了1.4个百分点,实际平均生产指数达到原定目标的98%;工业增长率达11.7%,超过原计划的0.6个百分点,生产指数超过5.9个百分点。最后,制定并实行第二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第一期经建计划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制定第二期经建计划时,不再只局限在争取自给自足、国际收支平衡等狭窄的视野范围内。除农工生产外,计划还包含国防工业、技术改进、民众收入、就业等内容。总目标定为“继续开发能源,增加农业生产,加速发展工矿事业,扩大出口贸易,以提高国民所得,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③四年后,农业生产超额完成计划的1.3个百分点,工业完成97.2%,基本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