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论述了金矿含金石英脉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及矿物产出状态,总结了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特征以及该地区深部找矿,分析总结区域内金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金矿预测模型,并圈定找矿远景区。对于促进本区矿产资源评价,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远景;

1、前言

本类金矿床(点)产于元古宇浅变质碎屑岩系(包括夹于其中的层状喷出岩及侵入岩)内,主要为沿层产出或明显切穿岩层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点)。虽然该地区金矿点多面广,开采历史悠久;但在该地区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的金矿地质调查工作仅限于地表地质调查及少量开采矿山的浅部工程勘查。笔者在对已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在该地区金矿找矿前景的看法供大家进行探讨。

2、地质简况

2.1区域地质特征

该区大地构造位于江南造山带南西段,西与杨子陆块相接壤,南与右江造山带毗邻。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浅变质岩系,在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有少量中元古代四堡群出露。岩性为一套沉积厚度达数千米的陆源碎屑浊积岩与火山凝灰岩组成,主要岩性为绿泥石绢云母板岩、板岩、粉砂质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变质沉凝灰岩、变余砂岩及少量变质凝灰岩等。该区位处江南造山带西南部,在漫长的地质发展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武陵~加里东、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中深层次的韧――脆性变形,构造以北东向展布为主,蕴含东西向、南北向构造。与矿区相关的构造主要有上高洋断层和文斗复式背斜(图1)。

2.2矿区地质特征

2.2.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下江群番召组二段(Pt3f2)岩性为一套低绿片岩相的具层纹状、条带状构造的绿泥石绢云母板岩、板岩、粉砂质绢云板岩、变质沉凝灰岩及变余砂岩,偶夹有不稳定的变质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和变余玻屑凝灰岩。岩石中的主要矿物成份为绢云母、次为绿泥石及石英,沿层理及层面有立方体黄铁矿呈星散状分布。番召组二段为矿区的主要含金层位。

2.2.2构造

矿区内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的褶皱――文斗复式背斜及文斗复式背斜北西翼的次级褶皱东门关背斜、东门关向斜。文斗复式背斜目前有8个工程控制,该背斜为一区域性构造,由一系列次级背斜呈雁列式相间展布组成,长大于60公里;背斜北西翼较陡,倾角15―53°,南东翼较缓,倾角5-45°,显示轴面总体向南东倾,为该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东门关背斜轴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延长约2Km;背斜北西翼较陡,倾角12―35°,南东翼较缓,倾角6-32°,背斜轴部整体较宽缓。东门关向斜产于文斗复式背斜与东门关背斜之间,向斜轴向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延长约2Km;向斜北西翼较缓,倾角6―33°,南东翼较陡些,倾角13-40°,向斜轴部整体较宽缓。断裂构造主要为上高洋断层,断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65-80°,断层破碎带宽一般几米至十几米,断层长度大于80公里,在矿区范围内延伸长度约7.5km。常形成断层谷及断层鞍,常见硅化蚀变。该断层的地层断距不大,断层性质主要表现为平推断层。其次为文斗复式背斜轴部的次级层间断层及层间剪切节理裂隙带。

3、金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含金石英脉及其矿体主要产于文斗背斜轴部及近轴之两翼,层间剪切节理裂隙带、层间剥离带、小断层交切部位等控制了金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低序次剪切构造、节理、裂隙以及层间破碎带、层间剥离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矿区内发现含金石英脉共18条,含金品位1.39-149.50×10-6。其中含金品位大于1.00×10-6的含金石英脉有11条,编号为M1、M2、M3、M4、M5、M6、M7、M7-1、M8、M9、M10和 M11。沿走向控制延伸长大于60m,倾向控制延伸长约60m的含金石英脉有6条,编号为M5、M6、M7、M8、M9和M10。所发现的含金石英脉大部分集中分布于700―1100m标高范围内,少部分分布于500―600m标高。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局部有穿层现象,沿走向和倾向常有尖灭再现或分枝复合现象,背斜北西翼一般倾角20-45°,近局轴局部较陡地段可达53°;背斜南东翼脉体倾角一般10―30°,近局轴部较陡,可达40°。单个脉体一般沿走向长200-300m,沿背斜两翼倾向延伸50―100m,厚度一般0.01―0.90m之间(图2)。各含金石英脉主要特征见下表1。

含金石英脉特征统计表表1

3.2矿石特征

矿石物质成份为: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及少量锐铁矿、白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矿物。矿石中金主要以粒间金(自然金)状态存在,自然金矿物形态以不规则片状、粒状、树枝状、薄膜状或长条状为主,粒径一般为0.001~0.25mm,最大达3mm;次为以微粒、微脉状自然金的形式产于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毒砂的晶粒间、晶体缺陷、显微裂隙中。属自然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主要载金矿物是黄铁矿,其次为毒砂。

3.3围岩蚀变

金矿蚀变、矿化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锐铁矿化、毒砂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粘土化等,其中普遍见到的是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

4、控矿因素

4.1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区内金矿的分布基本受线状断裂构造、背斜轴部及近轴之两翼,层间剪切节理裂隙带、层间剥离带、小断层交切部位等控制了金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规模,低序次剪切构造、节理、裂隙以及层间破碎带、层间剥离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金矿带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北东向文斗复式背斜控制。矿化较为富集的部位主要在背斜轴部的层间断裂石英脉内。可见区内各种构造构成了构造与成矿配套的三大地质构造成矿关系,即上高洋大断裂为该矿的导矿构造,文斗复式背斜构造为容矿构造,不纯的石英脉为金矿物载体。因此区内构造对成矿控制有着重要作用。

4. 2断裂构造控矿因素分析

研究区断裂主要包括所有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断裂。在区域上,断裂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提供热源,矿化热液,而且在对地层的改造中,使主岩易于容矿。一般认为,热液矿体优先形成于活动断裂控制区。液体流动体系表现了连接机制(热源,压力)。热液状态的改变可能是液体聚集和成矿环境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研究区地质构造图与重磁解译构造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矿床(点)产出于构造发育地区及其交汇部位,通过计算各单元网格内的构造条数与对称度等统计量,构造对称度反映了单元内各个方向上构造的发育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交汇的程度。

5、矿床成因分析

初步调查分析认为: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其含矿热液主要来自中酸入岩浆热液。区内各种构造空隙既是含矿热液的通道又是成矿物质沉淀的场所,以充填成矿的方式为主。

区内断裂构造以上高洋大断裂为主断裂,其在文斗复式背斜轴部的层间剥裂带为成矿的必要条件。区内最先发生层间剥裂作用时,金发生初始富集,之后,中深层岩浆热液侵入,含矿热液及其活化的初始富集的金矿物质沿着构造空隙运移至近地表及地表而减压、降温并发生分异、沉淀与固结,从而完成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

6、找矿远景

该金矿主要为石英脉型,属于岩浆热液晚期产物,大量络合矿物、硫化矿物在金矿形成之前已沉淀、固结在下部。因此深部找矿,是该区今后找到更多更大的金矿的有利部位。

7 结语

综上所述,该区金矿受地质构造和粉砂质板岩及绢云母板岩体联合控矿明显,初步认为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热液流体作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标志显著。通过进一步对该矿床(点)及其预测靶区的普查评价工作,特别对其深部的勘查,该区有望成为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较大的金矿开发基地。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