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悬空寺:悬了的“悬空”之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悬空寺:悬了的“悬空”之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挂在山西浑源县翠屏山石崖上的悬空寺,奇,巧,险!

从寺前干涸的河道上仰望,一字排开的40多间殿阁,凌空飞架在万丈绝壁之上、迷蒙云雾之间,简直像座海市蜃楼!寺名“悬空”二字,不仅点破了这座北魏古刹在建筑上的无比绝妙,也道出1400年来游人对它的惊奇赞叹!

只要看上悬空寺一眼,人还没有上去,心就“悬”了起来。普天之下修房筑舍,都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唯独它别出心裁,横空出世不着地,只用一根根筷子似的长木柱支撑,其保险系数令人担心。进入寺内,俯瞰来路上河道里的若蚁行人,脚下的楼板吱吱哑哑作响,仿佛那半空中的楼台都在晃动,更是叫人提心吊胆。这种心情直到走过许多殿阁,见到几十尊铜铸铁打石雕泥塑的菩萨,才逐渐踏实下来。它们身大体重,个个安然稳坐,面貌安详,又何须为自己百斤之躯揪心呢。

千年沧桑,悬空寺究竟为什么能长久地“悬空”?我几年间先后去了十几次,留心探索,静心思考,与许多游人一样,试着解读这个千古之谜

“立木顶千斤。”这是“悬空”最现成的解释。从力学上说,立木的支撑力是相当大的。我开始确信这种说法,后来又怀疑了。万事都有个极限。悬空寺不是平平矮矮的几间小房,三层九脊的殿楼,参差交错一片,砖瓦灰石加起来该有多少个“千斤”,这不是那些碗口粗的立木能承受住的。察看它的建造特点,颇有恍悟。

首先,它是倚山而建,从外面看是悬楼,从屋内看,靠紧里的一边是石窟,一半房子一半洞,这就有了靠头。从这一点说,整个建筑其实并非全部“悬空”,而是有一部分是坐山靠石的。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有许许多多的“横木”。现代楼房的阳台所以能悬空,是因为它的地面与楼板是完整的一块,也可以说,它是楼里去的,“铁扁担”挑起了“一头沉”。悬空寺也是这样,楼阁的底座是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的。这些“铁扁担”是当地特产的铁杉木,加工成方梁,深深地岩石里去,有的竟然是插入三分之二,外露三分之一。因为石孔和木梁都是方形的,不会转动,十分牢固。这种铁杉木不仅屋脚下有,房腰上,房顶上都有,上下好几层。这样,悬空楼阁,脚下有托着的,身上有拉着的,头上有拽着的,纹丝不动。

还有一点,悬空寺殿堂左右邻近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都是尽量拉扯到一起的,局部自成格局,又是连结的整体。这种结构上的统一性与完整性,道理很像能抗震的圈梁,定型加固,一处着力,多处分担。减轻承重压力,与能够悬空也有间接关系。

悬空寺的所在地叫金龙峡,古时浑河水由寺前脚下流过,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选在这里建庙与此不无关系。但是,从地理环境上说,这里又是十分险恶的。暴雨汇合,山洪暴发,浑河水咆哮发难,据考查,从北魏到现在,河床被冲来的泥石填高了60多米。悬空寺背靠翠屏山,面对北岳恒山,两山对峙,形成一个峡谷,风特别大,狂风卷着黄沙,气候很坏。但是,在这个恶劣的大环境中,悬空寺却选建在一个世外桃源,生存在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中,避风、避光、避水,永葆青春,免灾免难。

远远站在悬空寺的对面,仔细些看就会发现,这里的山势形成一个挂起来的锅底状,中间凹了进去,庙正好建在锅底处。空气流通,大风吹不进来,避风而不窒。有山峰遮阴,能见到日头,又不是暴晒。夏天只有上午三个小时照着阳光,避光而不潮。雨季,山上的积水,沿着寺顶横列而突出像“屋檐”一样的岩石,被引向远离殿阁的地方泻落,形成寺庙前方的飞瀑,而建筑物本身并不直接受到冲刷。在正常天气下,寺庙建筑又可以承接到少量的天然雨水,得到甘霖的滋润。明代,人们还在山顶上建起100多米长、一米深、一米宽的排水沟,把山上的水引向寺顶的侧面外流,这又使得殿阁避水而不燥。正是这些原因,使“横木”以及寺庙的整个建筑木料,不烂不霉,不裂不脆,干湿适度,恰到好处,以至经久耐用。

悬空寺的“悬空”之谜,反映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成就。有人把它概括成一副对联:“铁肩担古寺,宝地结悬楼”。这是很有道理的。寺庙的栈道上有块“公输天巧”石碑,说它是鲁班的杰作,这不足为信。另有一块石碑,说庙是一位叫张天巧的木匠承建的,也不知属实与否。“公输”也罢,“天巧”也罢,悬空寺摆在那里,无疑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