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保本产品大阅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保本产品大阅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本产品是什么?保证本金不损失吗?我们有钱时为什么不去投资股票、基金甚至是期货产品?这就是问题所在,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承担风险的。你看,最近银行又加息了,股市还在大幅度震荡,你心里会不会犯嘀咕了:还是把钱存银行、买国债安稳呀。其实,除了存款、国债外,保本产品的种类还有很多,在自己的资产组合里配置一定比例的固定收益保本产品,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对投资了解甚少或者是提不起兴趣,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货币在家里“贬值”;即便无法分享与高风险产品相当的回报率,也要在理财圈里“小有斩获”,4%的收益率听起来是不高,可是却可以为您打开理财的大门。对于那些花钱不太有“规划”的读者而言,理财的另一个附加优惠是――控制支出。

No1 银行保本产品,免征个税

银行理财产品中不但有投资人民币的,也有投资外币的,这些产品当中有一部分是可以保证本金的。这类产品没有银行存款那么自由,一般都有最低投资额(5万元)和最低投资期限(一般在1个月到2年)的限制。但最大的好处是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人民币理财产品因为是由国内的商业银行推出的,而银行又是所有金融机构中信誉等级最高的,所以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就不必担心“有去无回”。相比存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债券市场,因此收益也高于存款。

No2 除了国债,债券基金也不错

国债可算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最有感情的保本投资方式。债券承诺按一定利率付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如国债还会定期支付利息,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发行的债券,有些还会承诺分红。

国债是政府发行的一种债券,由国家财政税收作担保以确保到期偿付,信誉度非常高,历来有“金边债券”之称,是稳健型投资者和社保基金等大机构喜爱的投资品种。目前个人投资中,国债尤其受到退休后老年投资者的欢迎。但是凭证式国债的流动性差,收益偏低,因此建议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债券基金,安全性同样很高,适合保守的投资者。

如果选择企业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比国债高,因为企业债还是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在做家庭资产配置的时候,可以考虑把20~30%的金融资产投资到债券中,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加大比例,到70岁的时候,大概可以用50%以上的资产配置在债券中。

No3 信托:变相保本

2002年7月,第一只集合信托产品“上海外环隧道资金信托计划”上市,这四年来,信托产品也是越来越多。尤其在前几年中国股市低迷的时候,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成为投资者的宠儿。

信托是指委托人出于对受托人(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将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的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在所有的信托项目中,银行类和基础建设类的信托产品风险最低,股权类和房地产类的风险最高,当然这类项目的收益相对也要高一些。

由于信托项目在投资者人数上有明确的限制:不能超过200人,因此导致大部分的信托项目起点较高,最低的也要5万,普遍在几十万,因此,信托适合有较大资金量的投资者,主要的投资目的是资产的保值。比如一些企业主、高级白领等,也适合一些老年投资者。一般来说,信托产品可以占到总金融资产的20%。

No4 请尝试货币市场基金

绝大多数的基金,包括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全都不承诺保底收益,但是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其特殊的投资策略,我们可以把它归入保本类产品。

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来说,货币市场基金是一种很好的储蓄替代产品,它的回报率比储蓄更高,而且收益部分不用缴纳个税。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开放式基金一样,通过公开募集资金,统一投资在比较安全且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货币市场产品上,如短期债券、商业票据、银行票据银行定期存单等。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等特点,在发达国家,几乎半的家庭拥有货币市场基金。

根据行业规定,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以下几种 现金、一年以内(含一年)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等等,所以几乎没有什么风险。

No5 保本型基金收益会高点

保本型基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后(通常为3~5年),投资者会获得投资本金的一定百分比的回报。同时,视基金运作情况,投资者还会获取额外收益。

保本基金具有部分“封闭式基金”的特点,通常具有一定的封闭期,如投资者在封闭期内赎回份额将无法得到基金管理公司的保本承诺,所以保本基金也被称为“半封闭式基金”,是一种理想的避险品种。

买保本产品需先弄清的五个问题

保本产品这么好,为什么没有基金那么“知名”?

因为,大部分人都渴求“收益”,我们知道,把保本产品的回报率放在100%增长的基金面前,实在“可怜”,但你投资它的目的是什么――安全。

购买保本产品意味着“高枕无忧”吗?我不这么认为,理财时有一句名言“没有绝对不存在的风险”,在决定购买之前,请您先弄清楚下面五个问题:

问题一:“保本”是保值吗?

如果天真的认为买了保本产品就不会亏钱,保本就等于保值,那可是天大的误会。从一个宽泛的角度讲,银行存款应该是最保险的保本产品。但在现有的利息水平下(尽管再次升息,年息也只有2.79%),把钱存在银行就等于亏钱是不争的事实,因为扣除利息税后的利率水平,抵不上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简单的说,就是你把100元钱存银行,假如年底变成了102元,但这时102元钱根本买不到年初100元钱的东西,因为由于通货膨胀,物价已经上涨,货币已经贬值了。通货膨胀有多厉害,一年之内你可能察觉不到,但把20年前衣食住行的价格与现在相比,就会一目了然。

除了银行存款外,其他的 些保本产品也很难起到保值的作用。保本产品,顾名思义是保证本金,显然,在货币越来越泛滥、资产价格越来越膨胀的如今,仅仅保证本金是远远不够的。

《钱经》建议:

不要指望保本产品为你的资产组合带来多高的收益,它应该起到保证一定的资金安全,已备应急之需的作用。要想让资产增值。还必须要投资一些高收益的产品。保本产品占资产组合中的30%为宜,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比例应该更低。

问题二:保本产品真的“保本”吗?

这个问题很奇怪,保本产品怎么还会不“保本”,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当你在银行宣传单上看到保本产品的介绍,还真得仔细点。说不定会发现一行小字如果……

保本产品家族中,有一个特殊的族群――结构性存款。其外在表现形式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此类产品通常和某种资产挂钩,比如外币

理财产品会在海外运作,挂钩石油,伦敦拆借利率(LIBOR)等,人民币理财产品会和短期融资券、打新股相联系(目前这种方式已经受到严格限制)。不管是哪种方式,其背后的运作规律是一般投资者难以把握的,因而就蕴含着一定的风险。银行宣传中承诺的保底,也是有限制条件的。

保本基金有时也会迷惑投资者的。一般投资者认为保本基金每天的价格都应该在面值之上,这个与事实是有出入的。因为保本基金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保本,而在这一时间内即使是在面值之下,但只要在价值底线之上,也算是保本。虽然保本基金也可以随时赎回和申购,但只有在发行期认购的那部分资金才由担保方提供担保,承诺本金安全。而那些过了发行期 在运作过程中申购的资金,最后投资的收益会随着整个基金净值的变化而变化。

《钱经》建议:

很多保本产品只是本金相对安全,收益固定。但事实上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保本产品时不要被简单的承诺所误导。还要注意是否有附加条款。有必要研究产品背后的原理和咨询相关专家。

问题三:加息有利于提高保本产品收益吗?

利息对保本产品的收益影响很大。在人们的印象中,升息是有利于那些风险低的投资品种的,至少升息后,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拿出来炒股。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升息对某些保本产品是利好,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实证分析显示利息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即将投入运作的银行保本基金的预期收益可以提高3%~5%,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也会上升。但对于另外一些产品,比如债券,则是很大的利空。

其实,利率和保本产品收益存在很大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一些保本产品如人民币理财产品尽管还保持承诺的收益率,但相对于上升的利率,实际的收益就下降了。

《钱经》建议:

购买保本产品不能忽视利率的影响,比如预计升息的话,买债券就要谨慎了。可以适当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其收益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相关,利率提高有助于其收益实现,风险也基本上控制在很小范围。

问题四:期限长的保本产品更好吗?

保本产品不同于股票,可以随时买卖,因此期限长短是购买保本产品时不能忽视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期限越长,承诺的收益越高,那是不是意味着应该购买期限更长的保本产品呢?不要忘记,投资时除了考虑资产的收益率,还要考虑其流动性。期限长的产品流动性差,一旦出现加息等情况影响到相对收益,却无法及时地退出和转换,就得不偿失了。

例如:某投资者在2006年11月30日买入了一份A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当时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在2.52%,这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为3.1%,要高出存款利率58个基点,(我们忽略利息税的因素),但在人民银行加息之后,存款利率调高到2.79%,这样,A银行发行的这款理财产品收益比定期存款利差就缩小到31个基点,产生了利率波动的风险。而且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他,不能提前终止。如果提前终止,收益会受到损失,甚至会损失一些本全。

此外,保本产品也未必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比如债券就存在收益率曲线倒挂的情况,这要视市场情况的变化来具体分析。

《钱经》建议:

购买保本产品不能只看收益率,还要关注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期限的长短。同时不要忽略了退出赎回过程中要收取的手续费。

问题五:预期收益率就是你将获得的收益率吗?

在买保本产品的时候,通常都会有个预期收益率。不过千万不要以为预期收益率就是你能获得的收益率,这两者有时相差很大,甚至其中还存在误导的情况。

例如 B银行发行某一款理财产品,发行时间是2006.11.16~11.30,投资期限是24个月,起点50000元,预计累计收益12%。这款产品预计收益明显高于定期存款利率,但是连续2年的收益是12%,平均算下来年收益是低于6%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承诺的收益率,最终能否执行协议都存在很大变数。再加上何时终止协议,决定权在银行,银行可以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执行从而保全自己。

再举个例子:2006年2月某银行发售的6个月美元理财产品,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挂钩。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实际收益率=3.5%×n÷N,其中n为落入价格区间的天数,N为实际天数。这种取决于石油价格波动的外汇理财产品风险很大。根据银行设定的价格区间,实际只有不确定的天数可取得收益,实际收益率仅为3%。而银行在宣传产品时往往只强调最高收益率3.5%。

《钱经》建议: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只是单方面的估算,实际的收益率能实现多少,还需要自己分析判断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