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最关键时期,直接关系到个人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会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校外寄宿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关注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每一个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享受阳光的生活,让每一个生命健康和谐的发展,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校外寄宿生;心理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33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少年儿童是国家、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最关键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被称为第二个“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人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这将对未来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校外寄宿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 情感淡漠。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表情呆板,言语冷淡,行为迟缓,情绪长时低落,忧心忡忡,时常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对外界的事物不表现兴趣。

2. 逆反心理严重。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这些学生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的要求消极抵抗;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3. 过分注重自我,内心极度敏感。过分介意“人家会怎样看他”,自尊心过分的强,遇事大多主观任性,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自行其是,对他人或集体漠不关心、不太理会。离群索居,喜欢孤独,曾经有一个学生说自己用两个指头可以相互逗玩两个小时。

4. 意志薄弱,心绪低落。小小年纪就对人生持悲观态度,倾向于看到人生、社会的阴暗面,持久的消极情绪、压抑心境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严重影响生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

1. 家庭管理缺失,亲情教育不到位,校外寄宿生的家长很多时候只是考虑到给孩子尽力提供较为优越的就学条件,其他方面很少顾及,孩子上学后一个月、半学期、甚至一学期才回家一次,与父母见面、交流甚少。这种由于选择教育条件而自小离开父母的的情况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弥补不了的。

2. 寄宿生自我约束力差。校外寄宿生大多来自乡村,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后,由于与其他人在经济状况、生活经历、知识见解等方面的差距,心理上产生落差和不平衡,这种状况不能及时得到调适,使得校外寄宿生们容易生出自卑感,进而自暴自弃。校外寄宿生长时间在外,远离父母,缺乏家庭管理和教育,同时晚上及周末时间都在寄宿所在地,许多房东不可能给予管理和教育,导致校外寄宿生们的校外生活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放任自流的状态,十来岁的孩子,抵抗诱惑、约束自己的能力很低,在一些不良现象面前很容易失控,对自己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3. 学校关心教育不能到位。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校外寄宿生情况了解不清,管理不到位,关心不够,缺乏沟通和交流。学校针对校外寄宿生的管理教育机制不健全,只是多些约束和要求,缺乏实际的关心和帮助。甚至忽视校外寄宿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上使校外寄宿生的成长与发展处于“原生”状态。

由于相当部分的校外寄宿生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他们形成偏激、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私自利,缺乏社会责任感;行为上则容易沾染迷恋网游、吸烟、打架斗殴等不良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攻击的机率增加;学习上则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自觉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成绩明显下滑。不仅令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不能达到,反而使孩子的正常成长都难以实现。

三、解决校外寄宿生心理问题的努力方向

1. 家长要意识到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亲、其他亲人对未成年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不盲目的将孩子送到只具备较好的就学条件的地方。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能因为仅给孩子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较好的学习环境就把未成年的孩子送到远离自己的他乡。须知,亲情的温暖和感化教育是其他任何条件和方式都代替不了的教育内容。有资料显示,与父母一起生活、成长的孩子智商更高、更聪明,发生儿时情感创伤的机率更小;由父母带大的男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更强,女孩运动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更强;与父母一起的孩子更少遇到情感压力,孩子的大脑会产生更多的脑细胞……校外寄宿生由于长时间独自在外,除了家庭管理缺失之外,亲情的缺失是造成他们许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人说过:“亲情是所有情感的源泉”,“情感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强大内驱力”,这种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为的断绝影响个人成长的一些因素,往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父母要明确自己在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与校方的联系,及时准确把握孩子的学业、行为及心理、生理健康状况,想方设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亲人的关爱,避免因家庭教育、亲情关爱缺失而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学校要更加关注校外寄宿生这一群体,除了已经落实的常规安全管理检查外,还需要更多地从生活、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方面解决他们的问题。校外寄宿生由于长时间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关怀,缺乏亲人亲情情感的交流,,心理上比较孤独,游离于班级、同学群体之外,因此,学校要力所能及地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具体做法有:(1)营造家庭般的班级环境,班主任要认识到校外寄宿生的心理特殊性,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注意创设温馨、宽松的班级环境,使寄宿生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不安全感,融入到班级中,与班级同学打成一片,让校外寄宿生视班级如家庭,同学及教师同家人,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2)科任教师结合学科内容,敏锐地观察寄宿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寄宿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校外寄宿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解决实际问题,应着重鼓励校外寄宿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生活目标,告诫学生,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和汗水。在此过程中注意宽容错误,纠正偏差,允许适度宣泄,及时加以疏导。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引导校外寄宿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做到关心、帮助他人,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密切家校联系,准确把握校外寄宿生的心理状况,引导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形成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3. 社会要为校外寄宿生提供良好、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关心校外寄宿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房东首先要严格管理寄宿学生,严禁学生在寄宿处抽烟、喝酒、赌博或参与其他不健康、不文明的活动,阻止外来人员干扰,确保校外寄宿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外寄宿生处的管理力度,消除影响校外寄宿生学习、社会的不利因素,共同为他们创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关注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解决校外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认知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以健康的心态享受阳光的生活,让每一个生命健康和谐的发展,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只有解决了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让他们真正在较好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下全面发展,才能满足家长让孩子通过良好的教育而成人成才的愿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人才。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巩昌中学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