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学报的定位与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在出版领域里,期刊之间的竞争愈趋激烈。相对于其他期刊产业而言,高校学报这个期刊系列总体上显得比较沉寂、缺乏活力,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多数学报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拨款,学报自身压力不够,发展的紧迫性不强,办刊理念、办刊方法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缺乏市场意识,受传统办刊思维定式的禁锢,相当多的学报还没有及时转换办刊模式,仍旧习惯于关起门来办刊物。由于市场观念不强、市场竞争参与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不少刊物发行量小,特色不突出,信息刊载量小,出版周期长,在低的学术水平和少的发行量上循环往复。

一份出色的高校学报,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学术质量高,编辑水平精,业界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强、管理科学、运转流畅,读者、作者欢迎,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等。而要达到这些目标,谈何容易。办好一份学报,最首要、最核心的问题是学报的定位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优秀学报的其他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高校学报的属性及特征

高校学报的独特属性。研究高校学报的定位问题,首先要分析高校学报的特点。高校学报是以高等院校为依托,刊载特定内容的学术文章,反映一定领域的科研动态,展现高校教学科研成果,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一种特殊的期刊。它具有学术性、从属性、内向性、综合性等特点。它既不同于社会上的综合型刊物,也区别于科研院所高度专业化的学刊,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环境、办刊原则、编辑模式,按照自己的特殊性进行运作、生存。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学报的双重属性:作为期刊,学报是一种特殊的期刊;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高校学报的定位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双重属性。

学报所属高校的特点。学报是建立在主办学校的教学科研状况基础上的,是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折射和反映,其质量高低受所在学校的制约很大。学报所属的高等院校,作为学报的“母体”,不同的学校类型、历史传统、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科研方向、科研能力,以及对于学报工作不同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学报的办刊质量、刊物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

学报的个体特征。即使在同等规模、资历和相近专业的高等院校,其学报的发展状况也会迥然不同,学报的发展状况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报作为一个组织体的功能作用发挥得如何。比如内部管理是否科学、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经费是否充足、编辑队伍的素质高低等。

高校学报定位与发展

与社会期刊不同,高校学报所映射的是高校的教育文化和科研环境,体现着学报所特有的编辑思想和办刊思路,因此,高校学报应结合自己的办刊条件及运营实力,突出主办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地确定办刊宗旨,形成自身的准确定位。高校学报的合理定位,从学术意义上讲,应该刊载哪方面内容、何等质量层次的文章;从办刊目的上看,是否应为本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在刊物运作模式上,是依靠学校拨款支持办刊物,还是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笔者提出如下看法:

高校学报内容定位。一般认为,从提升学报学术质量角度考虑,学报应尽可能多地刊载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笔者认为,探讨学术前沿问题、理论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的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特别是名家之作,固然能够吸引更多视线,固然易于提升学报档次,当然多多益善,但这样的学术文章毕竟数量有限,受稿源渠道限制,不一定所有学报都能做得到。因此,在文章的选取上,既要重视文章的学术性,又要注重文章的实用性和知识性,不必刻意追求名人、名家、大手笔。只要文题相符、文风朴实、言之有物、特点突出、能够对推动某一领域的科研有所裨益的文章,即使只是符合学术文章的一般要求,也不妨接纳、刊载。阳春白雪固然欢迎,下里巴人也不可或缺。

学报的作者定位。这是当前学报理论界比较关注、争议较多的问题。多数观点认为应该开放式办刊,不支持把学报办成主要刊载本校师生文章的园地,笔者同意这个观点。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能绝对化。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认为,学报过多刊载本校师生的文章容易使用稿范围低层次、内循环、近亲繁殖,不利于提高学报质量,而且担心这样一来会使学报变相成为教师评定职称的工具。应该看到,学报刊载校内稿多,有其客观原因,校内教师投送稿件方便,熟悉本校学报的风格和特点,与编辑修改、沟通便捷,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校内稿件与文章质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校内稿多并不一定就是刊物质量低的代名词,关键在于选稿和编辑的质量。至于为教师评定职称服务的问题,试想,在目前的职称评定方法下,哪一个期刊又能完全摆脱为作者评定职称服务?那是职称管理体制的问题,根子不在学报。因此,对于有的学报过多刊载校内稿件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一味否定。但应引起重视的是,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坚决杜绝人情稿、关系稿。不可否认,学报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不仅要向外输出信息,还要积极吸纳和反馈外部信息,增强学报刊载文章在来源上的多样化,对于促进学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大有益处,我们应当鼓励和促进这种交流和沟通。

学报运作模式问题。在市场经济氛围里,学报也必然要走向市场、依托市场、利用市场,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这是学报最终的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应尽快地把所有学报都推向市场。笔者认为,虑及高校学报队伍的发展现状,在学报市场化问题上,目前不可整齐划一,强求一致,操之过急,是否市场化运作,并不是制约高校学报目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学报依赖学校办刊物的传统模式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话,那么强制性地把所有学报一股脑都推向市场也不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办法。目前,相当多的学报还在依靠学校的支持办刊物,依循这种方式,主编、编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组稿、选稿和编辑工作,不少刊物质量很高,相当成功。当然,有些学报审时度势,先行一步,勇敢地迈向市场,也不乏成功的范例。可见,是否市场化运作,至少目前来看并不是决定学报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应当根据各个学报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高校学报发展策略定位。高校学报定位与发展,不但要有个性特色,还要有自己的特色栏目。高校学报作为综合类社科期刊,综合了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学科的多样性和稿件内容的综合性是其主要特色。这一特色决定了学报的建设是要由众多学科支持,要有众多学者参与的。而高校的学科门类齐全,这有助于学报组织策划重大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刊发多角度的研究成果,推动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是其他专业性学术期刊无法相比的。高校学报要想走出平庸,在发展策略上,必须要展现自身的特性,办出自己的特色栏目。可以说,学报设置什么样的栏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报的性质、水平乃至发展前景。在高校学报中,栏目设置显得单调、雷同,给读者的印象是众刊一面的现象还远未克服。学报要增强自身紧迫感,明确办刊思路,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自身定位问题。要认真分析自身面临的形势,认清自身在高校学报领域里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找准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认清自身在什么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长处、展现特色,合理确定发展的重点,避免把刊物办成一个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的“杂家”。在用稿选题方面要克服随意性,可以根据所在院校的优长、所处地方的人文背景,突出某一学科门类,创办特色栏目,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增强对作者和读者的引导性。特别是地方大学、非重点院校,教学、科研水平与重点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更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坚持特色办刊,以特色求发展,增强生命力,使刊物更受读者和作者欢迎。

另外,学报作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的“学术窗口”,在学科建设和科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要不断加强学报工作:一要重视。要认识学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抓好学报工作的紧迫感。二要支持。在经费分配、人员使用、硬件配备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对学报在办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和解决。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报开展学术活动,支持本校学报与业界的沟通和交流。三要管理。要给学报增加压力,把学报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对学报的工作质量,要制定量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加强考核和监督,促进学报工作更好地开展。四要改革。要积极探索、改革学报的管理体制。要改革高校学报人事、用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学报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期刊编辑部)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