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做”中学,从学中“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做”中学,从学中“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做’中学”是新课改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当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为,通过自己的实践而感受到的知识一定是记忆深刻的!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折纸活动作为载体,使之“从‘做’中学,从学中‘悟’”,从而乐于进行其他的数学探究活动,这才是教学目标的延伸。

关键词:从做中学;等边三角形;折纸

一、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概念,它既可让学生品尝数学知识的由来,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之美,顺理成章地达到“从学中‘悟’”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阅读到戴再平教授主编的《初中数学开放题集》一书,书中“国外开放题选编”中有一个问题“矩形纸片折叠角度”引起了我的关注与思考,受此文章的启发,我进行了再挖掘,以折叠问题和画图问题为主线,用一种全新的模式学习数学,获得新的体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写下此篇心得与大家分享。

二、创新教学设计的说明

下面我首先介绍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处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力求使每个教学环节都实现“从‘做’中学”的研究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参与,实现由起点到终点的良性过渡。

1.添加纸片素材,设置折纸活动

设计两次折纸环节:第一次折纸为了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第二次折纸则为了实现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灵活应用。

2.动手画图创新设计

设计两次画图环节:第一次画图为学生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做基础;第二次画图是使学生利用所画等边三角形继续探究如何取点、添线、添加条件以得到新的等边三角形。这个问题的设计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同时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做到活学活用。

3.合作探究

设计两次探究环节:第一次探究是为了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二次探究是为了得到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以上环节的创新设计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使学生通过“参与—动手—探究”等一系列过程真正实现“从‘做’中学”这一主导理念,使学生从“做”中学,从学中“悟”!接下来请看详细的介绍:

三、课外拓展

本节课课后,学生对折纸中的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把使我深受启发的那篇文章复印出来供部分同学思考拓展,学生们阅读后发现用折叠矩形的方法可以折叠出的角度竟然那么多:180°,90°,45°,22.5°,67.5°,135°;60°,30°,15°,108°,54°,27°…实在是太神奇了!

这节研究课的形式如它的内容一样,也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如何多让学生去做,去实践,去探究,去感受数学的乐趣,去真正地有所发现,真的是我们做教师的应多多思考的,希望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拓展使我们每个老师可以及时充电,使自己可以真正践行新课改的思想,只有老师先有“做”的思想,“悟”的思想,才可以带领学生真正“从‘做’中学,从学中‘悟’”。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