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教育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是建设祖国未来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大学生有没有创造力直接关系我国能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的大问题,而对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 当代教育 知识金字塔

“毫无疑问,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爱德华.波诺对创造力的这一深刻见解反映了创造力对时代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加强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因而对他们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1 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里。正是由于创造力的重要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的人们对创造力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1 创造力的内涵

对创造力的理解主要是从创新成果这个角度来界定,比如,M.Mead在解释创造力时强调:“当一个人自己想出、做出或发明了一样新东西,就可以说他完成了一次创造性活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甘有恒提出“所谓创造或创造活动,是主体综合各方面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客体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实际活动。”

分析以往创造力的研究,创造力主要包括两个属性:一是创造成果具有首创性,这主要是从新颖、特别,与众不同这些特点来评价的,强调在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或者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赋予它创新的意义;二是对社会具有价值性,即创新的成果对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社会的进步有推动作用。在本文中强调的创造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创新能力,它是指学生能够用新颖的,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将此迁移至生活各个方面并做出创新的成果。

1.2 大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与就业需求现状导致国民心态的独特性,文凭成为踏入社会生存的重要法码。因此,不少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大学毕业文凭,以便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由于现实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最大追求往往只是不挂科、能毕业。而能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学习、深入研究的大学生正逐渐减少。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校也缺少中学期间严格的管束,于是很多大学生用上网打发时间。网络信息具有及时、准确、可用性等特点,但是很多学生对没有利用好这资源,反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9万人,2009年的为611万,2010年将会达到631万人,每年的毕业人数都呈上升的趋势。虽然每年都有许多的大学毕业生,但很多企业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原因是各用人单位都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理论不全面,缺乏基础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能力不高,缺少创新精神。面对来自社会的反馈,我们不得不对这其中的原因进行反思。

2 当代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创造力的培养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2.1 当代教育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教育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会会长柳斌在80年代中期提出的。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出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从素质这一角度对个体进行教育。然而,现在的教育模式却已经背了离素质教育的宗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教育更强调对学生书本知识的灌输、考取好成绩、提高升学率等方面,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造力培养却忽视不管,以至于使教育成为纯粹的应试教育。这种教育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素质低下和创新能力缺乏的现象。

2.2 当代教育对创造力的影响

从今天看明天,祖国的未来就是青少年的明天,而青少年的明天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大学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大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将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不断加强大学生多学科的教育,以求扩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下来,要学三十到四十门课程,但这种多学科发展只能让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知,很多学生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更无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宗旨,大学生的创造力正被慢慢地抹杀。

现在应用得最广泛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与老师和书本不同的意见一般被认为是错误的。这种状况会使学生丧失思考和研究的主动性,不敢对老师及书本提出质疑。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指出:“在研究方面,中国学生就显得吃力,创造力不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研究课题,怯于提出质疑,崇拜权威等缺陷。”教师把重心放在课本的教学任务上,忽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知识拓展等方面的指导,而这些都是创造力所包含极其重要的素质,这样的模式无疑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精神的唤醒。

当代教育发展不断偏向应试教育,且越演越烈,学习就是只为应付考试,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50年前诞生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用于发现和鼓励极少数超常数学人才,24年前中国开始正式参赛。10年前,中国奥数不断升温,进而演变为疯狂的“全民奥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0余名少年选手获得国际奥赛金牌,然而,被喻为青年数学家重要奖项的菲尔兹奖却无人问鼎。学生过分地追求分数,追求个人利益,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