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的冷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的冷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的加强和深入,在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一方面带来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垄断局面,中国本土企业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本土研发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对促进和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国需要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华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冷静思考,以更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并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FDI技术转移;市场垄断效应;本土研发挤出效应;知识产权保护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2-0029-05

一、引言

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也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联合国贸发组织最新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FDI流入量从2007年的20 999.73亿美元跌至2008年的17 708.73亿美元,跌幅为16%;2009年则更进一步跌至11 141.89亿美元,跌幅高达37%。但是中国的FDI流入量却仍然保持着相当稳健的发展势头,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30%,高达1 083.12亿美元;2009年则为950亿美元,连续两年(2008-2009年)都保持着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的地位[1]。可见,中国仍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全球FDI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2010年上半年更是缓步回升,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全球FDI在后危机时代逐步回暖的态势。因此,作为全球名列前茅的吸收外资国,中国需要在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FDI所带来的技术转移效应,以便更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FDI的技术转移效应已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DI的技术转移给发展中东道国带来的正面影响上。陈飞翔、胡靖(2006)认为,大规模的FDI流入主要是发挥出了示范效应,从而使得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在中国工业内部,FDI确实存在技术转移效应[2]。赵媛媛、红(2005)认为,跨国公司以技术战略为核心进行的直接投资,有利于东道国的技术进步[3]。叶耀明、王胜、丁明洁(2005)认为,FDI的技术转移对于亚洲发展中东道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出口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的改善都产生了实际效应[4]。Maja Bacur(2009)指出,FDI的技术溢出是通过东道国子公司与当地供应商之间的后向关联来实现的[5]。就目前研究文献来看,中外学者都侧重于分析FDI技术转移给发展中东道国所带来的正效应,而对FDI技术转移的负效应则分析不足。本文结合全球FDI的现状给中国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从市场垄断效应、本土研发挤出效应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效应这几方面分别对FDI对华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冷静、客观的实证分析,以期在后危机时代对FDI的技术转移效应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所采用的“FDI技术转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跨国公司自愿的技术输入和非自愿的技术溢出。

二、FDI技术转移的市场垄断效应

随着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不断增长,跨国公司对中国子公司进行的技术转移步伐也不断加快。这种技术转移在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市场垄断效应。根据商务部2006年6月的《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在中国业已开放的各大产业中,市场份额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占21个[6]。以日用化工产业为例,跨国公司通过对其中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以及在华并购,逐步拉大了和东道国本土日化企业的距离。2003年法国欧莱雅集团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2007年德国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集团85%的股份,2008年美国强生完成对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收购。目前,日化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都已被外企巨头宝洁、联合利华、强生、欧莱雅所占据[7];本土企业如浙江纳爱斯、广州立白等只是在中低端细分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贝恩分类法[8](见表1),CR4≥70%,由此可见,中国日化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寡占III型(中等程度垄断)。这种被外资垄断的产业正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商务部《2008年中国产业安全状况年度评估报告》[9]表明,外资在中国的并购领域正不断拓宽,由一般消费品行业向装备制造业、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拓展;外商独资化倾向日趋明显,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由1984年的3.8%上升到2007年的78%;外资并购的战略意图显著增强,近年来外资并购国内知名企业甚至龙头企业的情形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在看到FDI技术转移的正面效应(如“示范效应”并进而提升东道国产业竞争力等)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跨国公司通过绝对控股或跨国并购等非对称性竞争方式,在技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东道国很容易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迫使本土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从而导致了市场呈现寡占型垄断格局。

三、FDI技术转移的本土研发挤出效应

伴随着FDI技术转移的深入发展,部分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或与具备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国本土企业建立研发(简称R&D)联盟,共同开展研发工作。跨国公司的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R&D投入的不足,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10]。然而,由于中国本土企业受整体研发能力低下、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习惯性依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示范作用并没有给中国本土企业带来相应的市场压力和内在动力。一方面,出于对技术转移“回飞镖”效应的担心[2],跨国公司在进行技术转移时往往对技术机密实施严格的控制,这就给中国本土企业对接跨国公司的R&D资源设置了很大的障碍[10];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研发能力低下、缺乏有效的R&D发展战略以及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习惯性依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对FDI技术转移的长期依赖,而这种依赖性无疑会加强技术提供者在转移技术时的谈判法码[11],从而对技术受让方提出诸多要求与限制,这些要求与限制又会给本地R&D能力的发展制造屏障,进一步加强中国本土企业对FDI技术转移的依赖,导致中国本土研发陷入恶性循环。目前,有不少企业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加工甚至OEM阶段,导致研发水平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历经三十多年的体制改革,中国企业逐渐成为R&D活动的主体。据统计,2007年中国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为72.3%[12]。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R&D经费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也在逐年提高。比如,按统一口径计算的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2003年仅占23.2%,到2007年则上升到29.1%[13]。由此可见,在中国企业R&D经费支出的增长额中,很大一部分是FDI技术转移的贡献。

从R&D经费投入强度(即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在最近十几年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见表2)[14]。

根据表2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线性拟合,可求得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模型:

yt=0.498+0.076t

其中,t为时间(设定1995年t=1),yt为对应时间的R&D经费投入强度。经检验,相关系数R=0.997 9,相关度极高。假定今后一段时期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相应的增长速度,则用上述模型可预测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见表3)。由预测结果来看,2010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2010年达到2%)[13]仍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的R&D经费投入强度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图1),甚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14]。若以中国2010年的GDP预测值371 405亿元来计算,R&D经费投入离规划缺口达1 062.22亿元①。

技术自主率(即R&D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例)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等国际组织用来测度各国对外技术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则说明该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越低。笔者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的技术自主率(见表4);并将中国的技术自主率与OECD最新一期《主要科学技术指标》所公布的部分其他国家的技术自主率进行对比(见表5)[14]。从技术自主率来看,中国的技术自主率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见图2)。过低的技术自主率意味着FDI技术转移对中国本土研发存在挤出效应。

四、FDI技术转移的知识产权保护效应

随着FDI技术转移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外资企业在华的科技活动经费占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比重逐年上升(见表6),由此而带来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FDI技术转移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强度的加大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强度与执法强度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和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敏感度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敏感度不高。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目的,决定了其技术转移的很大一部分流入了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密集程度低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往往较低,对跨国公司所转移的技术以及相应产品的模仿率较高。如果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过高,虽然跨国公司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其所面临的专利申请、侵权诉讼等成本以及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也都相应增加。另外,如果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过高,跨国公司将改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佳形式,会选择技术许可而不是FDI[15],那么其原本拥有的内部化优势及区位优势就会削弱甚至丧失。因此,跨国公司在加强对华技术转移的同时,并没有对中国目前较低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提出过多的异议,其关注度及敏感度都不高。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企业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敏感度不高。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处于劣势,再加上研发创新能力有限,主要以模仿加工为主。如果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过高,仿冒、复制将被禁止,中国本土企业的模仿成本将会加大、模仿成功率也会降低[15]。除此之外,中国本土企业的侵权应诉成本、R&D经费投入以及使用技术所支付的知识产权许可费用等都将增加。而且,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加大无疑会提高FDI技术所有者对技术的垄断权,对市场价格进行垄断并对中国的技术接受者及使用者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与限制。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的本土企业在对各种需要及利益进行权衡之后,对中国目前较低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也不敏感。

由此可见,FDI技术转移所涉及的企业各方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敏感度都不高,而这种低敏感度也令FDI技术转移对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没有起到较强的改善与促进作用。根据国际产权联盟的研究结果,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4.4,在115个抽样国家中仅排名第70位,低于亚太国家的平均水平(5.31),也低于全部抽样国家的平均水平(5.14)(见图3,括号内数字为该国在115个国家中的排名)[16]。

五、结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FDI流入量缩减,但是中国的FDI流入量却仍然保持着相当稳健的发展势头,FDI对华技术转移的进程也不断深入。但是,FDI对华技术转移的加强和深入,也给中国带来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市场垄断局面;FDI对华技术转移令中国的本土企业产生了依赖心理,技术自主率低,从而导致了本土研发的挤出效应;另外,FDI对华技术转移难以从总体上促进和改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在国际上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综上所述,中国需要在后危机时代对FDI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冷静的思考,以更有效地利用FDI对华技术转移并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注释:

①2008年中国GDP修正值为314 045亿元;2009年中国GDP增长9%,约为342 309亿元;2010年中国GDP预计增长8.5%,约为371405亿元;(2%-1.714%)×371 405亿元=1 062.22亿元。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0[R].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 2009.

[2]陈飞翔,胡靖.利用外资与技术转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0,83,205.

[3]赵媛媛,红.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5,(6).

[4]叶耀明,王胜,丁明洁.FDI对亚洲发展中东道国技术转移行为的分析[J].亚太经济,2005,(5).

[5]Maja Bucar, Matija Rojec, Metka Stare. Backward FDI Linkages as a Channel for Transferring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Case of Slovenia[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2009 2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R].2006.

[7]佚名.2008-2009中国日化产业投融资与并购决策研究报告[EB/OL].www.省略,2009-02-05.

[8]Bain, 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M]. New York, John Wiley.1959.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8年中国产业安全状况年度评估报告[R].2008.

[10]杜群阳.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与中国对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3,137.

[11]Necmi Karagozoglu. Managing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alysis at the Firm Level[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6,(1):65-70.

[12]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2007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2009.

[13]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中国R&D经费支出特征及国际比较[J].科技统计报告,2009,(6):7.

[14]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J].Main Science & Technology Indicators,2009,(1).

[15]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83,160,201.

[16]Anne Chandima Dedigama. International Property Rights Index(IPRI)2009 Report. Property Right Alliance, 2009.

Thoughts on the Effects of FDI Technology Transfer to China

Huang L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strengthening and deep of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can enhance Chines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ne hand, it has brought the market monopoly situation with higher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resulting in dependent psychology of domestic Chinese companies and domestic research extrusion effect, on the other hand, its' effect on promoting and improving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 in the "post-crisis era", we need to think calmly about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o utilize more effectively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Key words: FDI technology transfer; market monopoly effect; extrusion effect of domestic R&D; IPR protection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