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新闻标题语法结构的品评(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新闻标题语法结构的品评(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 8000万精品货源强势登陆

(肩) 国美入沈8年完胜收官

(2009年8月7日某报)

Δ离休老干部邱士长、王坤从简办丧事

Δ谈恋爱遭拒,短信骚扰前女友被拘

品评】 上面三则标题从表面上看虽然有主语在位,但都是名不副实的假主语,造成真的主语缺位或者放错了位置。

前题,“收官”是何意?这是围棋术语,系指一局棋,经过布局、中盘较量,已经下到“官子”阶段,整盘棋快收场了,由此引申指一件事已经到结束阶段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火火红红经营了8年之久的沈阳国美店即将关张了?事实并非如此。新闻说的是:沈阳国美店为庆祝店庆8周年,开展的大型营销活动已到“收官”之时了,活动结束后转入正常营业。因而这则题的主语部分的中心语不应是“国美”,而是国美店开展的庆典活动,由于主语落掉本应作为定语的“国美”,便顺理成章地易位成了主语,造成结构性的歧义。题中“8年”应改为“8周年”,之后应加上定语部分的中心语“庆典”二字。原主标题改为《国美入沈8周年庆典完胜收官》。

中题,本是一则公告性新闻的题目。新闻公告的是邱士长、王坤两位老同志的丧事从简办理。从字面上看,标题却把原本应该是句子主语部中心语的“丧事”,挪作了宾语,闹了个已经去世的老同志为别人从简办丧事的大笑话。

出此语病恐怕绝非偶然。或许在制题者看来在句子中能充当主语的只能是固定名词或人称指示名词吧!其实不然,根据名词的内在特征,可以把它分为:专用名词、人称指示名词、动植物指示名词、具体事物指示名词、抽象事物指示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处所名词等等。从句法功能上看,名词的主要功能是作主语、宾语或主语、宾语的中心语和定语。应该说,名词充当主语和宾语是无条件的,只要是名词就应该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从主语的构成上看,在一定条件下某些动词和形容词等谓语性词语也是可以做主语的。故此题可改为《离休干部邱士长、王坤的丧事从简办理》。

后题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共主语的复句,上下两句均无主语。下句在主语的位置上虽有名词性词语“信息”,但也并非主语部分的中心语,它既不可能自己去“骚扰前女友”,也与前句的“谈恋爱”不匹配。这显然是不符合语言逻辑和语法规则的。原来新闻说的是:曹某在恋爱失败后,以发送带有黄色、恐吓等内容的短信骚扰前女友,被行政拘留20天。应在上句或下句的起首加上“一男子”或“曹某”,作主语。此题可改为《一男子谈恋爱遭拒,发短信骚扰前女友被拘》。

【链接】 这就像“何人”要素是清晰地说明新闻的4个硬件要素之一,但也并不是每则标题“何人”都必须出现一样,汉语中也并非所有句子都要有主语。一是汉语存在“无主句”,如非主谓句的动词性非主谓句和形容词性非主谓句;二是汉语在造句中主语就因文而异的经常被省略。当然主语不应该省略而省略了,应该交代的却没有交代,或者暗中更换了主语,都是不合语法规则的无主语句。造成主语缺失原因很多,从上面三题看,最常见的是由于造句的原因,使主语在句法上丧失了;或者使句子中本来存在的主语在结构上成了别的成分。那么,我们如何防止和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

一是可以通过谓语找主语,把隐身其后的主语挖掘出来。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干,二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只有搭配得当,才能表达一个完整准确的意思,否则,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样,通过谓语往往就能判明主语的真实“身份”及其应当具有的语义特性。如《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测有了新方法》,从表面看这则题是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句子。但从语法结构上分析却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主谓不能互相配合的病句。“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一种病,本身不会做什么“检测”,它更不会有什么新方法。因而,它虽放在主语的位置上,但不是真正的主语;再有,名词中除时间名词、处所名词等外,绝大多数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专有名词,它是不能直接放在谓语动词“检测”前面做状语,应该放在谓语动词之后做宾语的定语,由此可以判断这是一则无主语句的标题。此题应改为《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了新方法》。

二是通过宾语找主语把错位的主语找出来。主语和宾语虽然不是同一结构层次的成分,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但它们在意义上或逻辑上具有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有些时候主语就是宾语的直接受事者。比如,《离休老干部邱士长、王坤从简办丧事》,只从谓语动词与主语的搭配看,尚还难以判定主语的真实“身份”,但从宾语是谓语动词动作行为更加明确、具体必须回答“谁”、“什么”的要求上看,事情就清楚了:“从简办丧事”,这个“丧事”究竟是“谁”的,在宾语前面必须要加定语加以说明,这样一来原题不就成“离休老干部邱士长、王坤从简办自己的丧事”了吗?应该说,人间世事,只要是自己的事,力所能及都应该自己去办,但唯有丧事,是不可能自己办的!这样,此题的主语究竟应该是“谁”,“丧事”究竟应该放在哪里,不就很清楚了吗?

违规作弊有法可依了

(2004年5月27日某报)

黄河流量锐减全球温暖主因

(2005年10月26日某报)

悲愤老父:50万悬赏杀儿真凶

(2003年8月21日某报)

【品评】在汉语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是常见的,但在正常表述中,谓语动词的省略却十分罕见,也是最不应该省略的。当然罕见并非没有,比如在祈使句中,有时就有谓语的省略;再有名词性非主谓句看上去也没有谓语;但这与谓语的残缺是根本不一样的,因为它不是缺少谓语,而是根本就没有出现谓语的必要,其本身意义已经完整,在语义上也并不缺少什么。可一旦出现表达不当谓语残缺,对句子语义的损害却是颠覆性的。

比如:违规,即违反有关规定;作弊,即用欺骗的方法做违法乱纪的事情,这是应该严肃处理的,可前题却说是合理合法,“有法可依”了?这不有违常规常理了吗?

原来新闻说的是,教育部颁发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将考生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归纳为“违法”9种和“作弊”14种;将监考等考试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具体分成“违纪”9种和“作弊”10种,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该《处理办法》条款具体详细,操作性很强,是新形势下处理国家教育考试中“违规作弊”行为的法律依据。显然这则题由于动词“处理”二字的缺位,意义全给弄反了。此题应改为《处理违规作弊有法可依了》。

又比如:根据甘肃省水文资源勘探局的科研人员提供的信息,经科学仪器提供的分析资料显示,造成近些年来黄河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导致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冻土层消失,因而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过多。可中题的下句在“主因”前缺少了判断动词“是”,结果造成因果倒置,黄河流量锐减,变成“全球气温升高的主因”。此题应改为:《黄河流量锐减全球温暖是主因》。

再比如:一位民营企业家的独生子被歹徒杀害,公安机关一时难以破案,悲痛欲绝的老父亲便公告悬赏:对能提供破案线索或能帮助捉拿凶手者给予重奖。可由于后题在“悬赏”之后缺少了动词“缉拿”二字,结果闹出了要重奖“杀儿真凶”的笑话。此题应改为《悲愤老父:50万悬赏缉拿杀儿真凶》。

【链接】 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核心、重心,它与句子别的成分都有着程度不同的语法关系,常常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千万不可粗心。可在语言的实践中,谓语动词的缺失,居多又是表达上的粗疏使然。像例句的前题便是很好佐证。这就提醒我们在制题过程中,一定要多读一读、查一查、看一看,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当然,在技术操作上也有两点应多加关注:

一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复句里,各自都有自己相适应的谓语,容易顾此失彼造成谓语动词的残缺。二是在一个缺谓语动词的句子成分中,可能在附加成分的短语中,有个“小谓语”,标题制作者误把它当作是谓语动词了,也是造成谓语缺失的一个常见原因。比如:《700名京港少年长城共绘奥运情》,题中宾语前面的定语有个“小谓语”“共绘”,同“长城”一起充当宾语的定语,但它不是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此题仍然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少年”之后、“长城”之前加上谓语动词“欢聚”二字。此题应改为《700名京港少年欢聚长城共绘奥运情》。再例如,2003年8月,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多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和严重旱情,北京某报载文分析其中原因时,题为《南方今夏为何罕见高温》,题中缺少了动词“出现”二字,致使做定语的谓词性词组“罕见”即“小谓语”做了谓语,结果把意思全弄反了。另外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作定语时,应加结构助词“的”。此题应改为《南方今夏为何出现罕见的高温》。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