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学勤 : 慈善是文明的影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学勤 : 慈善是文明的影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富来自人类维持生存的需要,它可以转化为物质资料,是一种基本需要。一个社会从野蛮到文明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只有有了物质剩余之后,才有超越野蛮文明的行为。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可以自由处置自己拥有的物质资料,这就出现了产权的观念。应该说,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的文明增长是同步的。

当今这个社会,应该树立起尊重财富的观念。人类的财富追求就会产生贫富分化。西方也存在过这样的状况,人类文明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是相似的,是不分东西的。

无论东西方,都是在有了物质富裕之后才有了慈善的出现。西方以宗教资助的面貌出现;而中国在儒家教养下,慈善更多是在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中出现,比如“义田”。义田就是由宗族社会圈出一块地,这块地不属于任何人,完全由宗族长老管理,田地的产出供养教育一些学童,这些学童或者家庭无力供养上学,或者学童资质非常优秀。大学者钱穆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钱穆年少时面临失学,正是受到义田资助,才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并终于成为江苏无锡走出来的一个享誉中外的大学者。

而西方的慈善则打破了血缘关系,面对陌生的教民、陌生的市民。可以说,慈善在西方是普遍实行的,而中国人的慈善则仅是针对同族同姓的人。但是,人类只要有文明存在,慈善就像文明的影子一样如影随形,慈善的目的是济困扶贫,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不重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国时期的城市有了大量的慈善基金会、义卖会,但是1949年实行计划经济以后,慈善的传统有所中断。1978年恢复市场经济以后,出现了贫富分化,有了财富剩余,慈善现象又重新出现在社会中。

近些年我给一些企业家上课,做一些教育工作,也曾经服务于一些小的基金会做社会公益。就我所接触的现实来看,我发现,现在的中国既有担心,也有希望。担心就是,富二代不知道钱怎么花,成功企业家不知道怎么传承财富。有些富二代的确在国外生活奢华,但是也有些有想法的青年企业家拒绝这种财富分配方式。大的比如阿拉善,他们设立公益基金用以改善沙漠,做些环保工作;小的如慈善捐资助学、资助青年学者,还有像青海的先天性心脏病救助项目等。可以说二者是同时并存的:挥金如土、纸醉金迷,大量的社会崩坏的背景下,也有星星点点的公益现象出现。

目前的情况让人难以放心,但又难以让人完全放弃希望,我当然是希望这些星星点点的公益能够最终战胜整个社会的奢靡氛围。

朱学勤中国当代学者,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生于上海,1991年至今任教于上海大学历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