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创新技巧之环境衬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创新技巧之环境衬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指津

衬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写实的作文技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让笔下的内容具有一定新鲜感。根据性质,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种;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运用环境衬托,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渲染气氛,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正衬法

环境描写中的正衬法,指通过描写与心理、气氛、形象等相同、相似的环境,从正面陪衬所叙述的中心。如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可描绘美好的景物来相衬;表现悲伤酸楚的心情,可描写诸如风霜雪雨之类的恶劣环境来陪衬,等等。《水浒传》中,就有不少运用正衬法的典型例子:“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索超独引一支军马,出城冲突。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这里,描写“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等肃杀之景,既从正面衬托出索超威猛和武艺高超的形象,又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气氛。

反衬法

环境描写中的反衬法,指描写与心理、气氛、形象等相反的环境,从反面陪衬。如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可描绘平静的环境从反面来烘托;表现悲伤酸楚的心情,可描写晴空万里这类美好的环境从反面衬托,等等。下面,请看中考佳作《阳光满路》中的一段:“太阳还没有露脸,天空一片瓦蓝。他骑着‘飞鸽’穿行在行人如潮的大道上。扑面的清风轻轻地梳理着他那柔柔的黑发,清脆的铃声频频排除着他前方的‘障碍’。那亭亭如盖、挂着露珠的梧桐。那熙来攘往、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祥和。然而他心急如焚,因为他要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可离开会只有10分钟了,他还在路上。”作者描写清晨的美景,生动地从反面衬托出他“心急如焚”的心情,较直接描写他焦急的心情更有艺术魅力。

温馨提示

描写大型场面中的环境,在衬托人物心理,渲染气氛,塑造形象时,由于涉及内容甚多,难免会层次混乱。这时,需要抓住重要环境着力描写。描写时,可先整体勾画,再局部描写,最后又回到整体;也可按照一定方位顺序进行描绘。

■佳作范本:正衬法

无言

武雪

华灯初上。

窗外,瓢泼似的大雨倾倒在宽广的广场上。骤雨在窗子上汇成无数条“小溪”,映出了那张满是泪痕的脸庞。

肆流的雨水,肆流的泪。

我不会再回去

“砰”的一声门响,他夺门而出。

母亲又打了他,但这次是彻彻底底地冤枉了他。于是,当她那座“五指山”落在他脸上,留下红红的痕迹后,他只给愤怒的母亲甩下一句“我不会再回来”,就头也不回地冲进了茫茫雨幕中。

我不会再回去!他舔了一下唇边的泪,涩涩的――这是他第一次流泪。

巴掌与门的交响

他,是在母亲的痛打下长大的。

他和母亲好像前世就是仇家,今生不幸又凑在了一起。

母亲打他的原因总是很简单,往往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一顿乱打,而这顿乱打,也总在他“砰砰”的摔门声中结束。年复一年,他甚至觉得打他是母亲的一大爱好!他也不反抗,因为他固执地认为,这既然是母亲的爱好,成全一下又何妨?每每想到这儿,他就会哼一句:“真讽刺!”

母亲总说自己是爱他的。爱?哼!高高举起的巴掌,红红的印痕。难道这就是母亲的爱吗?而他回报母亲的,是那“砰砰”的摔门声。

雨中的母亲

这时,他看到了母亲――雨中的母亲!

头发湿漉漉地搭在额前,眼睛里溢满了急切,嘴一张一翕急促地呼吸着,裤腿上沾满了泥浆……

母亲向这边跑来。

雨,好像变小了。

角落里的儿子

母亲猛地一转头――儿子,蜷缩在角落里的儿子!

一样湿漉漉的头发下面,有着一双委屈、悲伤,又有些许恨意的眸子,单薄的身子瑟瑟发抖……

对视

四目相对,无言。

儿子从母亲的眼睛里读到了自责,母亲从儿子的目光里读到了懊悔。

很自然的,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眼泪。而那眼泪中,不约而同地凝聚了爱意。

雨忽然停了,一弯明月悄悄地露出了头,照在一对慢慢走近的身影上……

仍是无言,但两个人的距离很近。

写作特点

作者运用环境描写,从正面生动地衬托出了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窗外,瓢泼似的大雨倾倒在宽广的广场上。骤雨在窗子上汇成无数条‘小溪’,映出了那张满是泪痕的脸庞”,从正面衬托出他悲伤的心理;“雨,好像变小了”,描写雨景,从正面暗示他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变小,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雨忽然停了,一弯明月悄悄地露出了头,照在了一对慢慢走近的身影上”描写雨后美景,从正面衬托出母子之间的矛盾解除后的喜悦之情。

佳作范本:反衬法

豆角般的月牙儿

某考生

出了家门便是山,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出了家门便是河,一眼望不到头的河。这就是我的故乡――养育了我15载的故乡。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母亲揽着我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静静的。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儿啊,你不要离开大山,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母亲嘴里念叨着。抬头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与矛盾。我不懂,真的不懂,因为那年我才5岁。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我和母亲并排坐在家门口的河边上,这一次仍是静静的,只是她的眼睛里多了丝喜悦与盼望。

“儿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才,你要做娘的耳朵,去听山外的东西。儿啊,记住,你得回来,为了咱们的大山,学好知识,报答咱大山的养育之恩。儿啊……”母亲不停地念叨着。侧首看母亲,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只是少了些矛盾,多了份坚定。我懂了,真的懂了!那年我12岁,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大山,独自一人到大山外的世界去了。

在求学的道路上,我没有华丽的语言与人交谈,也没有艳丽的衣服向人炫耀,我只有一颗进取的心,一份母亲与大山的期待。母亲的话我从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报答大山!凭着这份信念与力量,我在学业上孜孜不倦,不曾浪费点滴时间,不曾虚度半寸光阴。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我站在山外的豆角般的月儿下,许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记我是大山的儿子,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有出息,我会回去报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参加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娘,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和大山失望的。

求学路还很长,但我不会寂寞,不会退缩,因为我满怀着母亲与大山的期望,因为我的心中有一轮永不会落山的太阳――母亲,大山!

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

写作特点

自古以来,月亮是人类情感变化的一种象征,月圆寓意团圆,一般象征美好的希望与祝愿;月缺寓意别离,一般象征希望落空或失利。本文反其道而行之,多次描写“月亮缺了”,以月缺寓意美好的希望,反衬出人物的不同心理。如“我”5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既正衬出娘的矛盾心理,也反衬出娘对“我”走出大山的期待;“我”12岁那年,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娘对“我”即将走出大山的喜悦心情与希望“我”要“出息一定得成才”的盼望之情;中考前夜,作者描写“月亮缺了,豆角般,发出清冷的光辉”,反衬出“我”回报大山的决心与对娘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