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情入境,读悟结合促阅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情入境,读悟结合促阅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要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基本技能,培养基本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连基本的语文能力都不能达到,常常游走在课堂阅读的边缘,制约了教师在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引导。如何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笔者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现从自己在《船长》的课堂阅读教学实践入手,来谈谈关于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初读悟体验,抓好基础内容

《船长》这篇文章设计非常独特,堪称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人文特性。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内涵呢?首先故事的背景在外国,而且时代久远,和学生的心灵距离也非常大。为此,我在进行设计时,努力挖掘文本,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元素,并且能够将教材和语言结合起来,整合三维目标,以期达到对学困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升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的初读阶段,我首先就确立情感基调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并将情境创设当做是必有途径,争取构建一个宏大的“诺曼底”号,让学生感受患难情境。其次,我让学生进行默读和自读,在具体提问之后概括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结构:先写“诺曼底”号遇险,接着写救援,最后写船长殉职。等到学生完全掌握了基本写作手法之后,再次运用朗读、描述、讲解等传统手段,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清晰印象,接着再进行多媒体课件展示:船身剧烈震荡,海水疯狂涌入,到处都是人声,叫喊声,场面混乱。这样,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困境,船长能否救人于危难?

阅读教学中,常常有教师忽略对学生的情感引导。而我在教学中规避了这一点,让学生能够从整体把握,而后进入情境创设中体验,这样更加真实有效,也能够让学生克服对语文的畏难情绪,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中来。

二、品读悟情感,培养文字感受力

在进入品读阶段,我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录音和视频,水声、哭声、喊声、惊叫声,丰富的声音和画面,学生都紧张至极。是否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对文本的体验呢?其实不然。我发现在视频看过之后,学生依然无法和文本对接起来。究其原因何在?主要是学生没有将文本和视频画面建立联系。说白了就是文字的解读和领悟力,弱于视频感官刺激。那么我该如何建构文本的语言渲染呢?我采用课堂细读的方式,让学生捕捉文字的美感。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文字功力,尤其是在环境渲染上的鲜明特色,在课堂教学中应紧扣文本语言文字的描述,引导学生品词读句,感受灾难。学生自读自悟后,我进行引导:“玛丽”号的船头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下把“诺曼底”号划开了一个大口子。这种描写表明什么?让学生根据画面和自己的理解,感受到情况危急。

在文本引读环节,应抓住课文的写作手法,强调雨果的人物描写特技,紧紧抓住哈尔威的对话,让学生体会船长的性格特征。两段对话描写是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部分。

三、再读悟迁移,发展基础技能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朗读既是学习手段也是学习目的,学生在文本中的收获和体验都可以通过朗读展现出来,获得语文知识的正迁移。在教学中我提倡以读导悟,在《船长》的教学中更是贯穿始终。针对阅读设计,我抓住重点部分,让学生通自读,寻找那些能够让自己怦然心动的词句,并在小组中交流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在课堂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如在对“灾难”一段的教学时,有学生读得紧张,恐惧,有的学生则读得急促,慌乱。

师:读得真好。你为什么用紧张的语气来读?

生:我觉得很可怕,我很恐惧。

师:当时哈尔威船长是什么样子?你能读出感觉吗?

生:镇定。(读的声音很浑厚)

在处理哈尔威大声吼一句时,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倾听现场嘈杂的声音,然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震耳欲聋的混乱中,船长短促而有力的声音响起来:“够了”。

师:什么够了?

生:救人的时间够了。

师:船长说话如此有把握,说明他有什么品质?

生:有信心和把握,经验也丰富。

师:那么你能读出来其中的感觉吗?试一试。

(生试读,但读得胆怯,拖拉)

师:时间紧迫,语气要干脆,坚定。再想想怎么读。

在视频画面和文本的解读下,学生渐渐融入情境,将自己当做哈尔威船长,身临其境进行感受。这样的升华最终使得学生理解了船长的精神,更将这种精神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当读到课文最后一段,哈尔威船长沉没的句子时,教室里突然安静极了。好久,有的学生流下了眼泪,还有的在轻轻擦眼泪,有学生甚至在追问:这样优秀的船长,难道就没有办法救他吗?而正是这个追问,将船长的精神贯穿到了学生的心智教育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在教学中,我从文本入手,创设情境,由情入境,不断启发学生感知和体验,目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文本理解力和兴趣点。由《船长》的教学实践证明,我的努力是有效的。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