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乞丐很有“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回国探亲时,亲友曾问我:美国有没有乞丐?我回答:有。尤其是在大城市,经常会看到乞丐。美国人通常将乞丐叫做无业游民、流浪汉。
美国的乞丐,未必是为了填饱肚子。行乞,中国很久前叫讨饭,确实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但在美国,吃,绝对不成问题。美国的食物非常便宜,只要愿意干活,一天的工钱,最低60多美元,足够吃—个星期了。
美国各城市都有许多“食品库”,让穷人去领取免费的面包、火腿肉、花生酱、果酱、饮料、奶粉、蔬菜、水果等。此外,庇护所也提供住处和食品。政府还给符合条件的穷人发放食品券,可以在超市买食品。但是,“食品库”没有烟酒。食品券也不能买烟酒。所以,—些乞丐会在行乞“广告”上坦诚相告:“干嘛要骗?我要啤酒。”有的则“含蓄地”地表示:“需要现金,进行酒精研究。”还有雷人的是希望美酒加美女:“需要钱来喝醉,以便有两个女人能带我回家调戏我。”
当然,乞丐上街更不是为了“行乞致富”。有些街口,永远是那么几个“老面孔”,天天像上班。行乞是他们的工作,每天有点收入,但绝对不可能“致富”。
从行乞方式说,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才能表演”式。我到夏威夷时曾看到有人扮作活雕像,浑身上下涂满金色或银色,摆个姿势,纹丝不动;也看到拉小提琴的。他们面前放着—个空罐,里面有游客放进去的零钱。这被视作旅游城市的点缀。另一种是“守株待兔”式,是最常见的。乞丐坐在路边,或者十字路口,手持行乞告示,基本内容大同小异:无家可归,需要帮助,上帝保佑你。车道路口的乞丐,从来不会主动跑到你的车子旁乞讨,只是在那里静静地呆着,等你招手,才过来拿你给的零钱。在闹市区的路边,乞丐会对经过的行人打招呼,但不会靠近你、跟着你。你给了钱,回报通常是—个笑脸。
从乞丐的构成看,也很有美国特色。乞丐没有东方人面孔。即使是偷渡客,“成功登陆”后,通常进中国餐馆打工,拼命挣钱,几年还清偷渡费。在最艰难的时期,也没有人上街行乞。
行乞者中,精神病患者不少。他们不是“被精神病”,而是确实有病。当然,美国的精神病标准非常精细,许多流浪汉被庇护所等机构收留后,很快会跑出来。
美国乞丐基本是“个体户”,单独行乞。不会成群结队,更没有金庸笔下的丐帮。
乞丐中基本没有老人,也没有残疾人,包括伪装残疾和被人弄残的。美国对老人和残疾人有特别照顾的法规。
最重要的是,美国绝对没有儿童乞丐。因为任何贫困家庭,只要有孩子,政府一定会帮助提供住房和食品。第二,美国对孩子特别精心保护。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必须有大人陪伴,不可单独留在家里,也不可单独留在车里或者其他地方。父母触犯这条法规可能进监狱,失去监护权,孩子会被政府领走。所以,只要是孩子,哪怕是非法移民,政府都会保护,保证有住的、有吃的,5岁以上有书读。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发现孩子没有大人陪伴,或者有反常现象,马上就有爱管闲事的美国人报警,警察就会火速将孩子带走。
对成人行乞,美国没有法律明文禁止。重大节日、运动会、博览会期间,也不禁止。有些城市试图限制行乞、改善城市形象,但涉嫌侵犯人的自由,始终未能实施。美国的乞丐也很“识相”,很自觉,行乞区域限于马路,不会跑到其他场所,比如进入饭店、商店等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