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工业设计是一门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的建设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本文通过对工业设计理工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对现今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综合现状分析,提出了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建设方案,针对现有问题建立起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理工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应用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理工类;技术与艺术;融合
工业设计是兼具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艺术门类知识的一个交叉和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综合性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前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一般分为理工类和艺术类两种,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在教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专业课程建构是以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借鉴,最初的师资配备是由理工类教师和艺术类教师组成,专业特色发展相对缓慢。在现今高等教育发展下,如何寻求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特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合理,提高工业设计专业理工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已成为各大高等院校的研究主题。在近年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发展中,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中“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涉及到课程目标、标准、内容选择与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是专业课程理论完善、成熟、体系化的具体体现。
1 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
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伴随着工业设计专业的创办而发展起来的,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文化、心理、经济、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充分地体现出了技术与艺术相统一的思辨性。在工业设计中,技术是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艺术思维的物化过程和工具;艺术使技术的产物即产品,在艺术的层面上更为合理化,也就是说使产品更为艺术化,更加人性化、更贴近人本身。在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消费、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中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并相互制约。工业设计是以技术发展为基础,将艺术形式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当中,工业生产技术与艺术表现形式紧密相连。首先,在工业设计中,工业技术使得设计师们的艺术构想得以实现。技术是设计方案艺术化、实物化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设计的艺术性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现代工业设计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诞生,并促使新的产品艺术形式的产生。因此技术是产品实现的手段,对艺术有着制约的作用,但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会给艺术带来新的契机,从而推动艺术的发展。工业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可以随意地主观想象,它生来就是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的产物。
2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的特色研究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以“技术与艺术”作为设计教育的切入点和理论基础教育理念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指导专业发展的总指挥,也是专业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改革现今专业教学内容对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发展十分必要。
各大高等院校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普遍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比较冷静,发散思维不够,缺乏创造力表现技法,在感性知识及形象思维能力表现上都较弱,热衷于工艺制作的内容,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则相对薄弱,知识综合能力不够。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安排大多以工科类课程加上绘画类课程为主,典型的设计教育模式三段式进行教学体系构建,即理工知识、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块,在这三大块中又划分了若干自成体系的教学课程。
结合理工类学生特色及三段式教育模式工业设计理工类教学课程体系建设首先需加强设计基础教学(尤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如三大构成课题训练等),强化感觉训练,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其次需加强学生专业技术理论和文化艺术素养课程融合;再次提高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及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质。
3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
3.1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教学培养模式的相互融合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在教学培养模式中以技术与艺术协调的关系为指导,在教学课程中应深入探索挖掘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和方法,才能产生最终的创新教学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要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紧密结合,根据学生情况调节比重和课程顺序。首先,在课程顺序上,强调技术类课程比重,如工程基础、机械制图、材料与工艺等课程的开设,以体现理工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专业基础课如素描、色彩、效果图技法等课程应该跟设计方法学、设计心理学等设计理论课程同时进行,这些理论知识到应用环节也会让学生应用到设计技法,有利于理工类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将设计技法学以致用。第二,多增加一些艺术鉴赏与评论、艺术美学等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指导理工类学生增强对艺术的理解,提高对优秀产品的分析能力,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
3.2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的相互融合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及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手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需要不同知识领域的教师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长期合作教学研究,把“技术和艺术”融合到教学环节中。
①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师生互动”为主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双向互动的关系,通过在课堂相互交流中大量设计创意展示出来,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设计思路拓宽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要以“师生互动”为主,使课堂气氛活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重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技术与艺术”融合与综合应用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课程建设注重专业课程间的关联与综合应用,应打破陈规、开拓思路,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应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综合运用,如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人机工程学、产品模型制作、创新性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程都能体现出。表1为工业设计理工类教学课程“技术与艺术”分析表。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研究深入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其专业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③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在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应以包含自拟课题、设计竞赛课题、企业课题三类实践教学课题,从各个方面培养理工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自拟课题能提升学生整体专业设计能力,通过课题训练能增强学生细节设计的能力,强调创造力、美学、设计方法以及各种技术的培养。设计竞赛有助于使学生进入良好的设计状态,锻炼学生产品设计的感悟能力与把握能力,提高“技术与艺术”表现能力。现今我校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获奖,使大家对理工专业学生能力刮目相看。院校在发展专业基础教学中也可邀请企业中富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客座教学,让他们为学生讲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设计专业知识,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训练。院校向企业提供设计构思、设计方案图、设计模型以及设计报告等研究开发成果;企业向院校提供一定的产品研发经费、加工技术与设备、市场信息、管理信息等,真正达到“技术与艺术”融合合发展。
4 结语
工业设计理工类专业的建设要致力于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好的,既符合大工业的生产要求,又为人们所喜爱的产品。 技术与艺术都是新型工业设计人才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合格人才的培养需要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这需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为此目标和方案的实施进行不断的摸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走向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装饰,2002(4).
[2]郭芳.工业设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与实践方法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2 (6).
[3]汤震启,汪晓春.工科院校在综合化进程中的工业设计教育策略[J].艺术百家,2008(3).
[4]马兰.理工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J].美术大观,2011 (5).
[5]杨先超,张久美,余红.工业设计业发展前景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青春岁月,2010(22).
[6]李志港.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J].美术大观,2010(2).
[7]贲东宁,袁光群,等.设计教育中“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方法及实现途径探索[J].艺术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