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集群区校企联盟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集群区校企联盟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广东顺德产业集群的特点,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联盟模式现状,提出了构建校企联盟新模式的对策。要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调动合作主体的积极性,选择科学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产业集群;校企联盟;对策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模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给予了全面的肯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广东顺德产业集群的特点

产业集群理论是自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Marhsal)的产业区理论上发展而来。马歇尔认为,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地方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因素的出现,会直接促成企业在一定空间的相对集中,从而引起企业群落的出现。波特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定义,它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行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相对集中,经验内容上相互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高等院校、制定标准化的机构、行业协会等),由它们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的最显著特点是空间的聚集性和产业的关联性。

广东顺德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顺德在地区产业上呈现为家电、家具和花卉三大产业为主,逐步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医药保健、汽车配件等支柱行业。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所占比重为3.9:57.4:38.7,工业结构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顺德工业产业集群呈现为区内相对分散,镇内相对集中,各有特长的特点。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中国南方智谷、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西部生态产业新区等一大批产业聚集区正在积极建设中。在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顺德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装备、生命医药、物联网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级装备工业两化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

二、高职院校校企联盟的模式现状

校企联盟的合作办学模式相当普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国存在许多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如美国的地区性产学合作模式,英国的学院——企业项目培训模式和三明治工读制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企业办学模式,俄罗斯的学院——基地企业模式等。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的探索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做出以下分类:

1、以合作的深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浅层次合作模式、中层次合作模式和深层次合作模式

浅层次合作模式仅仅停留在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最基本的合作,即建立实习基地,聘任企业专家进行指导。中层次合作模式中学校更加注重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深层次合作模式的特点在于校企双方全面的互动支持,学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的保障。

2、以合作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分为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校企实体合作模式

在企业配合模式中,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条件。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等,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校企实体合作模式中,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进行合作办学,企业成为办学的合作主体。

3、以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为标准,划分为:“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实训一科研一就业”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

“订单式”模式的特点是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确定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形式,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2+1”模式是指学生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年在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模式是指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是校企之间进行联合培养、技术开发、资源共享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共同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企业是办学的合作主体,负责学生的就业。

三、因地制宜的高职院校校企联盟模式构建对策

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离不开人才资源的保障。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产业集群区吸引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涌入促进了产业集群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的循环互动。顺德地区产业经济的持续高效成长所需的人才、智力的保障,应该从高职院校因地制宜的校企联盟模式的全面优化做起。

1、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作为合作主体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投入比重。由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社会上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是近年来不断升温的毕业生求职难。高职院校应该立足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进行全面合作,积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确立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教学专业,积极服务于本地支柱产业的发展。区域性龙头企业应该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建设,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资金、实训操作基地、参与管理,为企业后续发展储备人才资源。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要积极主导校企合作的开展,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区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改进升级。

2、调动合作主体的积极性

校企联盟的建立是调动高职院校和企业积极性的重要策略。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当双方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合作,才能主动发挥合作主体的积极性。校企联盟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协调校企双方的合作目的,确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以顺德地区为例,通过本地高职院校与重点企业的校企联盟的建立,企业可以解决做大做强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短缺和人才流失的问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趋于科学化、实用化,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顺德地区的校企合作应该多推进校企实体合作模式,企业要全方位、深层次的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中,助力企业的发展。

3、选择科学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

顺德地区企业众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高职院校校企联盟在人才培养的合作方式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和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家电制造作为顺德的主要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大、企业众多和人才需求量大,应该采取“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理解,从生产中发现问题,促进产业的发展升级。对于引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校企联盟,宜采用“实训—科研—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产业的发展壮大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

没有哪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完美无瑕的。高职院校校企联盟在人才培养的合作方式上要做到因地制宜,从产业、企业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许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分析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 江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前途[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

[3] 邓逢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

【作者简介】

黄 露,男,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