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看待“神童”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看待“神童”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童现象,可谓古已有之。甘罗12岁为宰相出使秦国,大诗人白居易5岁就能作诗,著名诗人歌德8岁就能用德、法、意、拉丁语和希腊语阅读和写作。今天,10多岁的“神童”考入名牌大学的新闻也屡见不鲜。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还是父母拔苗助长的结果?大家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有些人宣称能把普通孩子打造成“神童”,这是犯了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你只能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给他最适宜的教育,顺其自然发挥他最大的潜能。所以家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给孩子造成莫名的负担。曾经是“神童”,长大后不一定能成才;不是“神童”,长大后也有可能成为伟人。

王永梅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有些孩子可能在能力方面会比同龄人早熟,比如8岁就可以达到15岁孩子的能力,30岁就取得了50岁才能取得的成果,但是家长要考虑一个问题,像这样的孩子,他以后要干什么?人到了一个顶点后要再突破是很困难的。一路绿灯的“神童”,心理承受能力、抗压力可能较常人低,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他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杨一彪 福建泉州培元中学校长

某些孩子或许小时候在某些方面比同龄人表现更突出一些,但社会因此就给他们贴上“神童”的标签,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事实上,很多所谓的“神童”,在成年后未必有出息。应该说,所谓的“神童”,只是家庭教育超前一些,天资聪明一些。如果在基础教育中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超前教育,很可能会让他们的优势很快就消失殆尽。

孙宏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超常儿童只是在某个方面超常,而不是在综合素质上超常,希望老师、家长要客观看待,不要“众星捧月”。这些年龄很小就生活在光环下的孩子,容易在心态上任性、自我。但社会是复杂的,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后,周围人不会因为他曾经是“神童”就一味让着他,如果超常儿童心理上适应不了这种“落差”,反而有可能成为工作岗位上的“弱势群体”。

施建农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如果你的孩子超常,那么一定不要一劳永逸地认为孩子会永远超常,没有适宜的教育引导也枉然,所以要顺应他的天性,不要拔苗助长。如果你的孩子不超常,也没关系,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可能,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为他提供发挥其最大潜能的环境和机会。“神仙也是凡人做”,把他的潜能发挥出来,他就了不得。

李石华 教育学者

从家长的角度看,当自己的孩子掌握一两项超越年龄、超越智力水平的技能时,无疑意味着孩子在智力上有极大优势,这种优势是许多家长茶余饭后炫耀的资本。于是,当个别孩子实现了“神童”的目标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便投身其中,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导致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教育完全陷入了单纯强调孩子智力开发,甚至是技能开发的怪圈之中。

刘文宁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部主任

让理性的声音强大起来,才可能逼退那些制造“神童”的梦想。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尽可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给孩子最适宜的教育,顺其自然发挥孩子最大的潜能,而不是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只有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一道理,一些所谓的“神童班”“天才班”才会逐渐失去市场,我们才有可能摆脱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误区。

陈 宁 北京市陶然幼儿园园长

超常的孩子确实在先天上具有优势,但他们必须要有好的引导。他们有的非常调皮,有的太安静,这样的孩子容易被指责或者被忽视,他们需要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听说有的地方大肆宣传和承诺怎样怎样就可以让孩子的智商提高多少,我觉得这是对家长的误导,先天的东西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把潜质发挥出来。

毕晓哲 时评人、政府职员

一个神童辈出的民族,固然可以自诩民智优良;一个神童得到明星般热捧的国度,诚然可说尊才惜才。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短视而焦躁的心态。若国民教育体系运作良好,各层次人才接连涌现,那么所谓的“神童”还有多少市场?“神童”之论甚嚣尘上,恰恰反证了常态教育之失败。我们的现实是,不仅大师无存,即便各个行业的高端人才也极度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