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上的“怪”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上的“怪”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354-01

课堂上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这是学生主动精神和探索精神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大力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然而透视我们的课堂笔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只要老师一出示问题或组织活动,学生便举手如林,密密麻麻的小手伸得长长的,并不断地晃动,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喊着:“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学生甚至激动得跑到老师的面前;到了中年级,这种令人振奋的场面发生了变化,举起的小手大多来自优等生和中等生,那些被视为差生的小手似乎太重,举不起来;到了高年级,这种变化更加明显,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主动举手的愿望,举起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上等生。按理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应该越多呀?

一、让其他学生给发言的学生找错误

一节语文课上,某老师叫一名主动举手的学生朗读一篇新课文(事先布置预习的),并叮嘱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若发现有读错的地方要及时圈起来,等他读完了大家再一起来给他纠正。

一阵平静和等待之后,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得意的说出自己的发现,老师将它们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看着这些不该犯下的错误,那位勇敢的挑战者开始变得急促不安起来,刚才的兴奋和激情也荡然无存,真没想到满腔的热情却换来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是多么没面子呀!

当然,并非不能给学生找错误,只是在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多下功夫,既能让挑战者坦然爽快地接受而又没有后顾之忧,又能使其他学生发自内心的乐意去帮助同学而非故意找茬儿,还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这些无意犯下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这样的找错误学生不但没有压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学生也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和走向成熟的,犯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及时去发现和改正这些错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错误,并能真诚的接受和改进,切忌用放大镜和有色眼镜去窥探,否则,善意的找错误极易演变为恶意的挑事端,有悖于教学活动的初衷。

二、老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一节数学课上,某老师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分组讨论,然后指明各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正当学生在认真阐述各自的观点时,老师却转移了视线——她在黑板上抓紧时间画图,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老师是这样,其他学生自然向老师学习,当然也就顾不得倾听,而是自顾自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这样的汇报交流有效吗?这对发言的学生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们找不到一个忠实的听众,就连平时自己最信赖的老师也背叛了他们,这样的苦果还会有谁愿意去品尝呢?

常言道,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中能看到我们教学的得与失。只有你用心去倾听,方能打动你的每一个学生,切忌在学生最需要你的时候而悄然离去。

三、老师太在意答案的完美性

在一次观察蚂蚁的科学实验课上,某老师让学生思考:“蚂蚁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全身心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阵激烈的思维碰撞渐渐平息下来,一些学生激动得不停地用胳膊敲打桌子,因为他们要争着抢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第一个举手的学生满怀信心地说出了自己的发现,但离老师期望的答案甚远,于是这位老师冷冷的说:“你观察得还不仔细!”第二个举手的学生不甘示弱,胸有成竹地展示了自己的答案,谁知老师却说:“你还没有抓住观察的重点!”之后老师又依次叫了三个举手的学生,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地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其他学生见此情景也就不再举手了,反正说了也不对。最后,老师只好把自己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

四、老师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怪

在一次观摩课上,某老师为了表演得更出彩,整堂课她都只叫那几个优等生来发言,而其他学生的手举得再高老师总是不叫。坐在我身旁的一位男生举了四次手老师却视而不见,他满脸愤怒的嘀咕着:“老师真偏心,我再也不举手了!”类似遭遇的学生还有好几个。看得出来,这些被挡在老师视线之外的学生也非常渴望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而老师却没有给他们创造这个机会。课上得很顺畅,也很精彩,老师在为她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五、老师的“特殊照顾”使学生难看

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经历探索周长公式的过程,在学了周长的含义之后她这样启发学生:“测量老师发给你们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分别算出它们的和,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学生很快进入了充满挑战的探索活动之中……

接下来是汇报交流。尽管举手的学生已过半数,但该教师认为应该给那些不举手的学生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笔者课后与该教师交谈时得知),于是她对全班同学说:“今天老师想请不举手的同学来说一说。”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举手的学生很惊讶,没举手的学生胆战心惊,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了没有举手的学生。被叫的第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支支吾吾地说了几句,大家都听不清楚他在说些什么;第二个被叫的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还没等老师开口,她的脸已经红到脖子根了,恨不得有个地洞马上钻进去;第三个学生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因为他是刚转学来的,胆子特小,他怕说错了被老师和同学取笑……

这样的“特殊照顾”是学生需要的吗?这样做不仅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反而加重了不举手的学生产生发言的恐惧感和紧张心理,使他们变得更加沉默和自卑,这无异于把他们推向陡峭的山崖。人都是要面子的,学生不举手肯定有他的原因,教师不要强人所难,去揭学生的伤疤,否则只能是弄巧成拙,永远失去学生对你的信任。当然,老师从关注学困生的角度出发是很好的,但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艺术。

总之,课堂上学生不愿主动举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教师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源于社会环境的影响。譬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学生宁愿放弃表现自我的机会也不会轻易在众人面前丢失面子,这种有意识的保护行为是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明哲保身”的深刻影响,我们要竭尽全力将他们从泥潭中解救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