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合理化流动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合理化流动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

教师流动,可分为教师职业间流动和职业内流动。前者是指教师离开教书育人这个职业流动到了其他的行业领域中,而职业内流动是指各地区的教师之间相互的流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流动主要呈现下面几个特点。

1.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向东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我国的东部城市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逐步拉开了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大批的落后地区的教师为了生计和更好的发展机会流动到了发达地区,导致了中西部地区优质教师数量极为短缺,教师质量难以保证。

2.青年教师的大量流失

就笔者对所在家乡的一个农村学校的调查,发现该学校的年轻教师甚少。年轻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最新颖的教学思想和精湛的教学技巧,而且对于学校里教师精神面貌建设、教师团队建设、学习氛围强化都起着一种推动作用。

教育上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教师作为教育中的核心力量,如果出现以上的单向的、无序的、违背教育公平原则的流动,将无异于加剧了地区师资的不平衡,进而会使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差,不利于这些地区人才的培养,最终将会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及策略思考

要想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就必须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而教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能否全身心地投入教师事业中,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源泉就是需要。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事也不能做。”所以教师的需要将是一种内驱力,不断推动着教师去认识思考,去发展超越。那么造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不合理的流动正是因为教师的需要没有充分地得到满足,进而导致了教师不能专注自己本职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导致了教师的不合理流动。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五个层次对研究这种不合理流动的成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生理需要的缺失

无论从事于哪一项职业,人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工作着,为了能靠每月的收入来让自己和家庭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教师也是这样,所以当教师的这一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就不能安心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工作。有人说:“教师要以育人成才、无私奉献为最大的需要和满足”、“人生最大的欢乐和幸福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合格的人才”。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教师自己的吃、穿、住等基本的生活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将自己崇高的理想怀揣在心里,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而离开所处的岗位。

这种需要直接地体现在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上,特别是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教师身上。这些地区的教师生活条件差,工作任务也非常的繁重,但是跟这些不成正比的却是他们的工资。根据一项对教师待遇评价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教育工作者对待遇的评价都基本处在一般和较差的之间。教师们普遍认为得到的待遇不能让自己满意,这也就是造成教师职业间流失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消除这种中小学教师的异常流动,首先必须得到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首先,统一城乡教师待遇,实行“同工同酬”――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同级同类学校里同职称的教师收入相当,使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市教师,工资要按时按量发放。对财力不足、发放教师工资确有困难的县,需要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增加转移支付的办法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再次,对于服务于农村或边远地区任教的教师要给予额外的津贴。

2.安全需要的缺失

安全需要是指安全、秩序、自由、稳定及受到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主要包括心理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从这个角度来看,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大量的流失,主要是跟社会保障的欠缺和工作难以稳定有关。

首先是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医疗,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他们一方面要求自己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另一方面希望未来生活能有所保障。据成都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对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中显示:享受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的农村教师分别占调查数的是91.07%、87.45%、88.61%,但是对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只占34.75%、21.36%和12.8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农村教师得到了基本的医疗和养老保险,但是跟他们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其他社会保障却和城市教师相差甚远。因此落后地区的教师为了得到更好的安全保障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流到城市发达地区。

再次就是事业编制,事业编制关乎教师工作的稳定性。“编制”作为人们口中经常提及的话题词语,“你进编制了吗?”这样的话也经常能在人们的交谈中听到。“编制”在人们的印象里已经是工作稳定,端上铁饭碗的代名词。这种不稳定的因素必然导致农村落后地区教师的流向更稳定、更安全的城市学校。

由此看来,要想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安全需要,必须要保障并逐步提高落后地区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教师法》的相关条例也对此进行了规定,如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水平、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等,然而在具体执行中,有很多地方却没有很好地落实。所以,政府应该落实好《教师法》中给教师在工资和福利方面的规定,让落后地区教师的当前和未来生活得以保障也是防止这些地区优秀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措施。

3.归属与爱、自尊需要的缺失

这两种需要同属于教师的心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渴望在团体中与同事间有深厚的关系。在农村及边远地区,由于教师资源的稀缺,导致了一名教师可能身兼数职,有的甚至一所学校所有年级加起来只有几名教师,这样就无形地加重了这些教师的负担。教师的业余时间也就被一些学校的事务所占去大半,这样他们和家人、朋友的交往就减少了,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也是造成这些地区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自尊需要,主要是针对教师的声誉和地位而言的。在农村,由于客观原因,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尊师重教远未形成气候,侵害学校财产,干扰教学秩序,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了辱骂和殴打教师现象,这些都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人格尊严和工作积极性。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予通过那些优秀的服务于落后地区的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农村教师的劳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承认,从而缓解教师心中的压力,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农村各级党政部门应大力宣传教育对经济建设的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农民中树立教育兴农的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师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4.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满足意味着人可以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这里涉及到的是教师的人生追求问题。

首先,教师的职称是证明教师教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从职称指标的下发来看,农村学校相对于城镇学校要少得多,而且职称的评定往往与发表学术论文相挂钩。这样,因为指标和能力有限,所以,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中要显得困难很多。再次,农村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学历层次都有所欠缺,他们自己也急切希望能够受到继续教育和相关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完善自己去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但是,农村学校难以满足农村教师对事业的追求,无法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

因此,在职称评定中应该对服务于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取消发表学术论文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硬性规定。通过《教师法》关于教师职称“定期晋升”条款的落实,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得到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农村落后地区教师的培训,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巧,以应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冯文平.从师资均衡配置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2(2).

[3] 彭礼,周险峰.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探究.湖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刘航.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