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钱载与袁枚交游考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钱载与袁枚交游考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乾隆诗坛性灵诗派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其创立者、主将袁枚“执诗坛牛耳五十年”,钱载诗歌宗宋,虽与袁枚往来酬应,却能坚守自己的诗风特色,弥足珍贵。

关键词:钱载 袁枚 交游 考述

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曾尊袁枚为“诗坛都头领三员”之一,奉之为“及时雨”宋江;将钱载(号萚石)置于“掌管诗坛头领二员”之“智多星”吴用位置,其诗坛地位仅次于袁枚,发人深思。同时,钱载居嘉兴,袁枚在钱塘,同处浙江地域,彼此相距颇近,且有往来,钱氏却能够保有自身特色,尤为可贵。钱载与性灵诗派成员之间,联系虽并不紧密,但通过钱、袁二人交游,及诗学观念与诗歌的对比关照,以有“当代龙门”之称的袁枚为尺度与标准,有助于我们把握钱氏诗歌特色,利于准确把握萚石在乾隆诗坛的地位。

首先,钱、袁二人相识于乾隆元年殿试。钱载年长袁枚八岁,两人地域邻近,均曾致力于诗,彼此交往却并不频繁,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载:“丙辰召试者二百余人,今五十五年矣,存者惟钱萚石阁学,与余两人耳”。[1]丙辰,即乾隆元年(1736),此年钱载应诏北上,与袁枚同应博学鸿词试,为同徵,召试保和殿,二人故此得以结识。时隔多年,袁枚依然难忘当时情景:“同徵四十六年前,殿上挥毫事宛然。”

此后,钱载曾专程拜访袁枚,时值乾隆三十年(1765)年秋,见萚石《随园雅集图》题识:“乾隆乙酉秋,奉命江南,试事竣,至随园谒简斋前辈。时以送文端公、望山相国还朝于淮上,不得见。”其中,“奉命江南”,指钱载奉命充任江南乡试副考官。文端公,即钱载叔祖陈群;望山相国,即尹继善,字元长,号望山。令人遗憾的是,此次因袁枚送钱陈群、尹继善往淮上,二人无缘相见。

而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二人有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相会。此年九月初九日,钱载访随园,赠袁枚画松一幅,袁枚是年《钱坤一少宗伯典试江南榜后过访随园即事有赠二首》诗云:

同徵四十六年前,殿上挥毫事宛然。每忆云仙看碧落,忽持玉尺下江天。须眉换尽清谈在,桃李栽还旧雨怜。正拟寻公呼蜡屐,八驺先已唱门边。

爱我山庄处处幽,一丘一壑总勾留。卿云气暖花争迎,老鹤情深语未休。难得相逢刚九日,自怜此会亦千秋。知公写赠孤松意,朝野于今两白头。[2]

第一首诗作追忆悠悠往事,感叹岁月流逝、容颜衰老。其中,玉尺借指选拔人才的标准,指萚石充任江南乡试考官之事。蜡屐,以蜡涂木屐。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或有诣阮(阮孚),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后以“蜡屐”指悠闲、舒适的生活。八驺,古代贵官出行,有八卒骑马前导,称“八騶”。此指萚石的驾临。尾联借用典故,以表达自己对于萚石登门拜访的惊喜之意。第二首诗作,则具体描述了萚石游览随园,二人相聚时的情景。对于此次相会,钱载亦曾详细记载,此年九月初十日,钱载为袁枚写兰梅于《随园雅集图》上,并作题识:“今岁庚子(1780),复蒙恩秋试江南。重九日,始得谒见前辈于随园。遍历亭榭,观所藏古物,于池上窓中得见清凉山,于竹间亭子得见钟山。芙蓉始发,秋色满园,此为清福,此为真境。盖乐此者三十年矣。出图属画以题,遂写园所有花三两种以复。回忆初元(1736)京华聚首,今公车小录一百七十余人,不知尚有几人在耶?而简斋先生岿然杖履,著作成家。载年七十有三,犹及坐水亭一刻,叙主宾之礼,相对忘言,得不为之欣幸也。后一日,秀水同徵后进钱载并记”[3]。萚石迷恋于随园美景,流连叹赏不已,并欣然为简斋作画。宾主间关系十分融洽,其乐融融,可以想见当时情景。此次相会,无疑增进了彼此的友情。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冬,袁枚往嘉兴过访钱载,恰逢钱载不在,未能相见。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萚石作《茶坊歌八首》[4]。诗序载:“袁方伯鉴属题《鸳鸯湖茶舫图》,得读其从兄明府枚之跋。先生于载同徵,又翰林前辈。庚子(1780)秋金陵别后,丁未(1787)冬见访不值。”萚石有感于当年同徵在世者无几,不禁无限伤感:“元年(1736),先后荐举二百六十七人,五十年以来,海内公交车故人,意惟简斋在矣。即事怀思,能不怃然!遂拉杂写之。盖同此郑重。”诗云:“难得随园秋水上,芙蓉千树两瓯香”,即乾隆四十五年(1780)钱载曾有随园之行,重阳相会,萚石记忆犹深。第四首诗中,“湖天海月山无隔,檇李城南稧饮杯”,诗人更是满心期待简斋的来访,意欲一起寻幽探胜,开怀畅饮。

此后,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简斋再次拜访,萚石时已中风,二人进行了一番饶有兴味的畅谈。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庚戌(1790)五月,相访嘉禾,则已中风,半身不遂;年八十有三,犹能醰醰清谈。”[5]孰料三年后,萚石即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九月间辞世,袁枚赋诗悼念,其《哭钱萚石先生二首》诗曰:

词科同日赋《长杨》,甲子迢迢六十霜。陶令山中琴早挂,郗詵殿上桂初芳。屡操文柄无遗彦,两次典试江南,曾祭尧陵有奏章。四十二人《徵人颂》,伯恭此日倍神伤。

前岁扁舟访病身,病中能坐板輿迎。虽枯半体神犹旺,听说三朝语更清。岂料别来成永诀,但留诗在即长生。临风一奠君知否?彼此都应老泪倾。[6]

第一首诗谈及二人最早相识的经过,总结了钱氏一生的政绩作为,表达了自己对萚石去世的伤感之意。第二首诗中,简斋回顾二人最后一次见面情景,抒发了自己的深切悼念之情。“但留诗在即长生”,简斋对萚石诗歌加以肯定,确信其诗作后世必然流传。

对萚石其人、其诗,袁枚曾在《随园诗话补遗》中进行评价:“家徒壁立,卖画为生,官至二品,屡掌文衡,而清贫如此:真古人哉!刻《萚石斋诗集》四十九卷,最后,题春圃弟《茶舫图》云;‘清凉山后阿兄题,大令名看小令齐。三月柳遮江路水,十年人隔夕阳低。’拳拳念旧,盖物稀为贵,理应然也。先生吟诗,多率真任意,有夫子自道之乐。其《村居》云:‘村居谁为闭门高,夜雨频添水半篙。杨柳初丝亚文杏,木兰如玉照樱桃。王官谷小云同住,华子冈深犬夜嗥。短杖一枝扶便出,西轩北陌又东皋。’《先人别业》云:‘屋于高处非忘世,志欲终焉此读书。’皆有骀宕之致。先生名载,嘉兴人。”[7]袁枚评钱氏清廉高洁,有古人遗风,聊聊几语,不过泛泛之论。同时,袁氏从性灵诗观去审视萚石诗,得出“多率真任意,有夫子自道之乐”的结论,更是流于表面。所列诗篇亦并非萚石代表诗作。由此可见,简斋对萚石认识并不深刻,难称知音。

由以上二人往来事迹的梳理,知钱、袁初相识于乾隆元年(1736)出应博学鸿词试;其中,乾隆四十五年(1780),钱载前往金陵拜访袁枚,游赏随园,成为最为重要的一次交游,并因之增进了彼此的感情;最后一次晤面,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简斋过访萚石,萚石已然半身不遂,但二人仍进行了一番清淡。钱载与袁枚之间,更多的是同徵之谊,此亦由袁枚对钱载人品与诗歌的评价得以证实。由此,钱、袁作为乾隆诗坛知名诗人,虽同处浙江一域,彼此临近,却并未深交,并非知己、知音,二人关系虽不紧密,或亦为萚石能够保持自身个性诗风原因之一。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JK0386。)

注释:

[1][5][7]袁枚:《随园诗话(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5页。

[2][6]袁枚:《袁枚全集(第一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577页。

[3]袁枚:《随园雅集图卷题咏》,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

[4]钱载:《萚石斋诗集》,清乾隆刻本。

(平志军 陕西省西安医学院人文科学系 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