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高中英语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思想结晶。然而,也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切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我发现有一个很有趣也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这门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上课气氛活跃,积极思维,上课举手踊跃。使我欣喜的是,即使在相对枯燥晦涩的语法课中,老师设计的语法练习在经过讲解之后,学生做起来也很是得心应手,正确率相当高。我自信满满地认为这堂课效率颇高。课后来个小测验,结果傻眼了,成绩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甚至可以说,学生们做得很差。这是为什么?

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系统地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然而,怎样正确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我们必须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启发就是教师上课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

“提问”并不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简单内涵,提问并不等于启发,启发的效果也不取决于提问的次数。所以,那种“三句半式”的问题,答“是”“不是”,绝不是启发式教学,徒有其形而无其实,毫无可取之处。课堂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深度,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对于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培养哪些能力、需要哪些预备知识都要心中有数。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要考虑其逻辑性和科学性,反对不严密的提问和简单的提问,如由学生答“对”或“不对”。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标准,并照顾两头,反对太难或太易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标新主异;要有周密的考虑安排,要注意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反对无计划、随心所欲,信口提问,并且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

误区二:启发学生一定要用深刻困难的题目。

有的老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只适用于那些难的学生不会的题目。其实不然,在设计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的不同,对不同学生,教师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简单的问题用好启发式教学,往往对学生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动脑,让他们通过思维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误区三:启发式教学是万能的,所以可以适用于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

我们再回到文章的起点,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切忌滥用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主导作用,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启发式”教学方法实质而言,教师的“启”在前,而学生的“发”在后;“启”是“发”的前提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如果不给条件或条件不适合,“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就会启而不发或“发”得不透、“发”得不对。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点,如果启而不发,则应在教师这一方查找原因。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另外,还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总之,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在课堂中高效正确地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去伪存真,在摸索中不断改革,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九云.英语启发教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2003.

[3]共同应对.常州市教育局.江苏人民出版社.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