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视“双生儿”的喜与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视“双生儿”的喜与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套拍同题材作品,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2007年,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火爆出炉;2008年,“职场红宝书”续集再掀办公室文化狂潮;2009年,姚晨版杜拉拉走上话剧舞台;2010年,电影版杜拉拉让徐静蕾跻身“亿元票房俱乐部”,王珞丹把杜拉拉带进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与杜拉拉一样火热的,还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和拍摄进行中的电视剧《风声》。

2001年池莉的小说《生活秀》被北京一家文化公司一举买断了电影和电视剧两项改编权,采取影视套拍的方式,让《生活秀》在大银幕与小荧屏都火了一把;李安的《卧虎藏龙》让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奇迹般的成功还促成了电视剧《卧虎藏龙》的诞生;海岩的电视剧《玉观音》如愿捧红了新人孙俪和何润东,赵薇和谢霆锋也趁机在大银幕上谈了一场生死恋爱。2004年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被关锦鹏导演买断电影、电视剧两项改编权,电影和电视剧陆续开机拍摄,两个王琦瑶也被观众比较了一番。2004年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也斥巨资影视套拍梁羽生的名作《七剑下天山》,又轰动一时。2005年,广西作家东西的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也被套拍成电视剧《耳光响亮》和电影《姐姐词典》。2005年成龙创作和主演的爱情古装电影《神话》票房收入9000万,随后推出的电视剧版《神话》也让胡歌和白冰成为热门话题。

“两生花”“双胞胎”“双黄蛋”“一鸭三吃”“一箭三雕”都是在描述着这样如火如荼的“杜拉拉热”现象。影视剧套拍风潮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让荧幕前的观众愈发失去了新鲜感。

乐此不疲的追风潮

在娱乐传媒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套拍能在宣传上互相借势、降低投资风险,应该是其成为风潮的重要原因。

在电视剧版的《风声》开机之前,华谊的老总王中磊曾接受采访,谈及为何把同一部作品拍成两个模式,他不否认“这样的翻拍是互相借力”。王中磊透露,早在华谊购买《风声》的版权之后,就开始同时筹备电影和电视剧,电影版成功了,对电视剧的拍摄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一种免费的宣传推广。事实上,这种互相借势的确为套拍剧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试想,如果没有小说《杜拉拉》的火爆,话剧版和电影、电视剧版就必须先花巨大的精力在前期宣传上,而小说的成功则为它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尝到了这种互相借势得到的甜头,很多大公司也开始有了这种动作。上影集团要把《建国大业》改为电视剧的计划,而且还要起用原班人马;《十月围城》的上佳口碑也让投资商有了要将其拍成电视剧的念头。影视剧的互相翻拍,如果原来是电影,那么电视剧会完成创作者在篇幅短小的电影中无法表达的创作意图;如果原来是电视剧,则因为热门剧的高人气会带动电影的票房,为电影投资者的巨额资金先上了一层保险。话剧版《杜拉拉》导演何念认为,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戏剧只从剧作家的作品中选择题材,那么艺术创作只能越走越窄,而整合资源,互借优势才是出路。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及新兴的移动媒体等媒体多元化的盛况对受众起到了分流的作用:报纸杂志主要读者是中老人,广播电视的观众主要是家庭主妇,而电影和互联网则是青年人的地盘。以前万人空巷一起观看露天电影的盛况只有在记忆中存在了,媒体多极化的格局把受众分化得支离破碎。

受众的分流对电影票房收入和电视剧的收视率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制片方采用套拍的方式也是有意针对不同受众趣味的需求,既提高产品的影响力,也获得翻倍的经济利润。影视套拍剧《生活秀》投资方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公司制片人黄诚坚告诉记者“霍建起导演的电影版主要用来打开海外市场,傅靖生导演的电视剧会更多地面对国内观众。”导演丁荫楠着手影视剧《梅兰芳》也要同时完成电影版和电视剧版,全面占领市场。丁导透露由于电影和电视剧的观众群不同,所以将电影版和电视剧版的《梅兰芳》同时推出,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观众看到梅兰芳光辉的艺术形象。采用影视套拍可以抓住电影和电视两个媒体的观众,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

榨干好剧本的掠夺

影视剧套拍风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好剧本太难找,获得高关注度的好剧本更是难找。电影往往是先行者,它的成功为后来者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市场基础;电视剧篇幅更大,能容纳更多的故事与人物,不管是否沿袭电影的故事主线,都有发挥的余地;而舞台又是走另外一条路线,三者拥有不同的观众群,“套拍”又在宣传上能互相借势,影视公司和话剧剧团也就对此乐此不疲。

除了少数优秀的青年作家如东西、苏童等的作品不碍观瞻,但这并不能完全撑起中国偌大的精神产品需求市场,优秀剧本的创作远不能满足影视产品日益增大的需求,所以“撞车”现象和无厘头的改编、重拍不得不发生。为了尽量避免“撞车”现象的发生,制片方一旦挖掘到优秀的剧本,就力图将之以最完全的解读搬上荧屏和荧幕。加上电视技术、影视合流和高清摄像等技术力量极大的提高了影视生产力,于是作为高效率的套拍方式被广泛认同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影视领域的文化和经济潜能。

北京天与地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购得《三重门》版权后,制作方立即买下《三重门》的拍摄权,将这一资源充分利用,先是拍摄一部名为《三重门导演手记》的纪录片,意在真实展现韩寒的生活;紧接着在韩寒亲自改编剧本的基础之上把《三重门》拍成一部八集电视连续剧。制作方还表示,考虑到原作的情绪性很强,比起电视剧来更适合拍成电影,因此还将套拍一部电影。这三个环节的制作将全部由一套阵容完成。

套拍有风险

对于目前影视圈里兴起的这股套拍风潮,业内人士正在冷眼旁观。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马相武在接受采访时谈及目前的套拍热时表示,高收视率和票房佳绩是套拍的主要参照系,但他也担心跟风拍摄会影响观众的眼福。电影和电视的确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专业的角度讲有一看再看的必要,而作为多数只想看看故事娱乐一把的普通观众,他们到底有没有这份耐心就难说了。

王朔的作品《过把瘾》被改编成电影《我爱你》以后,当时以新人姿态登场的王志文和江珊组合,把这部8集电视剧演得活色生香;徐静蕾和佟大为主演的电影版,并没有超越之前电视剧所打造出来的经典效果,只能称其为“不功不过”。

炒熟饭,一是有点犯忌讳,二是不容易出彩。套拍脱离了原创,久而久之容易限制编剧的思路和视野,助长创作者的惰性,对今后影视剧的创新产生一些阻力,套拍剧只能“逞一时英雄”,不会是长线大计。当红影视剧不断被套拍,改编大了伤筋动骨,会被认为只是“借壳”,有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之嫌;简单地涂脂抹粉,容易被斥为花拳绣腿。倘若圈内人热衷于对当红电视剧、电影下手,只是为趁机“借光”捞一票,那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也太缺乏创新热情和后劲了。

在影视剧本特别是优秀剧本奇缺的今天,影视套拍可以说是开创了一条“一人动脑,十人不愁”的创作模式。这种影视剧互相翻拍体现了现今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功能,如果再能做到有所创新,更应该大加鼓励。只要创作者有诚意,不要单纯为了商业效益而粗制滥造,翻拍剧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视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