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还课堂真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课堂真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生态课堂也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种种观点都表明:孩子才是语文课堂的主人,他们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以上目标怎样才能达成呢?笔者觉得最主要的是要真实地呈现你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真”的课堂中说真的话、诉真的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笔者上《江雪》后最真实的感受。

1 真实的生成

师:读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只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绝”和“灭”上感觉到的。

师:什么地方没有一只鸟,没有一个人。

生:山上、路上。

都说,有了充分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然而我们唯一不能预设的是学生的回答。其实,在备课时,笔者根本没有想到学生连“山上没有一只鸟,路上没有一个人”也说不出来,但是在课堂上孩子的回答却恰恰如此。但笔者想,这样的生成确是真实的,试想如果有了课前的渗透,学生又怎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呢?但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旁逸斜出”,笔者和学生的课堂才显得那么真实。因为这一切,是浑然天成的,四年级的孩子思考问题时,是比较片面的,所以他们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诗描写的画面是征程的。也正因为有了这真实的生成,孩子们才有了最真的思考,他们才是在说“真话”。

2 真切的感悟

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孤独。

师:为什么?

生:因为山上不见一鸟,路上不见一人。

师:还有吗?

生:冷。

生:静。

生:寂寞。

师:那在这样的环境中,老渔翁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孤独、寂寞。

《礼记・学记》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不压抑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才能有真切的感悟。《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充分读诗和思考后,诉说自己学了诗以后的感受,让他们的思想能够在课堂上自由驰骋,这样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他们的感受是真切的,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言论的自由,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才是最真的。

3 真挚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首诗每一句的第一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千万孤独。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老渔翁的孤独很多很多。

师:他的孤独你还能从哪些字感受到呢?

生:绝、灭。

生:寒

师:诗读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渔翁?

……(生真情流露,都很佩服老渔翁的坚强。)

在这节课上,笔者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想象体验,老渔翁独自一人在没有人影和声音的世界里垂钓,他的内心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想象,拨动学生心灵最深处的“情”弦。其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之后,没有孩子是不愿意动脑的,没有孩子是会放任自己置身其外的。这样学生获得了真挚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了最真实的收获,我们听到了他们内心最真的声音。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他内心所涌动的感情也必定是最真的。

还课堂真的声音,这是一种生态的追求;还课堂真的声音,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还课堂真的声音,这样必能奏响最真的、最动听的课堂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