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训练――别忘了课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训练――别忘了课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指导思想及教学目的

长期以来,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严重脱节,好像讲课是为讲课而讲,而忽视了课文的示范作用。并且,当下的高考卷子除了默写填空紧扣课本外,其他部分似乎与课文无关,课文的处境便有些微妙了。受这种考试功利思想的影响,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只做模拟试题不学课文就能考高分”。这种现象,致使学生在课余的作文练习中,只是向各类“作文宝典”问计,却忘记了比任何“作文宝典”“优秀作文选”都要经典的课文。教师在作文评讲课上,也往往只是拿一些“优秀作文选”之类作为例文。当然,不能否定“作文宝典”“优秀作文选”之类的示范意义,但这种严重忽视课文示范性价值的做法,实质是从根本上遗忘了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能。就艺术水准而言,课文可以说是篇篇经典,几乎都能使学生从中学习到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作家那高超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如何发散思维,联想到不同课文相同或相关的内容,进行剪辑或串联,实施对课文的迁移。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两年多来,我们学习了一百多篇课文,这些文章,或是历史披沙拣金遗留下来的杰作,或是现当代的名家名文,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深刻的内蕴。可它们在我们的脑海中停留了多长时间,对我们的写作又有多大帮助呢?上次我们讲了小说教学与写作的关系(投影展示),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怎样从课本中学习写作。

(二)学习本色的人物语言与行为。

所谓本色的人物语言与行为,就是一个文学人物的语言、行为要和这个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所处的环境等都相吻合。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的手》的作文,她的母亲是个清洁工,幼时的她问妈妈:“你的手上怎么那么多小口口?”妈妈慈祥地一笑说:“这是生活的印记”。同学们想一想,一个清洁工会这样说吗?下面让我们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设计人物的语言与行为的(投影展示):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疑问:“那么巧吗?店小二为什么要刻意去听别人的谈话?那么多客人他若一一去听,太失真了吧!”其实,文中写陆虞侯二人进店时连用两个“闪”字,显得异常诡异,而小二本色:江湖行走者岂能坐而不视?这种写法不仅不是“失真”,反倒恰是“逼真”。小二的这种行为更符合他的身份,我对这位学生说:“问题提得好,是好学生,做店小二却还嫩了点。”

以上例子,提醒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注意其言行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所处的环境,这是我们写作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

(三)巧用课文名句、名篇增添文采。

文采,是作文成功的基础,但许多同学苦于文库羞涩,下笔艰难,更别说文采了。其实,课文就是我们为作文增辉的模板和宝库。请看下面一段例文(投影展示):

爱是“容颜如莲花般开落”的不悔,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苦楚,爱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闲愁,爱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的无奈,爱是“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的辛酸,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这段关于“爱”的阐释,不仅化抽象的情感为形象的说明,而且巧妙地引用课文中的相关名句――依次分别引用郑愁予的《错误》、苏轼《江城子》、李煜的《破阵子》、陆游的《诉衷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词中的名句。这些句子,大部分都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很多同学只是为背诵而背诵,除了应付考试时的默写填空,根本没有活学活用的意识。但这位同学不仅有在作文中应用的意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自己的作文增添了文采。

(四)作业:

以《月是故乡明》为题,按要求作文。要求:

1.必须利用初高中教材(含《读本》)上有关的诗或文中的有意境的句子,能让读者看出你用了哪一篇诗或文。

2.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3.字数:7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