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猪传染性繁殖障碍是影响猪产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影响了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旨研究猪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期减少该疾病的发生,保证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传染性疾病;病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94-1

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引起猪群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总称,主要表现为死胎(死产)、胎儿干尸化、不孕、流产、早产、畸形胎、产仔不足、产弱仔等。近几年,随着集约化养猪场的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日益严重,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已成为规模化猪场发展的重要疾病。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病因复杂,确诊困难,其发病率达20-40%,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果。因此加强对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的研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保证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的病因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根据病因一般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主要是由传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猪常见的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有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及布鲁氏菌病。猪瘟病是我国养猪业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幼年猪极容易感染猪瘟病毒(HCV),HCV是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主要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1]。怀孕母猪感染HCV后,该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引起死胎(死产)、胎儿干尸化、畸形胎。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的病原(PRRSV)主要侵害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主要表现为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死产、产木乃尹、弱仔。我国猪细小病毒病抗体阳性率达80%,多发生于春夏季配种的头胎母猪,此病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我国是乙脑高发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蚊虫传播,要导致青年妊娠母猪死胎流产综合症与公猪炎。猪附红细胞体在夏秋及流行,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贫血、高热稽留、废食,后期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布鲁氏菌病病猪主要表现为和肿胀,精神沉郁,阴道流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易导致母猪流产。此外,其他热性传染病如口蹄疫、水泡病、猪巨细胞病毒也可引起猪传染性繁殖障碍。

2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的鉴别、诊断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主要的鉴别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和免疫检测,如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似猪繁殖呼吸道障碍综合症:如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干尸化、产弱仔和呼吸困难,新生仔猪呼吸困难和高度致死,可高度怀疑此病。(2)狂犬病:部分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死胎大小不一致;3-5日龄以上的仔猪出现流涎、间隙性抽搐、腹泻、呕吐等,15日龄内的仔猪致死率90%以上,可高度怀疑此病。(3)乙型脑炎:仅蚊虫季节发病,公猪单侧性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死胎大小相差不大,胎儿干尸化,死胎仔猪呈水脑症,可高度怀疑此病。(4)细小病毒感染:如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干尸化,其他猪无症状感染,可高度怀疑此病。(5)肠道病毒感染:妊娠后期感染则产出畸形、水肿弱猪,产出后多数日后死亡。

3 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的综合防治

3.1 强化猪的饲养和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可减少发生传染性疾病的几率。猪场建在偏僻的地方,猪舍四周最好有围墙,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猪舍通风、换气、温度和湿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适度的规模。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按不同日龄的营养要求,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学科合理地搭配饲料,特别要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霉菌毒素的饲料。

3.2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

猪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避免购猪商人进入猪场和过多的人员参观,为参观者提供胶鞋和外套。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猪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分娩舍、保育舍要遵守“全进全出”和“空栏消毒,间歇一周”的原则[2]。加强消毒,包括人员、猪舍外和猪舍内消毒、带猪消毒和饮水消毒。灭鼠和杀虫灭蝇,切实做到猪不与牛、犬、猫、鸡、鸭等混养。在疫病易发季节应适当增加消毒次数。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的出入口处均要设消毒房及消毒设备。定期进行病毒性猪繁殖障碍性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某些传染病原的感染情况,各种疫苗的特性、母源和苗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合理制定预防接种次数、剂量、时间间隔等,在猪群免疫后10-14d,仍须抽样再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

3.3 重视选种选育

不同阶段种猪要适时合理分群,避免机械损伤及其他负面影响;加强引进优良品种的种猪,引进时应对供种场家进行考察,确认无疫病后方可引进以提高本厂或本地的猪资源品质,繁育优质仔猪。新引进的种猪,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严格淘汰繁殖遗传异常、生殖器官畸形及发育不全的种猪。对于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及生物制品[3]。此外,衣原体、钩端螺旋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感染后,一旦确诊可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综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视,切实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保证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秋,高元涛,付革.猪传染性繁殖障碍疾病及其综合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3):37-38.

[2] 杜光波.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3):61-62.

[3] 马振乾,罗芳,何剑斌.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兽医,201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