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民营企业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不少民营企业缺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本文从COSO的《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中所提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分析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部控制 失效 对策

民营企业,就广义而言,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它仅指私营企业及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因而,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够自行决定人事任免、财产处置、投资筹资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正处在逐步地发展壮大中,它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它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民营企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能够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贪污舞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能够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能够为宏观经济运行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不少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表现出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正如三鹿集团。它曾创造令人振奋的“三鹿速度”,但在企业扩张的背后,却隐藏着内控失效的风险:内部控制意识薄弱、风险评估能力地下、风险应急能力欠缺、管理者素质问题等。然而,内部控制失效不仅存在于大型民营企业中,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更是常见。其原因可以从COSO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中所提到的控制风险、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内部环境不完善

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内部文化、价值观、组织机构、管理理念和风格等基础因素。某些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缺乏有效且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比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表现为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而制度不健全或不执行、不落实等情况。而民营企业则可能存在着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式的管理,企业实权基本掌握在企业创立者或家庭内部权威领导者手中,即便设立了监督管理职位,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机构并未设立,未达到内部权衡之效。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可能存在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充分之类问题。

(二)风险评估不健全

风险评估是指管理层识别并采取相应行为来管理对经营、财务报告、符合性目标有影响的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内部控制对于风险的管理更应以预防为主,而企业往往存在着“重事后检查,轻事前防范”的现象,等到风险来临时,却又缺乏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忽略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的防范,被迫陷入了亡羊补牢的局面。就民营企业而言,民营企业家的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常不能做到未雨绸缪。而中小民营企业可能受规模限制,没有合理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又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可以想像,民营企业家在对风险的管理过程中,如果仅凭管理者的经验而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其结果是危险而又可怕的。

(三)控制活动执行不到位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而在现实中,企业常常存在着控制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不公平;企业业绩评价不科学;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职责不明……对于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其控制机制是不健全的,控制显得乏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民营企业落后的用人观念。由于多数民营企业都受到血缘关系的牵制,在用人上常用亲人而忽视了能人,这使得员工的积极性渐消。同时,激励制度无法兑现,惩罚措施又没有落实,执行的随意性使得控制活动的执行难以到位,内部管理呈现出失控的状态。

(四)信息与沟通不流畅

信息与沟通是指未来使职员能执行其职责,企业各部门及员工间必须沟通与交流相关的信息,包括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信息与沟通的不流畅,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企业战略决策难以充分的贯彻执行,部门间沟通不畅、协调不到位等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往往掌握在大股东手中,大股东与小股东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而员工间如果缺少必要的沟通,势必会为工作带来不便,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监控力度不够

监控是指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执行情况,即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作及改进活动做出正确评价。事实上,监控范围过小,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力度不到位都是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内部审计在监控中的地位越来越显现,但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更容易受到规模和业务量的影响,导致其内部审计没有独立性,或职能停步于查错防弊,不能有效地监督其他组织的活动。因而,监督机构无法充分发挥其监控作用。

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1世纪,民营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其实已经不适用了,企业应在管理中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向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转变。首先,企业要加强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并且,可以成立董事会所属的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发展委员会等。其次,要建立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三权既分离又制约的机制,融入内部牵制制度,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

2.重视内部控制的作用。2004年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曾给三鹿集团上过一堂风险警示课。但三鹿集团事后的关注点并不在内部控制上,而在企业扩张上,这是三鹿内部控制失效的隐患之一――缺乏内控意识。事实上,很多民营企业都如三鹿集团一样,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目标,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内部控制的作用,我们要提高高层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要加强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使其重视起内部控制。只有高素质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有了充分的认识,他才能自觉而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3.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企业内控制度的贯彻实施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护。良好的企业文化支配着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又将推进内控制度的实施。民营企业如果能营造一种适合其发展的企业文化,则能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份责任感下,员工会尽心竭力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更高效地运转。相反,不适合的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弊端,正如国美电器。其企业文化使得高层们关注政治多于业绩,想的是如何让黄光裕对自己满意。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内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对外是一种保障性的宣言。

(二)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1.树立风险意识。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而时刻变化着。因而,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对内应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对外分析机遇和风险,考虑企业的生存境遇;在管理过程中则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时刻警惕任何风险的表征。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2005年的“早产奶”事件是三鹿集团的一次教训,而三鹿没有从消除内控隐患的角度思考问题,仅对销售直接负责人予以处罚,可见其风险管控存在漏洞。2008年“结石娃娃”事件,三鹿在面对此危机时能拖就拖,能瞒就瞒,这体现了三鹿集团内控失效的隐患之三――应急机制无效。由此可见,建立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势在必行。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采取一定办法全面评估和分析风险,尽量防止风险的发生或将其降至最低;要根据行业特点、自身情况,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合适的风险应急系统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有效执行控制活动

1.落实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企业要建立大量的规章制度,以使日常经营所遇问题有章可循。更为重要的是,企业要按章办事。如果只是制订了规章制度而不实施,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不应流于形式,而应切实地贯彻执行下去。基于民营企业人员配置上可能存在的血缘问题,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违规违章的,则可给予一定形式的处罚,奖惩分明,强调人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国美而言,其“重勇猛轻谋略、重人治轻法治、重控制轻指导、重惩罚轻奖励、重服从轻沟通”的企业风格是不合适的,其可持续发展更需要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管理者以身作则,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才是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2.建立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国美正是一个有着典型家族管理模式的公司:黄光裕是大老板,其妻管理香港国美,其妹为华东区总经理,二妹夫为多个机构负责人,母亲管理国美投资公司。从股权上看,国美在用人制度上可能是唯亲者用之,而这种态度将使得外来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浇灭,同时存在着员工素质不高的问题。企业要重视人才选拔制度,任人为贤,重视财务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的选用,做到真正地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充分发挥员工的创作性与积极性。企业还应加强员工继续教育与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四)促进信息的及时沟通

企业想要进行沟通,必须要获取信息,所以需从企业内外部收集大量信息。而收集的信息通常是非系统的,要想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先进行筛选、分类、加工等步骤。利用处理好的信息做出的决策是具有时效性的,那么,如何能尽早获取有效信息,如何尽早将有效信息转化为企业所用则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等特点建立信息加工与收集机制,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畅通沟通渠道,使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掌握先机,保持领先优势。同时,良好的交流沟通,能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运营情况,能确保组织成员清楚了解自身责任,能使员工进一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摆正自己,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因而,民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信息的交流沟通,形成高效、广泛的信息流通。

(五)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可知,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必要环节,评价考核是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方法。针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着虚增业绩、弄虚作假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组织来实施有效的监控。那么,民营企业如何完善内部审计呢?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有条件地,还可以推行审计委员制度。同时,企业要注重保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最后,企业还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审计队伍。当然,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还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政府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民营企业如若人手不足,也可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或聘请专家定期审核企业账目及财务报表。总之,民营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 梁桂军.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6).

[2] 王萍.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新长征:党建版,(6).

[3] 卡哈日曼・艾买提.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0).

[4] 孙懿君.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7).

[5] 张敏.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J].华商. 2008,(14).

[6] 赵玉献.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08,(20).

作者简介:袁宏路(1976-),男,浙江舟山人,现就职于中国移动舟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