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种小针刀进针方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种小针刀进针方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枕神经痛 针刀疗法 安全性评价

枕神经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以一侧或两侧枕部疼痛为主,可向头顶、乳突部或外耳放射,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有阵发性加剧,也可呈阵发性发作。枕神经痛是枕大、枕小神经痛与耳大神经痛的总称,采用针刀治疗疗效可靠。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进针定位方法,一种是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上1/3交点处进针,另一种是以枕外隆突为骨性标志,通过其中点定位x、Y轴进针,但缺乏安全性评价。我院疼痛门诊自2004年~2008年,对132例枕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按两种定位方法进针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按《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年龄未限。均是2004年3月~2008年6月来自我院疼痛门诊治疗的患者,并排除有颅内化脓性炎症,颅脑及颈椎占位性病变,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及妇女妊娠者。本组纳入患者132例,男57例,女75例;年龄19~75岁,其中,19~30岁22例,31~40岁28例,41~50岁29例,51~60岁26例,61~70岁21例,70岁以上6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6个月。左侧疼痛53例,右侧49例,双侧交替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9例,男32例,女37例;B组63例,男25例,女38例。

2 治疗方法

2.1 定位方法:A组:自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上1/3交点处,相当于风池穴下5mm左右进针。B组:以枕外隆突为骨性标志,通过其中点定位X、Y轴。位于枕外隆凸中点的垂直线(Y轴)左侧28.55±4.28mm,右侧27.48±4.33mm,水平线(X轴)下方左侧18.54±5.02,右侧19.81±4.92mm进针。

2.2 治疗方法:①在治疗点用甲紫溶液作好定点记号,用碘氟进行严格消毒。②用4号刀在进针点垂直皮面快速进刀。③纵向缓缓推进至病所粘连硬结处,横向切2~3刀,再纵向摆动分离粘连2~3下。④在上述进针点用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6100mg,利多卡因2.5ml,生理盐水2ml作神经阻滞。⑤用碘氟消毒后协助患者使头尽量前屈,以进一步松解粘连。治疗后如仍有症状者,1周后再治疗1次,治疗不超过3次。

3 治疗结果

采用101点评估方法,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0分(正常)至5分共6级,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首次治疗前评估1次,以后每次治疗前进行1次,治疗间隔7天。治疗后评估等级下降1级为有效,下降2级为显效,下降到0级为治愈;改善不到1级为无效,中途放弃者为无效。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处理,对两组疼痛的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

治疗前的评估分经方差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有效率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神经痛在头面神经痛中所占发病率较高,原因与其解剖特点有关。解除枕神经走行过程中的卡压是针刀治疗本病取得疗效的关键。因此,根据枕神经的浅出点定位,这不仅关系到疗效,更直接关系到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发生的异感放电、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且无昏厥发生,表明A组的安全性更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A组的进针定位点在枕神经浅出点的下方,避开了枕神经及其伴行的血管有关。我们认为利用自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上1/3交点处,相当于风池穴下5mm左右进针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肯定,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