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基础。从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学校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对构建高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和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83-01

1 当前高校学生不和谐人际关系的现状

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都是处于良好、稳定的状态。能够进行较好的沟通,沟通面不断扩大,沟通方式不断扩大,关系较和谐。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也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觉得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所适从,甚至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比较紧张,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师生关系紧张,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甚至在个别场合出现过言语冲突,极其个别还发生过肢体冲突,学生觉得老师不信任或者不尊重他们,有受歧视的感觉;

第二种是在各个小集体中内部关系不和谐,例如同专业班级同学之间、宿舍舍友之间、学生组织成员之间等,表现为出现拉帮结派形成独立的小集体,结成同盟挑拨离间,乃至出现群体互相辱骂对峙甚至打架等恶性事件;

第三种是异性之间关系冷漠,同个集体中异性基本不交流甚至到毕业都互相不认识,在开展各类校园活动时男女参加比例不协调,参加过程中缺少互动和交流。

2 不和谐人际关系出现的原因分析

2.1 个人主义盛行

现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全部出身于改革开放后,都是“80后”和“90”后,相当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一方面从小就接受着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熏陶,懂得“恭、谦、让”等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性质,能接受传统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这一代人与以往相比,又有着自身缺点。在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普遍,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做事我行我素;一切都以“我”的标准来衡量周围的人和我物,甚至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同时他们有的还表现出一种不屑与人交往,孤傲的态度。一部分喜欢独来独往,不喜欢溶于集体当中。

2.2 网络导致虚幻

当今是网络化的时代,几乎所有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会接触到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知识,大多数大学生都能使用网络软件和各种程序,包括诸如“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方式,这些东西一方面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提供了极大的便捷,能够给那些在现实交往中由于交往不畅,得不到归属感和满足感的一部分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多样的交流平台,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很多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还比较差。当大学生将大部分的交往时间投入到虚拟的网络时,他们失去了更多的与周围的真实世界交往的机会,导致进入一种虚幻的状态,即虚拟的社会变得真实,真实的社会变得模糊。当他们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中就变得无所适从,但是回到网络世界中就如鱼得水。

2.3 功利主义弥漫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一部分问题,其中以”金钱和利益”为核心的功利主义有所抬头,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部分大学生也难免受到这股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使得部分大学生也产生了市场观念。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渗透着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想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陷入到功利主义的错误的思想中,使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做出任何决定都是看这行为是不是对自己有利,自己能不能从中获取自己缺失的东西为标准的。

2.4 自卑心理存在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普通百姓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有差异。一些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由于在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体型外貌、能力的差异,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自卑的境地,一部分人的性格过于内向,他们不愿与他人过多地交流,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造成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屏障,导致自我感觉无助,进而孤僻、离群,缺乏归属感。人际关系平淡,甚至冷漠黯淡。

2.5 沟通技巧缺乏

我国中学阶段的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而在大学阶段课程安排中,仍然缺少通识教育和人文关怀课程,学校和家长更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去向关心,忽略了全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际交往的实践和能力、沟通技巧的提高。学生很少有与人交流锻炼的机会,致使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沟通技巧缺乏,不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不能有效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 构建高校和谐人际的对策

3.1 学校方面

3.1.1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培养学生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引导作用,而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效且重要的渠道。学校可

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娱乐活动等,还应有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同时扶持各类校园学生社团,让同学们在课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和内容,有益于增进了解和交流,特别是利用参加活动过程中学会与各类人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3.1.2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办人际交往类课程

大学老师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态度及研究方向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有关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的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行政人员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展现,都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涉及人际关系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为学生系统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提供平台,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与学生直接交流,提供原则性的、丰富的、实用的交往经验和技巧。

3.1.3 完善和健全校园心理咨询体系

心理因素是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一大障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管如何地有经验,懂技巧都有可能出现交往不畅的现象。进而困扰学生,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的开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系统,使学生在人际交往出现困惑,并达到影响正常生活时,能及时得到心理方面的帮助,排除困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2 学生方面

3.2.1 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

大学生在法律上大部分已经算是成年人,而且作为一个社会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全方位地把握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缺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甚至于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认清自己是我们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只有认识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够在交往中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具有针对性。

3.2.2 增强自身品德修养

待人真诚,为人友善,不卑不亢。谦虚谨慎的人往往具有较大的人格魅力,能对周围的人产生强大的向心力。人们大都愿意与其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大学生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待人诚恳、平等协作、取信于人、心胸宽广、为人和善、换位思考、互利共赢,以达到共同发展。在树立良好的道德的同时,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得好“有实力,才有魅力”。要想有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则仍需要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资源,不断地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在不断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

3.2.3 在主动交往中学会沟通技巧

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里各种机会,譬如各类文娱活动、社团组织、学生干部工作以及各项学术探讨等等,主动出击,乐于交往,不应该畏惧交往。同时,要注重积累沟通技巧及正确使用。并将学习到的沟通技巧应用在一次一次的交往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秀敏,彭洪林.人际关系与和谐校园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1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