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音乐与空间在艺术表达上的秩序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音乐与空间在艺术表达上的秩序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秩序在音乐空间艺术表达上显得尤为明显,人们对音乐与空间的整体感受取决于它们的内部元素的构成关系,关系平衡和谐则表达出一种秩序,人们对这种秩序的感受几乎是无意识的,是一种心理与生理机制的自发反应。

关键词:音乐;空间;艺术表达;秩序性

秩序是事物存在、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它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日出日落、月亏月盈等现象是自然秩序的一种体现,同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社会活动中,人们通过有组织、有条理地处理和安排内部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使整体实现正常运转,这则是社会秩序的体现。秩序代表着和谐与统一,代表着内部“活动分子”的有序运动,代表着事物“生命”的诞生。无序的事物或现象使人迷茫和困惑,无法得到持续前进与发展,只有井然有序的关系与运动才能获得永恒。

秩序在音乐与空间的艺术表达上显得尤为明显,人们对音乐与空间的整体感受取决于它们的内部元素的构成关系,关系平衡和谐则表达出一种秩序,人们对这种秩序的感受几乎是无意识的,是一种心理与生理机制的自发反应。

1.情感体验上的“时空流动”

秩序是人们感知音乐与空间的一个重要层面,秩序的在音乐与空间中的呈现都具有时空性。拿音乐与建筑来看,音乐属于时间艺术,建筑属于空间艺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人们在听一段音乐或走进一座建筑中的时候,音乐能够给人产生空间感,而建筑在伴随着人的行走过程中,时间也在慢慢展开。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在空间上的秩序则表现为内部“空间”的大小、高低、长短等形态关系,以及“空间”之间的组合关系。建筑在时间中的秩序则表现为人在某个空间停留的时间长短、行走的快慢、类似于“休止符”的休息时间等等,而在建筑中停留与行走最终给人留下的印象则表现为一种类似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因此,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对音乐与空间的秩序感知是一种“时空流动”的结果。

2.构成规则上的“异工同曲”

实际上,秩序除了给人带来功能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们在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的“美感”,秩序美感是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人们对于“美”的评判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在听觉和视觉的体验上是相通的。因此,对音乐与空间的秩序构建必然要遵循人们对于“美”的一般规则。

2.1主从关系

主从关系主要表现为整体中若干要素的主次关系,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比重及地位的对比关系到整体的多样统一性。若整体中所有要素都处于同等地位,主次关系不明确,那么整体秩序就会显得单调和枯燥。例如在园林景观空间中,主从关系主要体现在主景与配景上。主景通常布置在平面或立面构图的中心,主景是重点与核心,需要体现主题,而配景起烘托作用,处于从属地位。音乐创作同样需要考虑组成要素之间的主从关系,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主旋律与其他旋律之间的关系,主旋律强调主题,扣人心弦,其他旋律起着“装饰”与凸显主旋律的作用,旋律之间的主次之分关系到是否能够成功地描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

2.2节奏与韵律

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都需要遵循这一原则,节奏是指形式内诸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并在组合上赋予变化,而由此而产生的律动感就是韵律。对于建筑空间的感知,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体验到所有空间,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整个建筑的空间秩序,而节奏正是组织空间之间关系的重要规则,我们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的空间重复与变化,能够让体验者内心产生一种韵律感,从而使得整个空间的“情感”得以升华。音乐的秩序构建对这一规则的运用就更加明显了,音乐通过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产生节奏,而节奏规律性以及旋律的有序变化产生的律动感就是韵律。

2.3对称与均衡

在艺术作品中,对称常代表体量平衡、比例和谐之意,对称常给人带来安定、宁静、和谐的感觉。均衡包括对称与不对称两种平衡形式,对称本身就能够给人带来平衡的感觉,而不对称平衡形式主要表现为心理感受上的“对称”,侧重变化中求统一。如法国凡尔赛花园在造园手法上,不论是整体布局,还是花草的修建都体现出严谨的对称,整个空间秩序呈现出的几何图案美使人产生一种条理感和稳定感。而中国古典园林中,轴线两边的空间形式虽然不同,但在体量、尺度、色彩等方面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平衡的。

对称与均衡除了体现在空间秩序中,同样在音乐的秩序构建中也有所体现,例如音乐中的三部曲式(A-B-A)就体现了这一规则。三个部分规模相当、相互独立,中间呈示部分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当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做出否定之后,第三部分的严格再现或变化地再现第一部分便产生一种“否定之否定之美”。

2.4对比与调和

这一规则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比强调突出个性,使对立因素更加明显,而调和强调共性,使共同因达到协调状态。音乐与空间的秩序构建中,若只有对比,没有调和,必然会给人产生混乱、繁杂的感觉,而相反则会让整体形象显得单一,使人乏味。如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这是一个不同于传统苏州园林的创意山水园,北墙是拙政园之补园,设计者为了与其相连,通过独创一格的片假山构成墙体与环境的融合,同时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由此产生水从拙政园中蔓延而出的错觉,一系列的设计手法都是为了使场馆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状态,从而使 “新颖”与“传统”共生。

在音乐中,回旋曲式的结构本身就体现了秩序中的对比与调和的规则,其基本原则是:主要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式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主要主题与“插部”之间的强烈对比,使音乐形象趋于明显,同时主要主题隔时再现、穿插其间,每次出现的间隙有适当的连接过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调和统一全局的作用。

3.秩序与秩序的“互阐互释”

结构是秩序的重要表现形式,人们对于秩序的分析与理解往往把思路转向结构的模式。如果将复杂的音乐与空间抽象成简单的结构形式,那么两者在发生“碰撞”与“交流”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对方的意义,从而产生“互阐互释”的关系。

例如,个园位于扬州东关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之作,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春山位于园门以南,两边花坛栽竹成林,生机盎然;入门花厅“宜雨轩”西北处有一座湖山假石,形似夏云,故称夏山;花厅东北处矗立一座黄山大假石,由于在夕阳下犹如秋山满色,取名秋山;在花厅东侧“透风漏月轩”的高墙旁,以宣石叠小山,石头色如白雪,墙上凿以圆孔,风起有声,如寒风瑟瑟,故称冬山。四季假山以“宜雨轩”为中心,通过园路、廊道、构筑物等要素将室外与室内空间相互串联,使整个园林空间变得生动活泼。整个园区以假山为主要设计主题,在不同的区域又展现出不同的形态与情境。

行走在这样一个空间中,仿佛聆听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而这首“乐曲”的结构与变奏曲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代表基本乐思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的变化重复或展开(称为“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又分为严格变奏曲式与自由变奏曲式。前者保留主题轮廓,原有结构不被破坏;后者在发展中改变主题轮廓,原有结构遭到破坏。从以上概念来看,个园的空间结构符合自由变奏曲式的规律,整段园林“乐曲”以假山为主题,在游览过程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阶段,如果以春山为“乐曲”的起始阶段,那么在游览过程中,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则是对假山这一主题的“变奏”,在发展过程中,假山的理景方式和形态发生改变,是对原始主题的“变化重复”,并且“原有结构”遭到破坏,有着明显的自由变奏曲式的特征。

音乐与空间在艺术表达上所共有的秩序性,能够引发我们对艺术创作思维的思考。模糊两者的界限对空间设计方法的革新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血液。正如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所说:“偶尔地偏离正轨,走进丛林,你会有惊奇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6月。

[2]潘谷西,编著.江南理景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