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春季,西南大学的几个实习生实习结束的时候,要我给他们写上一句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用的话。我用一句“钻到学生里去命题”送给他们,这是我长期总结并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对教育的理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理解和深入,我在“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之后加上了“助他们成人成才”。我认为,这体现的既是“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学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的办学理念,更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是教育的与时俱进

20世纪80年代末,我跨入教育行列,所教育的学生是“70后”,直到现在,经历了 “80后”“90后”学生,这三个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70后”比较淳朴和踏实,“80后”比较懒散,“90后”比较张扬。三个时期的学生特点都不一样,学生的这些变化使我早期形成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已经跟不上学生发展的实际了。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变化正是时代变迁在孩子身上的反应,所以只有深入学生内心深处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教育。

教育是一个教人成人和成才的双为目标。在我看来,教人成才必须首先教人成人,教人成人首先从“育心”开始,这既是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真正归属。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时候让老师无所适从,马加爵事件出现以后,全国上下引起了对教育的反思。特别是马加爵在他的《长恨歌》里写道:“我是一个坚强的人,我不曾被艰辛贫苦生活打败 ;可是当我的人格尊严被人糟蹋得不成样子的时候,当我的过去的伤痛被人再次拿出来嘲讽的时候,我的心滴血了,践踏我的竟然还是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以及老乡!我在这种氛围下再也难以立足了,是他们残忍地对我,是他们不给我活路;他们没有给我留后路,他们淋漓尽致地侮辱完我后,居然还那样嚣张与快乐。”马加爵有今天,这并不是贫穷的必然结果,而是心理失衡的必然归宿。一个大学生如此,更何况我们的青少年学生。

二、“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就是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理解为根据各种不同的教育因素施教,既包括不同教育对象,也包括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施教;既包括教育内容,还包括教育方式,同时也包括因不同的时代而施教。在一次学情调查中,在问到“你学习的真正动力是什么?”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回答“父母而学习”,还有“为老师而学习”,有的说“我家没有一个学习好的,我想考个大学给他们看”,有的说“报答一位素昧平生的老爷爷给我的捐助”,有的说“实现未来的理想”等。虽然学生有自己的心理轨迹,但我们很多时候并不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弄明白了学生的这种模糊的心理认识和动机,在教育的时候就不会“有教育行为而无教育对象”。在“你有过挫折的经历吗”的回答中,一般回答为考试不好、受老师批评、被父母责骂、不想写作业但又不得不写。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完全寄宿制初高中皆有的完全中学,当学生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孤独、陌生、不被重视的心理油然而生。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域环境让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学生反映出不同的心态。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了一个集体理念:无论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你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你优秀还是平凡,来到我这里只有一个身份——平等的身份——学生;我和其他老师将履行下列承诺:把每位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去爱护,把每位学生当人才去培养,把每位家长当伙伴去合作,把每一项制度当家规来执行。不用多说,这已经回答了学生心里的疑问,“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就是要牵引学生的魂,摸清孩子们的心思,让他们的“心”平等,“心”有所归宿,这样学生就依恋你了,认定你了,跟你走了,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助他们成人成才”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当今时代,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其实多数学生借助网络完全能够解决。教育具有行为的双重性,一个教育行为都是双维度的,既是教学行为,又是教育行为。那么我们更多的是要履行教育行为。因为老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更多的是要在学习方法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多教学生。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助”——帮助、引导学生,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培养学生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控制不住。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能力,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个体,鲜活的生命,我们只有“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才能“助他们成人成才”。

总之,钻到学生心里去命题是“人本教育”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老师只有“助他们成人成才”,才能帮助学生去创造“生命精彩”。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