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讽刺“读错字”的打油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讽刺“读错字”的打油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传宋朝有个凭贿赂中了解元的张安,一次读书时看到书中有“蔡中郎”三字,便破口大骂古人才疏学浅,连“郎中”都弄错了。其实“蔡中郎”指的是汉代的蔡邕,在汉灵帝时做中郎将,而“郎中”是旧时对医生的别称。有人写了一首打油诗嘲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张安:“张安成安张,少见又怪多。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作者故意颠倒了“张安”、“多怪”、“中郎”、“招牌”、“解元”、“陶潜”,无情地讥讽了张安的不学无术。

清朝康熙皇帝一次出游,一时兴发,指着路旁的一尊石人问道:“这叫什么名字?”一位翰林学士被皇帝的目光所扫,慌不迭地答道:“回陛下,这叫‘仲翁’。”其实康熙心里明白,这路旁的石刻巨人叫“翁仲”。次日早朝,康熙与群臣议事已毕,起身拂袖回宫,此时皇帝宝座上飘下一张御柬来,近侍拾起,上面写着:“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用功。从今不得为翰林,贬尔江南作判通。”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打油诗。诗的第一句嘲弄那个翰林学士竟把“翁仲”说成“仲翁”;第二句是责备他往日读书不扎实用功;第三句宣布罢官;第四句给以出路。皇帝手谕圣旨竟用打油诗写出,旷古罕见。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时任《人民日报》总编的某人在一次宴会上与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同席,一见桌上名单,他便打招呼称对方为“夏鼎同志”,弄得场面十分尴尬。此事传出,作家白夜写了首打油诗:“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听了吓一跳,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和我打交道!”诗很快传遍北京,几乎家喻户晓。

一次南京某报登载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名单时,把委员朱复误排为“失夏”。朱先生看了哭笑不得,戏作打油诗一首:“铮铮筋骨何曾断,小小头颅尚喜在。从此金陵无酷暑,送春归去便迎秋。”诗的意思是说:你们抽掉了我的脊梁骨(“朱”字抽去了中间的一竖,成了“失”),好在我的头颅还留着(“失”和“朱”上部分相同),从此“三大火炉”之一的南京(金陵)失去了夏天,从春天直接进入秋天,再无酷暑烦人,多美啊。此诗妙趣横生,幽默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