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胸痹浅析 第2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胸痹浅析 第2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30117长春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把“胸痹”和心痛短气放在一起讨论,实际上“胸痹”就包括了心痛和短气等几方面。一般认为心痛和短气是另外两种疾病,其实,他们只是作为一种症状出现于各种有

关的病变中,而不能自成一证,所以我们在讨论胸痹的时候,就不能把它们分割起来看。

形成胸痹的原因

胸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上焦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所致。《金匮要略》说:“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平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仲景之书,往往用脉象来说明病理病因,所以这里所说的“当取太过不及”,也就指辨别脉搏的阳微阴弦,以诊知胸痹心痛的原因,是由于阳虚而在上焦,也就是通过脉象和症状的表现,察知病因的方法。所谓阳微阴弦,正是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脉象。因为胸中位居上焦,内包心肺,诸阳皆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所以上焦阴盛阳微,阳气不得煦化,以致气痹不行,就产生了痹痛短气等证。

胸痹证治

胸痹的证候,上面已经说过,是包括心痛短气在内,但由于体质有强弱,受邪有轻重,因此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差别,治疗的方法,也有变化。总的说,胸痹常见的症状,除了心痛短气之外,又可伴发咳嗽喘息胸痛等症。在巢氏病源上,叙述胸痹的证候,很是详细,它说:“胸痹之候,胸中幅幅如满,噎塞不利,习习如痒,喉里涩,唾燥,甚者心里强否急痛,肌肉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胸前肉皆痛,手不能犯,胸满短气,咳唾引痛,烦闷白汗出,或缴背膂,其脉浮而微是也。”这里面就包括了胸痹的各种轻重不同的证候。

主症:《金匮要略》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又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以上两条原文,说明胸痹的主症主脉,并指出了治疗的方法。胸痹之病,由于胸阳不振,痰饮上乘,肺气失其肃降,故喘息咳唾;阳气邪痹,气机不通,故胸背痛而短气。治以栝蒌薤白白酒汤。方中栝蒌开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白酒轻扬以行药势,共奏通阳散结,豁痰下气之功,俾痹阳得通,胸阳得宣,则诸症自除。

轻证:《金匮要略》曰:“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从这一原文里,可知同一气塞短气,其病理机转又有不同,茯苓杏仁甘草汤所治的气塞短气,是由于上焦水湿不化,痰饮阻肺,肺气失降所致。当以短气为主症。所以茯苓杏仁甘草汤的作用,在于利水行气逐饮。橘枳姜汤所治的气塞短气,是中焦阳气不通,痰饮阻胃,胃气痞塞,当以气塞为主症,所以橘枳姜汤的作用,在于温中下气化饮。若桂枝生姜枳实汤证,则是中焦痰饮上逆胸中,上焦阳气不能施化,所以不同橘皮而易桂枝,以通阳降逆。

重证:《金匮要略》曰:“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上述症状,都是阴寒内盛所致胸脘剧痛,但前者是阵发的剧痛,痛势时缓时急,或轻或重,须即时缓其急,解其痛。薏苡附子散正具备这一功效。方中重用炮附子,温散寒邪;薏芯仁除湿宣痹,导浊阴下行,更能缓筋脉之拘摩。二药合用使阴寒去,阳气通,则痛痹自除。后者的症状,则阴寒弥漫于上中二焦,而发生牵引性的剧痛,并且痛势连绵不已,正是说明病情的严重状态。在临床上也往往可以看到这种病人,会发生冷汗肢厥等症状,当此阴寒盛极,阳微欲绝的情况下,非用乌附椒姜等大辛大热之品,逐寒止痛,并用赤石脂温涩调中,收敛阳气。如此阴邪得散,心痛可止。

虚证:《金匮要略》曰:“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本节举一证而出二方,这是说明同一症状,有两种治法。所谓“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这就显示病势不但在胸中,而且已扩大至胃脘和两胁之间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水饮停蓄,挟塞气上逆,这便是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方中枳实消痞除满,厚朴宽中下气,桂枝薤白通阳宣痹,栝蒌开胸中痰结。这个方法基本上仍是栝蒌薤白白酒汤的范围。但后者的人参汤,虽症状似乎相同,在病理和机转上,则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以二方的内容来看,便知到枳实薤白桂枝汤所治疗的是实证,人参汤所治的是虚证。二者的分别,属实的,多挟有形的饮邪,属虚的多为无形的痞气,所以人参汤用参术、干姜、甘草,是补气温中化痞的方法,从而可知二方主治,各有特点,一是寒盛为主,一则以阳虚为主,在临床上除了以上的共同症状外;也必有其他的情况,可资参考。在实际运用中不参不触类旁通,以分别异同,而决定用药。由于一般胸痹,实证占多数,而这里提出的虚证,作为辨别,同时说明胸痹满痛,亦有用补法治疗的。

小 结

以上略谈胸痹的病因,辨证论治。胸痹的病因,是由于上焦阳虚,寒郁气凝所致,但因病人的体质不同,病邪的轻重不一,所以便可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症状,例如痰饮上逆,就可于胸痹心痛中兼见不得卧或胸满胁下逆抢心等症状;若寒邪内盛,则发生剧烈的陈发性或牵引性的胸脘痛痛;如阳气本虚,则可发生虚痞、虚满等现象。在这些不同的症状中,必须辨别轻重虚实,随症施治。偏于痰饮的,重于祛痰,偏于气结的,主于行气,剧痛或绵延不已的,治用辛热祛寒。在这些证治中,我们更可看到仲景的处方用药,有一定法度,经验丰富。如本证但见胸痹而痛,则用栝蒌薤白白酒汤,若增加了不得卧,便知痰饮较盛,便添用半夏以除痰饮;若兼胸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便知寒邪更甚,胸痹的范围已扩大到肋部,所以添用枳实厚朴桂枝汤等,消痞除满通阳下气,诸如此类,正说明有是症,则用是药,不容含糊混杂。这种精致的辨证论治,正是仲景学说的主要精神,给后世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理论根据和指导作用,所以学金匮,不单局限于一证一方的搬用,而是要学习他的有条不紊的辨证方法,才能把古人的经验灵活地运用到临床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