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运用柴平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运用柴平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柴平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5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2%,P0.05。结论:柴平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改善胃肠功能明显,药物副作用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柴平煎;慢性胃炎;临床体会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3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属“胃痛”、“痞满”范畴。该病病因复杂,病位在胃,其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关系密切,治当运脾化湿、调和肝脾为主。本方是由平胃散与小柴胡汤合方而成,出自《景岳全书》,具有和解少阳、祛湿和胃之功用。用治湿疟,症见身痛重,寒多热少,脉濡等。刘渡舟老先生则根据“疟发少阳”,枢机不利,造成湿困脾呆,饮食停滞之病机,将本方用于“肝郁挟食”,临床每见胸胁胀满疼痛,食则胃痞胀甚,嗳腐吞酸,或见寒热往来,舌苔厚腻,脉弦滑等症状。方中小柴胡汤疏理肝胆气机;平胃散燥脾中之湿,消导胃中之湿。尤其苍术一味,燥湿理气运脾和胃,为治脾胃湿困食停之要药。纵观配伍,共奏运脾化湿、调和肝脾之功。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72.92%,P< 0.01;与对照组药物副作用比较,P>0.05。综上所述,柴平煎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