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评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评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用于制造塑料的毒性化学物质三聚氰胺(C3H6N6)被混入牛奶,导致6 244 例儿童罹患泌尿系统结石,158 人肾衰竭,3名婴幼儿死于肾脏疾病的事件爆发后,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再一次成为全社会、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分析,提出: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不是检测出来的,更不是靠免检、QS认证,而应该在食品企业加强自律的基础上,推广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食品产业链推行全程监管。

关键词: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HACCP;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979X(2008)11-0070-04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erious Safety Accident of Infant Milk Powder

CHI Yu-ju, XU Mei-yan

Abstract:Melamine(C3H6N6), a poison chemical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 added into infant milk powder has induced 6 244 children to suffer from urinary calculus, 158 children with kidney failure and 3 infants to die of kidney disease.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again becomes a hot spot for the whole society and worl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Melamine-containing Milk Powder Accident” 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introduced: food safety in the true sense can not depend on the various examinations, inspection exemption or QS certification; food safety can be ensured through putting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food businesses with good self-discipline and carrying out the whole supervision on food industrial chain.

Key words:infant; milk powder; melamine; HACCP; food safety

2008年9月,我国爆发了婴幼儿奶粉事件。由于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肾结石症,国家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一级响应预案。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其类似物有三聚氰酸。食品中三聚氰胺污染途径有:环境,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成的食品餐具,非法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肉类、奶类和蛋类食品中的残留,以及非法在食品中直接添加等。

1三聚氰胺的物理化学与毒理学特点

1.1名称与结构

三聚氰胺(melamine),学名三氨三嗪,简称三胺,别名蜜胺,又名“蛋白精”。 其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氮原子多,分子式:C3N6H6,C3N3 (NH2) 3,相对分子质量:126.12。化学结构为:

1.2物理、化学特性

三聚氰胺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相对密度1 570 kg/m3。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等。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呈弱碱性(pH=8),与盐酸、硫酸等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 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1.3主要用途

三聚氰胺是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一种很常见的塑料化工原料。主要用来制作三聚氰胺树脂,可用于装饰板的制作,用于氨基塑料、黏合剂、涂料等,以及造纸、纺织、皮革、电气等行业。

1.4生物学毒性

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在动物体内均排泄较快,主要以原型经肾脏从尿液排出,24 h可从体内排出90 %以上,一般不会在体内造成蓄积。急性经口毒性为低毒的物质,无遗传毒性,无繁殖发育毒性。毒作用靶器官均为膀胱和肾脏,主要引起膀胱结石、膀胱上皮细胞增生和肾脏炎症。引起结石的原因主要为在经肾脏排泄时析出结晶沉淀形成结石。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可形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三者水溶性分别为3 240 mg/L,2 000 mg/L和2.2 mg/L。前二者在体内形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后,易在肾脏结晶沉淀而不容易排出体外。相关研究也证明二者联合毒性大于单一毒性,对肾脏有毒性协同作用。目前尚未发现其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1.5人群安全摄入量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评估了人群三聚氰胺的安全摄入量。以动物试验所得最严格的无作用剂量水平(NOEL)63 mg/kg体重作为依据,考虑安全系数100,认为健康成人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耐受摄入量[也可解释为安全摄入量(TDI)]不超过0.63 mg/kg体重,即正常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终身摄入该水平的三聚氰胺对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婴幼儿为敏感人群,故提出安全系数采用200,将TDI降低为0.32 mg/kg体重。

1.6三聚氰胺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评估

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是违法行为,检出三聚氰胺即为不合格产品。但为评估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以及液态奶对健康的危害,我们对婴幼儿奶粉、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水平进行了评估。

1.6.1婴幼儿配方奶粉以TDI 0.32 mg/kg体重为基础换算成奶粉中三聚氰胺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水平。依据不同月龄婴幼儿的体重和配方奶粉的最大食用量(每天150 g)推算,0~6个月儿童,体重以3.5 kg(刚出生)保守的计算,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水平为7.5 mg/kg奶粉(0.32 mg/kg体重×3.5 kg /150 g),体重7.0 kg(6月龄),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水平为15 mg/kg奶粉;6~12个月的儿童,以7.0 kg体重(6月龄)保守的计算,对健康不造成风险的水平为15 mg/kg奶粉。

1.6.2液态奶 以FDA提出的TDI 0.63 mg/kg体重为基础换算成奶粉中三聚氰胺不造成健康风险的水平,以成人每人每天摄入1.5升鲜奶的保守计算,则液态奶中三聚氰胺的不造成健康风险的水平约为25 mg/L鲜奶。按照液态奶和奶粉干物质含量8∶1的比例折算,折算为奶粉中不造成健康风险的三聚氰胺平约为200 mg/kg奶粉。由于TDI制定和评估时的保守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上述评估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2婴幼儿肾结石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2.1婴幼儿肾结石的流行病学

泌尿系结石是成人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为1 %~5 %,南方高达5 %~10 %。婴幼儿结石发病率国内外均无明确报道。这次事件中,引起婴幼儿结石的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最高含量达到2 563 mg/kg(一般含量在0.09~619 mg/kg之间)。

2.1.1时间分布婴幼儿食用问题奶粉后,发病时间一般是3~6个月。但在河北、甘肃最小的病例有21 d或者17 d的新生儿,说明发病时间也可能很短。

2.1.2人群分布有媒体报道称,南京鼓楼医院泌尿外科分析南京儿童医院诊断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发现,这些结石的混合成分是由二水尿酸和尿酸铵混合形成的,并非是常见的钙结石。根据国务院新闻会,截止到2008年9月17日,各地报告患儿共 6 244例,158人肾衰竭,3人死亡。未发现成年人病例。

2.1.3地区分布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病例涉及国内各个省份和香港地区,而奶粉还销售到亚洲部分国家,并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了恐慌,但没有病例。

2.1.4食品分布权威部门公布发现全国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的婴幼儿奶粉检出三聚氰胺。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下架退市不合格奶制品共7 899.5吨,包括婴幼儿奶粉、成年人奶粉,液体奶和相关奶制品。据报道,与奶制品相关的产品如奶糖、部分婴儿蔬菜谷物类食品样品在香港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在台湾有的产品也含三聚氰胺;澳门发现由一家日本公司生产的考拉形状饼干也含三聚氰胺;台湾的非奶类乳脂替代品中也发现了三聚氰胺。

2.2婴幼儿肾结石临床症状

婴幼儿肾结石病例都有食用含三聚氰胺婴幼儿奶粉的历史。其临床症状为不明原因哭闹,排尿时尤甚,可伴呕吐;肉眼或镜下血尿;急性梗阻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尿中可排出结石,如男婴结石阻塞尿道可表现为尿痛、排尿困难;可有高血压、水肿、肾区叩击痛。

3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原因分析

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有一定的毒性,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本来与食物、饲料无关,却被有意加入导致事件的发生。

3.1非法牟利是直接原因

三聚氰胺含氮量达66 %,且成本很低。有人估算,要使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的蛋白质指标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蛋白胨等真实蛋白质原料的1/5,在牛奶和奶粉中添加少量就可提高蛋白质指标。三聚氰胺是白色结晶粉末,没有特别的气味和味道,掺加后不易被发现。利益驱使黑心生产加工者无视道德和法律。

3.2检测标准缺失是间接原因

现行的奶粉国家标准中蛋白质是最重要的指标。目前通用的食品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含氮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这种方法有天生的缺陷,即:增加产品的含氮量就可提高蛋白质含量指标。目前,国内还没有准确测定食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对三聚氰胺等高含氮非蛋白类物质的检测也是空白;国家缺乏准确测定食品中违禁物质的强制性要求。由于食品中不能添加的物质远比能添加的多,对每种食品都进行有害物质“彻查”也是不现实的。例如奶粉中即便不含三聚氰胺,还可能含有甘氨酸和水解动物蛋白。对“瘦肉精”、苏丹红等有害物质,也是发现有养殖户违规使用后才开始检测的。可以说,检验标准的缺失是导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间接原因。

3.3企业自律和监管缺位是根本原因

近年来乳制品行业加工能力增长过快,原料奶源难以支撑,协调发展矛盾突出,不法分子借机违法牟取利益。一些企业自律缺失,见利忘义,有心知肚明的“默契”,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导致了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美国发生的宠物饲料事件已确认是两家公司出口的小麦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产品以非法检商品名义报关出口,逃避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和监管;据报道这次婴幼儿奶粉事件又是奶农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4年前,阜阳毒奶粉事件曾引起高度关注,但相关监督部门却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这为一系列问题的产生留下了隐患。

一个时期以来,监管部门推行的免检产品、QS标志、产品抽检等手段都没有真正起到保障食品安全的作用。首先检测指标有限,其次由于有害物质分布不均匀以及抽样的代表性等问题,检验合格的食品不一定安全。凡检验过的样品都要处理掉而不会在市场上销售,这意味着消费者吃到的食品其实都未经过检验。这种危害的不确定性就是食品的风险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不是靠检测,而是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通过对所有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全过程监控、全程监管后达到的。这一体系在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

奶粉作为食品类,目前至少有农业、卫生、质检、工商4个行政管理部门对其实施监管。这样的多头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不但给企业增加负担,还易产生“好处大家抢,难题相互推”的现象,造成监管不到位。

4对策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将会给国内奶粉生产厂商很大的负面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对政府执政能力及企业诚信的认可,降低了民众消费国产食品的信心,损害了国家形象。对奶粉事件的反思应该是政府、企业、社会和媒体共同的责任。

4.1全程监管、预防为主和源头治理

早在2007年4月,总书记就强调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应该做到:全程监控,特别注意那些危害严重而且污染或添加可能性较大的物质;快速反应,一旦发现有含毒的可能性立即检测并迅速采取措施;科学制定标准,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督促食品企业推行HACCP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对食品的管理面广、量大、风险大,国家应该明确授权由单一的行政管理部门去全程全面管理。

4.2责任追究

总理指出:“在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政府监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我们不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这样的企业,也要坚决整顿、处理,一个也不放过”。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伴随依法治国的推进,官员“问责制度”将从“个案”转为“惯例”,追究力度和广度在加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也在建立和完善。

4.3行业、企业自律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强化自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行业协会在推动企业自律,加强质量管理,适应WTO游戏规则,应对贸易仲裁,反倾销与应诉等方面的作用不能低估。政府部门应继续为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和配套法规,使行业协会的管理由人治转为法治,最终使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得到广泛的运用。

4.4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应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机制,增强民众的消费信心;通过宣传食品安全法规政策和食品安全科学常识,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和保护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