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开放·亲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开放·亲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时间不经意地流过,但有的时刻注定是要被记住的。在2007年和2008年的交汇处,天津市档案馆拿出了两个大手笔:《天津城市记忆》展览隆重推出,引起社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芩》在人民大会堂首发,填补了中国奥运史上的一项空白。借着参观《天津城市记忆》展览和一睹《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一书的机会,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天津市档案局局(馆)长荣华。

档案馆要拿出过硬的文化产品

2007年11月,中国档案杂志社和上海市档案局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档案与城市记忆”论坛。荣华亲自带队出席了论坛,并作了精彩演讲。

年底,《天津城市记忆》展览便开张迎客了。然而,在会上荣华没有透露丁点信息,实际上这个展览他们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看来,他们是要给我们一个惊喜。

《天津城市记忆》展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主线,利用天津市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生动、翔实地再现了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内容精彩,形式活泼,特别是在展览中展出了他们近年来从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征集的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图片和档案材料,很多是首次公布。同时,还展出了他们从天津市民中征集到的反映天津社会变迁的一些珍贵资料。国家馆藏和民间收藏交相辉映,见证和还原了一个立体的天津。

《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在人民大会堂首发,则不仅仅是给档案界的一个惊喜了。该书的出版也是天津的惊喜、体育界的惊喜,还是国际奥运大家庭的惊喜。因此,才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专程派代表到天津宣读他为该书的出版写的贺信,才有李梦华、伍绍祖、袁伟民、于再清等体育界重量级人士的题词,才有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委会执行主席刘鹏先生和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亲自为该书作序。因为,早在1907年,天津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当时为南开中学前身天津第一私立中学校长)在一次演讲中便提出:“中国人应该加紧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出现在奥运的赛场上。” 张伯苓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奥运第一人,经天津市档案馆专家等的考证,填补了一项重大的空白。

这几年天津市档案馆向社会推出了多项主题展览和多种档案文化图书。荣华认为,国家档案馆要加强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不断地向社会拿出过硬的文化产品。通过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增强国家和地方的文化实力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倡议设立“国家档案开放日”

根据《档案法》的规定,保管在档案馆里的档案到了30年就应当向社会开放。荣华说,档案部门依法治档,首先是档案部门要以《档案法》约束自己。

每年9月5日,是《档案法》颁布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天津的档案开放日,天津市档案馆和区县档案馆集中向社会推出新开放档案,每年在10万卷左右。在这些新解密开放的档案中,首先保证年满30年档案的开放。其次,涉及民生和科技发展的档案,可以提前开放。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9月5日,在天津全市的档案开放日里,天津市及区县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的档案,时间跨度从1886―1996年,达百年之久,其中以首次解密开放的体育专题档案尤为珍贵。

目前,天津市及区县档案馆面向社会开放了全部应开放档案,天津市档案馆已开放历史档案占全部馆藏的70%。

谈起设立“档案开放日”的意义,荣华认为,设立“档案开放日”是为了唤起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档案开放日不光是为了开放档案,而且是为了宣传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如果能形成全国规模,就更好了。可以设立全国性的‘档案开放日’,在该天国家档案馆集中地向全社会推出新开放的解密档案。”荣华接着向记者透露了他这个酝酿已久的、富有吸引力的构想。

对于开放档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荣华认为,开放档案需要依法,不开放档案也需要依法。在开放档案过程中有的工作还是凭借经验,哪些可以开放,哪些不可以开放,大量的规章制度建设需要加强,可依据的东西还远远不够。

构建“两个体系”,打造亲民形象

“构建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国家档案局对国家档案馆提出的新要求,已经实实在在地写在了2008年天津市档案工作要点里面。

荣华认为,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档案部门的具体体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档案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天津市这几年要坚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是在档案资源建设上坚持建立能够反映全社会、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历史的档案资源。为包括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体育家、先进工作者在内的杰出人才建档,因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仅仅建立名人档案库是不够的;第二是建立能够反映全社会的档案资源,把能够代表天津特色的名企、名厂、名校的档案都列入征集范围;第三是征集普通百姓的档案进馆。在档案服务体系建设上,天津市档案馆首先着眼于场馆的改造,改建和新建档案展厅、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和学术报告厅(有的还没有完工)。这些改建和新建的场所,正在和即将为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利用与服务提供阵地上的保障。档案展厅和学术报告厅是开展档案文化宣传的阵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厅是服务百姓的基地。专门档案馆,如城建、气象等专业专门档案馆也要面向社会做好服务,从而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档案馆公共服务体系。

5月1日即将施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档案部门要求更高。荣华介绍了天津的做法:一、改建场所。天津市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全市配置了三个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和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档案馆一楼正在改造,以期建成符合要求的政府信息公开场所。二、法制建设。出台《政务信息公开报送规定》,由市档案局主持起草,市政府统一颁布,三月底以前完成。其他如服务细则、信息报送监督、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的编制等一系列规定也在制订中。三、档案部门主要是提供查阅服务,尽可能把各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收集齐全,具体做好查阅服务。市档案馆设置5名专职人员负责,区县档案馆也在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设置区县的政务信息公开场所,乡镇的政务公开信息要纳入区县的查阅场所。

荣华担任天津市档案局局长已经有了几年,对档案工作有了一些独特的认识。他认为,其实社会对档案工作是很有需求的,法治社会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凭证,需要记录。档案部门要根本改变形象,必然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情结,主动融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中。

“文化・开放・亲民”是前些年本刊一篇文章的标题。记者在整理这篇文字的时候,这个标题突然闯入我的脑海,挥之不去。天津市档案馆的实践,为这篇文章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