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干预及护理决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干预及护理决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总结创伤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12年10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属三院区(包括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路桥医院)共48例骨折创伤后FES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后72 h内加强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呼吸系统改变、发热、皮肤出血点、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症状,并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转归。 结果 48例患者除1例轻度脑瘫外,其余47例均康复出院。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FES临床转归。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b)-0150-03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骨科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长管骨骨折、多发骨折、骨盆骨折及骨折大手术后,多于伤后24~72 h发生。1862年Zenker首次于尸检后描述了FES[1]。1873年Von Bergmann[2]首次在临床上诊断了FES。由于FES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且早期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漏诊或误诊率较高[3],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为0.1~60.0%。在创伤尸检病例中,其发生率更高[4]。因此,及时发现病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包括台州医院、台州中心医院和路桥医院)从2003年11月~2012年10月共成功救治创伤骨折及术后引起FES患者4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三院区48例FES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6~50岁,平均35.7岁;胫腓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骨盆骨折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8例,多发骨折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坠落伤7例,钝器击伤5例;47例受伤或术后症状出现时间为6~72 h,1例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左右出现症状。

1.2 诊断标准[5]

目前尚无诊断FES的特异性指标,FES的诊断大都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常用辅助检查。指标包括:①主要标准:呼吸系统症状、无颅脑损伤的神经症状及皮肤黏膜出血点。②次要标准:血氧分压(PaO2)

1.3 治疗

治疗方面,迄今未发现可以直接溶解脂肪滴、消除脂栓的特效药。目前以呼吸支持、维持有效循环、抗感染、营养支持、保护肺、脑等重要器官的治疗为主。

2 结果

48例患者随访1~2年,仅1例后遗轻度脑瘫外,其他47例均无明显后遗症,预后良好,骨折如期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目前FES发病机制尚不确定[6],血液中的脂肪栓子来源有几种观点:

3.1.1 机械损伤原理

认为长骨骨折造成骨髓静脉壁撕裂,脂肪细胞受损而释放出脂肪滴进入静脉循环,在毛细血管内造成脂肪栓塞。

3.1.2 生物化学理论

认为当机体受到严重创伤应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脂肪酶,活化的脂肪酶把三酰甘油分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FFA),诱发“生物化学性”炎症反应,使肺泡结构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肺出血,严重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3.1.3 血液凝结理论

创伤早期由于组织和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引发血液的高凝状态,导致血流缓慢,出现红细胞、乳糜微粒,主要阻塞于肺部血管;另有微小的脂肪颗粒(直径< 7~10 μm)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或开放的心脏卵圆孔进入体循环,阻塞脑、皮肤等处毛细血管。有学者尝试以炎性反应理论[7]和细胞凋亡理论[8]解释FES。

3.2 临床表现

根据FES不同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暴发型、完全型(典型型)和不完全型(部分性)3型。

3.2.1 暴发型

创伤性骨折伤后12~24 h内突发死亡,临床症状类似急性右心衰或肺栓塞,临床很难诊断,通常由尸检证实。

3.2.2 完全型

症状典型,临床容易诊断。临床表现为骨折创伤后48 h内出现典型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呼吸困难,通常有心动过速和发热,前胸、颈部或睑结膜等皮肤黏膜出现瘀斑点状出血点。

3.2.3 不完全型

一般在伤后1~6 d出现,症状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或仅有轻度至中度低氧血症,大多数在数日内可自愈,只有少数发展为FES。不完全型因症状不典型,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医生缺乏足够重视,容易漏诊或误诊。

3.3 早期干预及护理

3.3.1 警惕高危FES患者

熟悉FES的临床表现及征兆,在创伤骨折或术后72 h内加强巡视观察。护士应具备FES预见性护理分析思维,尤其对FES高危患者,严密监测,高度警惕,包括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尤其是多处骨折患者;骨盆骨折患者;骨折固定不妥者;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肥胖、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休克可使伤处脂肪吸收增加,血液黏滞度增加。入院后72 h内加强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无其他原因出现的与疾病本身不相符的意识状态改变、呼吸系统改变、发热、皮肤出血点、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应充分考虑FES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

3.3.2 FES征兆的临床鉴别

3.3.2.1 与术后吸收热、感冒症状的鉴别 FES患者体温、脉搏改变常常是首发症状[9],部分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术后3 d内易与吸收热混淆。对无感染迹象的患者,发热达38℃以上,脉率120~200次/min,首先应考虑FES可能。本组中24例患者早期均不同程度出现体温上升,体温介于37.8~39.4℃;所有患者均有心率加快,达100~160次/min;血压均正常,其中,1例患者,术后次晨出现高热、心率加快达112次/min,鼻塞、干咳、懒语,症状与感冒非常相似,误认为感冒行抗病毒治疗,巡房中发现溺床现象及呼唤无反应才疑似FES,予以抢救治疗。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有声操作,查房时注意互动性,对非危重骨折患者不可忽视观察;对高热、脉速患者应注意观察皮肤、意识、呼吸及氧饱和度检测以及早鉴别有无FES。

3.3.2.2 与脑外伤的鉴别 脑功能障碍常出现于呼吸功能不全之后,可有意识状态改变、惊厥及局部脑损害表现。据国外资料统计,脑脂肪栓塞的发生率在单纯长骨骨折中为0.25%~1.25%,多发性骨折或合并骨盆骨折的发生率为10%[10]。临床上对无颅脑外伤史骨折患者、创伤性休克意识恢复患者,如突发烦躁、昏迷、呼之不应,并伴有呕吐、尿失禁、抽搐时突然出现昏迷,首先考虑FES并及时救治。颅脑损伤为逐渐昏迷,多有头痛、呕吐、躁动,心率、呼吸减慢、血压升高症状。而FES患者血压一般不下降,因此,不能因血压正常而忽视病情观察,尤其对入院1~3 d的患者,应加强巡视、寒暄,经常向患者提问,评估意识状态[11]。本组48例患者中,6例术后(伤后)3~24 h出现FES,早期均无胸闷主诉,血氧饱和度92%以上,仅仅出现行为异常,偶有胡言乱语,均伴有大小便失禁,其中,2例输液患者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安静时均对答切题;6例早期意识改变患者头颅CT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部X线均未发现典型的“暴风雪”样改变,其中,4例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

3.3.2.3 与呼吸系统外伤的鉴别 呼吸功能不全常在早期出现,症状轻重不等。肺部X线有助于FES的诊断,表现为双侧肺部密度增高,呈广泛的粟粒状、绒毛状、斑点状或“暴风雪”状阴影。对无胸、脑外伤的患者如发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5次/min,并伴有胸痛、胸闷、咳嗽者,应高度怀疑FES,立即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同时报告医生。本组中13例均出现明显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无合并胸外伤,呼吸频率加快>30 次/min,心率加快>120 次/min,主诉胸闷,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至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其中,10例行高流量面罩吸氧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3例经吸氧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胸部X线示,早期无明显改变,后期7例肺部出现双肺对称性“暴风雪样”阴影,6例可见斑片状阴影。

3.3.2.4 与蚊虫叮咬、性格执拗等表象的鉴别 皮肤黏膜出血点也是FES的典型症状,典型的瘀斑常出现于头颈部、前胸部及腋窝,出血点一般以前胸部、双肩、颈前部、双腋下为主,压之不褪,眼睑结膜下出现散在出血点易被忽视,如伴有高热和无法解释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即是FES的先兆症状。本组胸前区皮肤出血点5例,均在伤后24~48 h出现,1例因发生在夏季,出现颈、前胸、肩部出血点,家属误以为蚊虫叮咬。临床上脑型FES患者表现为昏迷或嗜睡时,诊断较为困难,而以兴奋、幻觉为首发症状患者,更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本组中1例平时性格较执拗患者,家属诉患者胡言乱语,刚与家人发生口角,家属离开片刻后自行拔除输液针头,以为是患者赌气,护士前去安慰时发现患者应答异常,即查血氧饱和度 为89%,疑似FES,通知医生,后诊断结果与分析一致。本组1例性格较内向患者,住院期间不善言谈,单纯胫腓骨骨折术后1周,切口愈合良好,拟次日出院,下床时突发意识丧失,后实验室检查证实为FES。FES症状中颈、前胸、腋、下眼睑等软组织疏松部位皮肤点状出血有时一过性出现,易被忽视,应注意观察,一般出现迟,发病后2~3 d出现,可验证FES诊断。实验室检查中,FES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至≤100 g/L,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0 mm Hg,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血小板减少,血沉快,血清脂酶增高,血中发现游离脂肪滴。

3.3.3 FES的护理

3.3.3.1 骨折肢体有效制动 骨折后骨髓腔中脂肪滴进入血循环会造成栓塞。早期的骨折固定可有效地减少髓腔脂肪的溢出。不完全型FES患者,如骨折处理不当,可突然发展成暴发型或成为典型症状。固定不稳时过多搬动、肢体肿胀等易导致骨折附近压力骤升,脂肪滴挤入血液循环[12]。故伤后患肢应尽早用夹板、石膏固定或牵引,抬高患肢减轻肿胀,改善肢体组织缺血、缺氧;制动,减少搬运,注意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感觉,及时处理过紧的外固定及绷带,减轻伤肢各压力点受压;在搬运、协助翻身中动作宜轻柔,尽量避免骨折端活动及组织再损伤[13]。对估计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外周血管痉挛,保持微循环通畅,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和血凝状态。预防和治疗休克,是预防FES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本组中1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闭合性股骨骨折、头部外伤患者,胫骨骨折术后回病房,行皮牵引治疗时,突发FES,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检查瞳孔正常,头部CT无殊。对严重的骨折创伤,入院当天应常规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对脉搏氧饱和度

3.3.3.2 心理护理 FES几乎发生在所有长骨骨折患者中,而出现临床症状的仅少数,但一旦发生,病情凶险。由于医患信息不对称,多数患者及家属认为肢体骨折不会伤及性命,不能理解骨折潜在并发脂肪栓塞的凶险性,对突发FES,患者及其家属存在恐惧、紧张不安及疑虑心理。本组中2例FES患者家属误认为液体输入错误。此时,护士应耐心及时解释安慰,消除患者及家属疑虑心理,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必要时按输液异议流程做封存处理[14]。疾病宣教中,因FES发生率低,一旦告知患者,易加重其焦虑恐惧心理,故对生命体征稳定的非高危患者,临床宣教很少涉及FES,但一旦出现,易导致医疗纠纷。建议病区在病室内的健康教育本中,列入FES等并发症内容,饮食、肢置、活动宣教中可以穿插如何预防骨折不常见并发症知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减少不必要纠纷,减轻患者并发FES后恐惧心理。

3.3.3.3 对症支持护理 ①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6~8 L/min,以确保有效供氧,有条件的采用高压氧舱治疗。②抗休克、护脑治疗:冰帽降温、镇静,并早期大量使用激素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作用,应用激素冲击疗法时警惕应激性溃疡发生。③营养支持: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素饮食,鼓励多饮水,降低血浆乳糜含量,减少脂肪酸的形成。④加强基础护理及安全护理。

3.4 小结

骨科手术并发FES的早期防治中,临床表现是重点指征,对FES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ES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来势凶猛,发病急骤,甚至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很快死亡,多数FES早期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是在死后尸检发现,所以极易漏诊或误诊,延误病情。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求熟悉FES临床表现,还应注意FES与脑外伤、胸外伤、术后吸收热、感冒、蚊虫叮咬、人格特征等先兆症状鉴别,早期发现FES不典型症状,特别是创伤骨折后1~6 d,严重骨折休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已基本稳定后,突然出现非胸部创伤的呼吸系统症状,或是非颅脑损伤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皮肤散在点状出血,贫血不能纠正,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脉氧分压降低、发热、脉搏增快或血沉增快等非特异症状体征时应警惕FES。笔者通过护理观察亲身体会到,对管状骨骨折创伤应早期连续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测定血红蛋白值,有利于早期发现低氧症状。

虽然骨折合并FES的病势凶险,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一般均可痊愈康复;及时发现FES的早期症状是诊断与治疗的关键[15];优质护理是早期发现FES、降低误诊率、提高FES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Nissar S. Emergencymanagementof fatembolism syndrome [J]. Emerg Trauma Shock,2009,2(1):29-33.

[2] Von Bergmann E. Ein fall todlicher fettenbolic [J]. Berl Klin Wochenscher,1873,10:385.

[3] 凌磊,谭雯,贾长青.创伤骨折后FES18例诊治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3(26):283-284.

[4] 种秀清,李应坤.骨折并发重度脂肪栓塞的临床综合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19):127.

[5] 刘显良.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 14(1):51.

[6] Borwner BD.创伤骨科学[M].王学谦,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430.

[7] Hsv YH. Acute pulmonary oedema [J]. Clin Sci Lond,2003,104:259-264.

[8] 李大刚.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5):309-311.

[9]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452.

[10] Papage Iopoulos PJ,Apostolou CD,Karachalious TS,et al. Pulmonaryfat embolism after total hip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Orthoperdics,2003,26(5):523-529.

[11] 李晓菊.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3):114-115.

[12]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0):36.

[13] 陈晖.严重骨折中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10):1526-1528.

[14] 周芹.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0-121.

[15] Wong MW,Tsui HF,Yung SH,et al. Continuous pulse oximetermonitoring for inapparent hypoxem ia after long bone Fractures [J]. J Trauma,2004,56(2):356-362.

(收稿日期:2013-04-26 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