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面临重大挑战、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不足、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评价不够真实与全面等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借鉴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提出了多维的培养目标、拓展性的课程体系、实践性的技能培养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位一体的“4Ps”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4Ps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9-0131-03

一、新课改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1.在课程目标上,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1]

新课程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新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观,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要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观等崭新的教学理念。

2.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在课程结构上要建构起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标准规定对课程内容应采用模块化设置方式。例如,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必修部分设置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大模块。在课程内容上,初中、高中课程中都删除了其中一些偏、难、旧、繁的知识。可见,新课改条件下需要教师要有较丰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同时也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进行全新的改革。

3.在课程实施上,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改强调采用案例型、研究型、体验型、自主型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在新课改条件下,教师引导学生“学”的方式和方法就要有所改变,就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课程评价上,要求要建立起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即要求学生、教师、同行和学校领导等都要参与对教学评价之中,而且要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二、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学界对之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新课改提出的前述四个方面的要求,本文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要求,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方式和评估方式来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的总和。据此,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简化表示为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管理和评估方式)。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四川省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2008~2010)及2010年“国培计划”中的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80份,收回问卷 163份,有效回收率90.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人才培养是否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一般可以通过其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反映出来。为此,我们不妨看一看被调查人对下面一个问题的回答:

问题:您毕业后是用了多长时间才适应了中学政治教师这个职业的?(回答结果见图1)

在这项调查中,56位教师选择了三个月,18位教师选择了半年,27位教师选择了一年,62位教师选择了一年以上。有近55%的教师认为,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到工作单位后需要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适应中学政治教师职业的要求。

之所以不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其教学理念落后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教学理念这一问题中,选择“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的占30%,选择“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占18%,选择“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占15%,选择“考试大纲的要求”的占47%。

调查表明,毕业学生在教学理念上离新课改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见图2)

2.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面临重大的挑战

问题1:您认为在大学的培养与教育,最为重要的应该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占13%,选择“教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的占51%,选择“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的占27%,选择“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占9%。

问题2:您认为在大学课程设置中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4)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专业学科知识偏多偏重”的占45%,选择“社会实践类课程偏少”的占15%,选择“与就业衔接不上”的占11%,选择“与中学课程教学断链”的占29%。

问题3: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您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回答结果见图5)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选择“学科知识欠缺”的占1%,选择“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的占56%,选择“课程资源缺乏”的占38%,选择“时间不允许”的占5%。

可以看出,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较多认为大学应该着重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技能,因此,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应更重视与中学教学实践的衔接。

3.在课程实施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实践教学时间短、内容少及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不紧密的状况。目前,在很多师范院校,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通过微格教学的途径来实施的,并且多安排在大三一年进行。事实证明,一年的培训时间太短,在一年的时间内,学生学不到足够的教育教学技能。至于实习,目前大多数高师院校把学生的实习都安排在大三时进行,并且实习所用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对于见习,目前很多学校也重视不够,更没有相应的措施或制度作保障。

4.教学评价机制相对单一,评价不够真实和全面

在对“您认为当前大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能否反映

出其真实的状况”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只有25%的受访者给予了认同,有接近75%的受访者认为现有评价体系无法较全面地对学生和教师的真状况做出评价。(回答结果见图6)

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高师院校现有的对教学的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几乎都是以等级分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的还是看其考试成绩。不少学校评价的主体也较为单一,所谓的学生参与评价和教师间互评在很多情况下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在对当前高师院校思想政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借鉴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们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归纳提炼出一种名为“四位一体的‘4Ps’人才培养模式”,即“多维的培养目标(Polydimen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拓展性的课程体系(Prolongable curricular system)”、“实践性的技能培养方式(Practical training method)”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Polynary evaluation system)”。

1.多维的培养目标

在新课改的导向下,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将自己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的教育素养,能在中学、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应用型人才[2]。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发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利于学生形成较扎实的学科知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可持续的发展后劲,从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拓展性的课程体系

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仅包括了专业主干课程,还包括了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教师教育课程)和通识教育等课程,这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空间,使学生在未来能适应中学课程变化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不再仅仅是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其中还包括了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等。四川师范大学还有一门较特别的课程,这就是美育课程。在美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学习内容。此外,文科类的学生要选修理科类的课程,理科类的学生则要选修文科的课程,这些都让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

3.实践性的教师技能培养方式

我们强化了对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技能的培训。信息社会,要求教师要能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来教学,要设法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将声音和图像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提升思想政治专业学生的教学艺术,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们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对微格课程的时间安排,可以考虑提前到大二进行。在实习时间方面,我们也认为应该要作出很大的改变,将大三下学期都作为实习时间。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们在大四找工作留下足够的时间。而且还使实践的渠道变得更多。除了实习和见习外,学校可举办院内、班内和组内的试讲或说课比赛,定期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学校听课,开展一些解读中学教材的活动。还可以邀请中学教师或企业人士给学生讲学。在假期,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或企业了解群众、了解国情,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4.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已建立起了一种能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3]。在这种评价中,学生、教师同行、学院或学校的教学督导和领导等都要参与到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之中,而且要求采用多渠道(社会、学校和课堂等)、多方式(以测试为主的分数评价和以评定为主的等级评价等)、多环节(生活、学习和实践等)的立体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和教师都比较满意这种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邹绍清. 论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对高师思政专业学生师范素 质的新要求[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2]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EB/OL].(2012-03-29)〔2012-07-05〕.http:///classes.asp?id=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