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星针加浅刺法治疗面神经炎41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星针加浅刺法治疗面神经炎41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面神经炎 七星针 浅刺法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笔者于2003年5月~2005年4月运用七星针加浅刺法治疗41例,并与沿皮透穴刺法治疗41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2例均见口眼NFECC斜,目不能闭,额纹消失等症。病前大都有受凉、受潮、吹风或咽炎史,11例患者于病前几天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9例有舌前2/3味觉障碍,5例耳鸣、听觉过敏,3例耳部疱疹。排除其他原因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所致口眼歪斜。发病时间在2周以内,均排除有造血系统等疾病不宜针刺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治疗组41例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0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4天。病在左侧19例,右侧22例。对照组41例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0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4天。病在左侧20例,右侧2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取穴为风池、翳风、阳白、攒竹、丝竹空、颧GF373、地仓、下关、颊车,以上均取患侧,又取合谷、太冲、足三里,均取健侧,又取人中。刺头面部穴所用为0.30mm×25mm毫针,沿皮浅刺5~12mm深,得气后施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出针后,在上述穴位或沿头面部以及手足阳明、手足少阳等经脉上采用七星针轻刺激叩法,腕力轻,针体低抬,节奏轻快,要使被刺局部皮肤略有潮红。刺合谷、太冲等穴用0.30mm×40mm毫针,直刺15~20mm,用捻转泻法;刺足三里,直刺25mm,用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每天1次,7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取穴为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太阳,颧GF373透地仓,下关透颊车,又刺四白,先直刺,得气后稍捻转,再向下斜刺。均用0.30mm×40mm毫针。留针20分钟,每天1次,7天为1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疗程间休息3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经检查面部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但作表情时面部仍稍有偏歪,或肌肉稍有痉挛,面部稍有麻木等不适感;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改善,作表情时面部仍有一定的偏歪或痉挛;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3.2 疗效比较:治疗组41例中,痊愈31例,显效7例,好转3例,愈显率92.7%;对照组41例中,痊愈26例,显效6例,好转9例,愈显率78.0%。两组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4 体会

神经炎,在祖国医学中名称较多,如“口僻”、“面瘫”、“歪嘴风”等。多由络脉空虚,感受风邪,使面部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所致。其病变部位轻浅。七星针是一种多针浅刺法,它是以七支短针集成一束后浅刺人体一定部位的治疗方法。属于《素问》中的“毛刺”、“扬刺”和“半刺”等刺法。《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使也,必先于皮毛。”故运用七星针叩击皮部,可以通过皮肤―孙络―络脉和经脉,起到调整脏腑虚实,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促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用毫针浅刺法,源于《灵枢・官针》:“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临床亦证明,浅刺法对于病变部位轻浅的疾病,其疗效优于透穴针刺法。面瘫初期病位轻浅,而透穴刺法因过多地刺伤组织,针刺太深,刺激量太大,对神经是一种伤害,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轻刺、浅刺可以使患者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热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改善面神经和面部肌肉的营养状况,促进面神经炎的水肿吸收,从而有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