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想品质的教育贯穿各科的教学中,以德为首,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教学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体育教师必须以品质教育为先。因此,思想品德及意志培养是体育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扰乱因素与突发事件多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容易暴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具有动态性,具体表现在课堂几率、注意力、学生个和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贯穿在体育课的全过程中,是上好体育课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其实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德育教育,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其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整个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课堂语言,优美、规范的体育示范动作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都会成为学生规范自己言行的标尺。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一定要抓住所有能够留给学生美好印象的时机。适时的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望,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灵。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例如:上体育课要求学生一定要穿运动服,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上课时一定要穿运动服、并特别要注意衣着整洁、利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教师也应做到这一点;要求学生爱护体育设施与器械,教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篮球、排球滚到自己身边时,教师一定要用手把球掷给学生,不能用脚踢过去;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吃苦耐劳,顽强勇敢,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将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展示给学生、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总之,“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 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现的更加明显。

2贯彻德育教育,教师要以情教人、以情感人

2.1调整充实的德育内容。学生的思想转变是由一个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德育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具有可操作性。也就是要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与现实社会发展相悖的德育内容。将竞争观念、利益观念、理性观念、平等观念注入道德内容,使德育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特点,并渗透到体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指导其行为,德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随时随地都在模仿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激励学生,影响学生。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这是培养学生精神文明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师素质,有计划,有组织地上好每次课,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2.3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严师出高徒。只有严,才能使学生勇于克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教师的要求;才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才能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行为。教学中的严要求表现在:其一,要严在练习的次数、时间和距离上,即以所提出的每一动作练习。必须要求学生保质保量去完成,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其二,要严格把握的完成技术的动作上,对每一动作,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按要求完成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勇敢顽强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其三,要严格要求在组织纪律上。但是严格要求并不是强制和亚夫,要耐心细致的做政治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循熏善诱的启发学生,有些问题课上解决不了,可以通过课余时间逐一解决。

3贯彻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来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充分利用有效手段,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在体育教学智能光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只有加强德育考核力度,才能促使学生自觉的提高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他对完成拜年大计,振兴中华民族使社会主义交涉后继有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历史使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德语教育工作,完成教育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视野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