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肺复苏的应用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肺复苏的应用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旨在对心肺复苏的发展史、生命支持及心肺复苏的方法与应用的药物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对心肺复苏的进一步了解。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1-0025-02

心肺复苏是对各种原因引起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必须紧急施行的必不可少的抢救措施[1]。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诊科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当任何原因引起呼吸终止及心跳骤停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在体外所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2]。心肺复苏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3]。随着急诊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CPR处理方法不断更新,对心肺复苏的不断探索,将对心肺复苏的革新产生重大影响。心肺复苏在2010年已由ABC程序调整为CAB程序,即抢救顺序变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1 胸外心脏按压

具体方法是以左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右手掌重叠于左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使胸骨下陷3~4 cm[4]。

2000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胸外按压比例(C/V)调整为15∶2,随着研究的深入,2005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此比例调整为30∶2,并明确了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100次/min的频率。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建议先进行胸外按压,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可以提高存活率。 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胸外按压幅度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cm。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为 4 cm,儿童大约为 5 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5]。按压过程要保证连续性,做到连续胸按压25 min无更换。尽可能避免频繁更换抢救人员,从而导致降低复苏成功率。《2005心肺复苏指南》中要求胸外按压约100次/min,而在《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AHA要求按压>100次/min,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通过提高胸外按压次数对于维持机体有效灌注量、恢复自主循环和存活后神经系统功能的预后至关重要。

胸外按压过程中急救人员由于体力消耗及体能的下降,使按压频率和深度逐渐下降。因此可应用机械装置辅助胸外按压[6,7]。

2 开放气道

普通急救者(Jay Rescuer)均使用仰头提颏法(Head tilt-Chin lift)开放气道,而专业急救者(Health Care Provider)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在使用推举下颌法无效时亦应改用仰头提颏法[8]。

3 人工呼吸

院前急救时,第一目击者一旦确定患者意识丧失,若无呼吸,立即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对面罩吹气或普及使用口咽吹气管或简易呼吸器加压、加氧等[9]。除了口对口人工呼吸外,面罩-气囊通气、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也是重要的方法,尤其气管插管给氧的方法优越于面罩气囊给氧方法。气管插管可保证通气和吸入高浓度氧,便于吸痰和搬运转送,在静脉无法给药时还可作为一种给药途径,可准确控制潮气量,并保证胃内容物、血液及口腔粘液不误吸入肺部[10]。

4 电除颤

电除颤是利用除颤仪在瞬间释放高压电流经胸壁到心脏,使心脏的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终止导致心律失常的异常折返环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11]。电除颤是消除室颤的最有效的方法之,每延迟1 min除颤,除颤成功率下降7%~10%。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指出:电除颤成功与否与发病的最初数分钟密切相关。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指出,第二次或后续电击可以考虑增加剂量,但最大剂量不超过360 J。朱向阳[12]等推荐电除颤的时机以发现心跳骤停或室颤2 min内立即除颤疗效最佳。

5 心肺复苏急救药物的应用

单纯的除颤(AE)、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只能维持重要脏器暂时的血供,因此,应用药物治疗是维持自主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心肺复苏的治疗中,依靠药物复苏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3]。

5.1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是用于CPR的首选药物,目前多采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的成人标准剂量为5 min内静脉推注1 mg,称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P)[14],不推荐常规静脉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是否需要初始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治疗尚无定论。肾上腺素多应用于对最初电击治疗无效的心室颤动及无脉性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等。且研究也证实,心肺复苏时无论复苏开始的时间早晚,均应尽早使用肾上腺素来增加灌注压,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心、脑血供,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

5.2血管加压素

又名抗利尿激素,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剂,可使血管阻力增加而升高血压,同时能减少心输出量和左室耗氧、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 研究表明,与肾上腺素相比,血管加压素能够更好地增加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增加脑组织的供氧,改善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的神经功能[15]。

5.3利多卡因

在心肺复苏期间,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有利于保持心脏电的稳定性。主要用于持续和反复发作的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可能更为有效。静脉滴注速度最初应为(1~4) mg/min,若再次出现心律失常应小剂量冲击性给药(静注0.5 mg/kg),并加快静滴速度(最快为4 mg/min)[16]。

5.4阿托品

阿托品可有效解除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逆转胆碱能受体介导的心率减慢、降低血管阻力和血压下降,可用于心脏停搏和无脉性电活动,推荐剂量为1 mg/次,静脉注射,可每3~5 min重复1次[17]。

5.5胺碘酮

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能够有效的治疗无脉搏室速及室颤。当心脏骤停时,经常规心肺复苏后应用肾上腺素后室颤或室速仍然存在,应首选胺碘酮。

新指南更加突出了胺碘酮作为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主流地位[18]。胺碘酮用法: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剂量为300 mg溶入20~30 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内快速注射,3~5 min后再注射150 mg,维持剂量为1 mg/min持续静脉滴注6 h [19,20]。

5.6联合用药

例如,纳洛酮与肾上腺素有协同作用,促进自主循环的恢复;纳洛酮可阻断阿片肽对呼吸中枢抑制,促进自主呼吸恢复;纳洛酮可解除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提高CPR成活率[21]。且研究发现,长时间缺血情况下,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是单用两者之一的3倍[22-25]。

综上,心肺复苏是最为重要的、基本的、抢救生命的理论和技术,正确选择和灵活应用心肺复苏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宗林,李俊峰. 心肺复苏423例临床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6):80-81.

[2] 李宗浩. 论中国心肺复苏医学的创立与进展[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1-5.

[3] 张桂玲,张琼,邹向阳. 心肺复苏时肾上腺素的使用时机及必要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2,6:653-654.

[4] 刘明伟,曲艳,苏美仙. 心脏电除颤在心肺复苏的应用与时机[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044-4046.

[5] 张新颜,于学忠. 现场心肺复苏中电除颤技术的发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09,14(9):1349-1350

[6] 彭博,齐昕. 心肺复苏的正确选择及灵活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9:61-62.

[7] 章杰,李章平,陈寿权. 心肺复苏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0):953-954.

[8] 李强,蒋亚斌. 急诊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进展[J].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2):143-144.

[9] 于秋飞. 急诊科心肺复苏83例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2008,30(11):672-673.

[10] 王宏丽. 急诊心肺复苏14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1,31(7):22-23.

[11] 张素艳. 心肺复苏成功28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09,36(6):55-56.

[12] 朱向阳,张云梅. 院前抢救中心肺复苏与电击除颤先后次序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8):3574-3575.

[13] 徐辉,万双青,陆春红. 心肺复苏方法进展[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l0,35(3):321-322. .

[14] 杨铁成,李春盛. 心肺复苏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 15(2):188-190.

[15] 赖荣德,梁子敬. 心肺复苏临床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杂志,2010, 39(4):6-7.

[16] 隋向前,邓文,周燕华等. 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12):734-736.

[17] 李春盛,武军元. 心肺复苏的质量、药物选择与溶栓治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1):109-110.

[18] 胡景春,刘晓梅. 院前心肺复苏的治疗进展[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33-34.

[19] 李宗浩,金辉. 论心肺复苏的创立与进展[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0):22-23.

[20] 王效增,韩雅玲. 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1-72.

[21] 秦克秀,赵勇,张泓. 电除颤术在心肺复苏中应用进展[J]. 中外医疗,2012,12:183-184.

[22] 王光建. 心肺复苏新进展[J]. 哈尔滨医药,2011,31(2):129-130.

[23] 李小燕. 心脏停搏148例院前心肺复苏的体会[J]. 广西医学,2011,31(2):129-130.

[24] 王宏丽. 急诊心肺复苏140例临床分析[J]. 临床医学,2011,31(7):22-23.

[25] 谭光林,段文涛,肖莉,等. 胺碘酮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 西部医学,2010,22(3):456-457.

(收稿日期:201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