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辨病与辨证同重,缺一不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辨病与辨证同重,缺一不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疾病史研究表明,识病辨病、以病统证、据病施方,为中医诊疗之原始。徐大椿在《兰台轨范·序》明确指出,“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然而,这种构想并未引起后世足够重视,取而代之的却是“专病、专方、专药”论,由此进入“重辨病、轻辨证”的方向。笔者强调中医辨病与辨证同样重要,废一不可。而且,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病多证,而不是书本里经常讨论的一病一证,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在认清各个疾病的基础上辨证是解决此复杂情况的总体思路。现举1则“三病三证”同现于1例患者的案例。

案例

患者,女,62岁,2013年8月10初诊。主诉:咳嗽、咳痰伴有胸部疼痛1年。

病史 1年前因咳嗽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行多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其后又因胸痛再次住院治疗,西医怀疑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欲行冠脉造影等检查,但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该检查。有高血压病、高血脂、脂肪肝病史数年。平时服用降压药,现血压控制良好。患病以来多处求医,效果不佳。

望、闻、问、切

患者形体偏胖,诉1年来每日咳吐清稀白色痰约200 ml,在家中需自己准备一碗,以备随时吐痰,吐痰前常觉有气从咽喉向上冲撞且觉后背发凉;同时每觉咽喉发瘁,瘁则咳嗽,每日发作数次;胸部两侧疼痛胀闷不适;纳差,二便尚调;舌质偏淡胖,苔白厚,脉弦。

另外,患者诉近1年来,家里琐事繁多,诸事不顺,性情较急,常和家人吵架。

辨病 痰饮、咳嗽、胸痛。

辨证 水饮上冲,肝风上扰袭肺,气滞湿阻。

处方 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自拟蝉龙汤、平胃散加减。茯苓40g,桂枝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干姜10g,细辛3g,五味子10g,法半夏10g,蝉蜕10g,地龙10g,白僵蚕10g,柴胡6g,生白芍2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大枣10g,生姜10g,郁金20g,丹参20g,7剂,水煎服,1剂/日。

2013年8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诸证均明显减轻,现已基本不咳吐清稀白色痰,咽喉痒感消失,胸痛消失,同时食量增加,自觉吃饭有味,视其舌苔仍稍厚,守上方去郁金、丹参,继续服用7剂,以资巩固。10月19日因它病就诊,告知之前所患病症未再复发。

体会

本案最大特点是病机多样,不是常见的“一病一证”,而是“三病三证”同现于同一患者,治疗时按病证同时施治,效果明显,现分析如下。

患者咳吐清稀痰液,舌质淡胖,同时伴有气上冲及后背发凉的表现。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提出了痰饮病的辨治原则,“水在肺,吐涎沫”“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同时结合本患者舌、脉表现,辨为痰饮病无误。其治疗原则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案以仲景之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温化水饮、降逆水气。苓桂术甘汤为仲景治疗痰饮病的第一方,也是温化水饮的代表方,方中重用茯苓,以使痰饮从小便而出。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一者考虑方中五味子有敛气的作用,合桂枝治疗本患者气上冲现象;再者干姜、细辛性味辛热,能加强本方温化的力量。患者在服药3天后痰饮量即减少,7天后基本消失,可见经方疗效之迅速。

本案辨治的难点在于患者之咳嗽病,其咳嗽病并非由水饮引发,而由肝风上袭肺金而引起,此类病症的关键辨治点在于“咽喉发痒,痒则咳嗽”,笔者在临床初遇此类病症以常规用方如桑菊饮、杏苏散、止嗽散等方加减不效,苦心孤诣后摸索一特效方,自拟蝉龙汤(在本刊2013年43期有论述)以治疗此类咳嗽,效果明显。

蝉龙汤基本组成:蝉蜕、地龙、白僵蚕、柴胡、生白芍,随证加减,着眼于平肝、疏肝、清肝。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肝风章节论“缓肝之急以熄风”,选生白芍为缓肝之急;同时仿镇肝熄风汤中麦芽的运用,用柴胡疏肝以顺肝生发之性,柴胡、生白芍合用,柔肝疏肝;又根据朱良春在《朱良春虫类药的运用》一书中的论述,即蝉蜕“不仅能祛外风,又能熄内风”,地龙“平肝熄风”,白僵蚕“散风”“祛风”,用蝉蜕、地龙、白僵蚕三药作为平肝熄风之药治疗本病。患者诉服本方后咽痒不适感消失后,咳嗽也消失了,验证了本方的适应证在于咽喉发痒,痒则咳嗽,不痒不咳。笔者现遇此类病症即投本方,每每见效迅速,疗效满意。

本案还有一个病症即胸痛,其痛在胸部两侧,为肝经所在,结合其舌苔白厚,情志不畅,辨为肝气不舒、气滞湿阻,以平胃散加郁金、柴胡疏肝理气,燥湿化湿,持续1年之胸痛数剂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