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组织行为学》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组织行为学》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工业工程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问卷调查入手,探索和实践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创新式教学方法改革,从课堂教学到期末考试考核,始终贯彻教师主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应用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探究式学习;创新式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引言

《组织行为学》属工业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并应用其原理和方法改善管理从而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是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以及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学科,也是管理科学近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学科分支之一。该课程的学习,将对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今后专业课程学习和工作都有较大帮助。接受该课程教学任务后,一直在思索如何尽其所能将课程上好。首先面临的是教学方法问题,目前,课堂教学多采用所谓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基本依赖教材 “照本宣科”,学生依赖老师宣讲,考试集中复习,死记硬背概念原理,及格万岁。这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简单,认真备课后完整的将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及知识体系教给学生,要求学生诵记于心,教学肯定不会有大问题,然而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决定结合本课程进行创新式教学的实验与尝试[1-4]。

二、创新式教学改革的设计基础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培养自主获取知识能力、挑战已有知识、进而创造知识的人;第二层次是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老师灌输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均可被认为是创新型教育的结果,对于工科更偏重于第二层次人才的培养[5-6]。

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初步确定了从“《组织行为学》课程调查问卷”入手的教师主导,学生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创新教学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生课程学习目的、学习动力、态度以及对课程教学诉求。为此,第一节课首先简单的将课程名称、沿革史、性质、特点以及对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设想给学生讲了后,从我开始,每人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做自我介绍,要求尽量将你个人特点或反映个人性格特质的地方呈现给大家,每人自愿地轮流站到讲台上讲,语言不限,既可以中文、也可以英文,还可以中英文混合。这一环节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它隐含了对“组织、行为、心理”等该课程中核心内容的试验与测试。课前这样的设计,最初是有些顾虑的,担心工科学生可能会出现参与热情不高,出现冷场的情况,但“自我介绍”环节开始后,着实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主动要求发言,其中有六分之一的学生能用较流利英语介绍,有五分之一的同学用了黑板来强化演讲内容,也有个别学生表示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上讲台发言,很受锻炼。自我介绍虽然限定了每人3分钟,但看到大家意犹未尽的样子,真的不忍心打断他们,以至于本来设计好的时间不够而导致拖堂(大家宁愿占用课间休息时间)。第一节课下来,我被学生们的参与热情所感染,也增加了对课程改革的信心。借此对大家刚才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强化其优点。接下来的第二节课便是课程的学习调查,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一方面为科学地教学方法设计、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同时,这也是让学生进一步参与课程教学改革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措施。

具体做法是对选修《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全体学生进行书面、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如下:

(1)大学毕业后计划干什么?

A.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B.到企业工作;C.自主创业。

(2)为什么要选学该课程?

A.为了修满学分,自己没多想,看别人选就跟着选。

B.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3)打算怎么学?

A.随便听听,期末背重点,考及格就行;B. 想认真学好。

(4)你对实行《组织行为学》创新型课程教学改革的态度?

A.很愿意;B.愿意;C.不愿意或无所谓。

(5)写出你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或建议?

第一次课上课的29名同学参加了调查,结果显示,为了修满学分,自己没多想,看别人选就跟着选的12人,占41.4%,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基础而选的17人,占58.6;对于课程学习的态度,随便听听,期末背重点,考及格就行的有9人,占31%,想认真学好的20人,占69%;关于毕业后的计划,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有14人;占48.3%,到企业工作的15人,占51.7%;在对创新型课程教学改革的态度方面,表示很愿意的有23人,占79.3%,愿意的4人,占13.8%,不愿意或无所谓的仅有2人,占6.9%。为了进一步分析毕业趋向不同的群体对学习该课程的不同态度,以便今后有针对性的施教,对问卷调查中问题的相关性又进行了分析,其中,考研究生或考公务员的14人,有8人是看别人选就跟着选的,有6人为学分而学,考及格就行的有6人,不愿意或无所谓2人。可见,考研或考公务员的群体对非考研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如直接就业的群体。这一结果为我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对教学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的分析中得出,百分之百的学生对目前常采用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明确反对,期待进行教学改革,并希望本课程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新教学内容,学到更多更新的有用知识。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很高,也说明教学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创新式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以上调查的结果,提出了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当我把该方法的要领给同学们讲解后,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7-9]。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寻找志愿者,协助进行分组、师生之间信息的实时沟通等管理工作,学生来自三个自然班,全部打乱分组,每组5-6个人,各组成员尽量和上次不同,小组长也轮流担任,并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内的分工和协调,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同样锻炼的机会,并锻炼同学尽可能和不同的人进行合作共事的能力。首先根据本次课程中的核心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途径,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初步探索和研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再经小组充分讨论,形成小组的解决方案,制作幻灯,课上进行汇报交流,每组汇报10-15分钟,不安排固定的汇报顺序,“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d)”,每次汇报的同学也必须不同,这样下来,所有的学生至少能代表小组汇报一次,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汇报后本组同学可以补充,但要控制时间,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质疑和研讨。根据汇报情况教师给每个小组打分,作为平时成绩,而每个小组成员的本次得分全部相同,由于每次汇报交流的题目相同,对比性强,又不固定顺序,所以大家在课下准备的都很充分,无论是讲还是幻灯都做得很好;此外课上也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讲,希望挣得先机的优势而得到高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汇报的同时,教师进行点评和对比,提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表扬赞赏为主”,当然对于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教师将给以特别的强调。同时,在点评时,时刻牢记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如针对考研的学生,注重其理论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对面临找工作的同学,提醒他们注重其形象、语言、目光、肢体动作等的仪表仪态。

在点评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利用学生汇报交流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进入下一章的主题内容,也就是提出下一次讨论的问题。各小组在课堂上汇报时,同学们对同一问题都避免重复,且观点都力求不同,思想发散,精彩纷呈,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极大调动,学到了更深刻更灵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开阔思路,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每节课教师要做高屋建瓴的点评,就必须认真备课,同时,要实时引导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掌握,看似不经意,但其实要求教师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并具备较强的统筹能力,这样一个问题套另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不断探索的兴趣和动力。例如我的第一次课 (介绍、对该课程的安排设计及要求)上,大家明白理解了该课程的创新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反应和调查问卷结果,在第一次下课前,对学生提出了该课程名称是《组织行为学》,那么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是什么?由此些概念,你能展开想到该课程与管理有哪些关系?学这门课有什么用途和意义?等等。引导学生从自身实践中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和知识点。如通过我们班现实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活动,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组织?哪些要素组成了组织?怎样管理行为等等。第二次课,当学生在汇报交流对“组织”的理解时,就顺便提出我们这个临时小组是否属于组织?由哪些组成要素?根据学生的回答,又引出第二章的主题 “个体”的概念。

考试既是对本门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为此,确立了紧紧围绕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并根据我的观察,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校学生餐厅用完餐后不送餐具的就餐行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同学们各自进行独立调查,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深刻剖析大学就餐秩序的社会环境,心理环境、人文环境、群体与个体、组织行为等,提出大学生饭后送餐具的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办法、实施步骤等,并在考试论文提交后组织了最后一次研讨,研讨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思路和想法,表现了同学们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感到莫大的成就,最终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调查报告,提交给了学校相关部门。这种考试方式提供了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空间,既避免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空谈,更避免了学生从网上下载应付的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为了使创新教学活动更加顺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融洽,还同时采取感情上拉近与同学们的距离,主动关爱学生的情感激励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如利用自己业余时间主动去寝室看望生病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约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问题,力图成为学生最信任最亲切的人,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有力地保证了《组织行为学》创新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

本次课程32学时,所有的学生全部至少主讲一遍,同学们普遍反映刚开始在众人面前讲话的紧张现在变得沉稳淡定多了,刚开始“不合群”的同学,团队意识增强了,过去不够讲究的学生,也开始注重仪表仪态,就业面试的信心更足了,普遍认为这些进步比学习这门课拿到的学分更宝贵。

四、结语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创新式教学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中分小组的协同学习过程,隐含了组织、行为、领导和管理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要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实践训练,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创新式学习方法是组织行为学课程适宜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既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多的时间,又要投入情感,用责任心、用爱心去教学。通过本次教学也使得自己教学经历更丰富,进一步体会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才能在明天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瞿群臻.《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教改模式探讨[J].企业导报,2011,15:197-199.

[2]苏力.数量与质量,教育思想与理论[J].2010,2:1-5.

[3]王.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4-4,6.

[4]毕艳杰.关于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1,32:90-91.

[5]胡宁,曹燕萍.基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105-106.

[6]王刚,李志祥.美国本科教学改革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26-129.

[7]王志军.用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6(26):23-24.

[8]沈晴霓,卿斯汉.“操作系统安全”课程建设与多模式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15-117.

[9]杨柳新.浅谈学生自主探究式“基础"课教学[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201):50-52.

作者简介:李新娟,女,博士,副教授,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河南理工大学国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