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螃蟹也环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螃蟹也环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城市和农业循环起来,这样致力于低碳农业的发展,解决城市难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的企业,他们拥有的才是中关村真正的未来。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的9月16日至10月7日是江苏固城湖的螃蟹节。和往年一样,今年的螃蟹节,依然游客如云。

在阡陌交错、绿树成荫、天水一色、鸥鹭翔集的自然环境里,品尝着生长在碧波荡漾、清纯如镜的“水晶宫”里的固城湖大闸蟹,实乃人间一大美事,那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形肥厚、肉质鲜美、风味独特的螃蟹,着实令人垂涎欲滴。

难怪梁实秋先生曾在他的文章中如此深情地提及:“黄澄澄的蟹油一层,香气扑鼻。一碗阳春面,加进一二匙蟹酱,岂只是‘清水变鸡汤’?”

作为江南的“鱼米之乡”,高淳怀抱碧水清波,背倚重峦绿林,宛如一幅山水画舒卷在省会南京南郊。在32万亩水面中,天然水面就达24.5万亩,这成为高淳优良螃蟹成长的温床。

2009年,高淳螃蟹生态养殖面积达18.5万亩,95%以上养殖的是备受市场青睐的“红膏蟹”,产值可达4亿元。目前高淳已形成永胜圩、团结圩等五个万亩生态养殖基地及10万亩河沟精养基地。而来自中关村生物科技企业嘉博文的生态养殖基地就在其中。

悠悠恋蟹情

中国人喜欢吃螃蟹,历史由来已久。早在3000年前,文献《周礼》中就有周天子食蟹及蟹酱的记录。

而到了群雄并起的先秦时期,这种有着坚硬甲壳的“八跪二螯”的动物已不再是王室贵族的专享,进入了先民的视野。《国语》中记载,有一年吴国闹蟹灾,“稻蟹不遗种”―横行的螃蟹吃尽了稻种,农民颗粒无收。这透露出吴国―今天江苏境内已经是螃蟹的大本营了。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这段话常被后世文人借用,但不知此人就是中国第一个蟹的狂热爱好者毕卓。从此,持螯赏菊、举觞吟诗成了传统文人的豪放吃相。

创制东坡肉的坡也是一个爱蟹人,他曾经以诗换取朋友两雌两雄的大闸蟹,给我们留下了《丁公默送蝤蛑》这首绝唱,其中有“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后来他还写了不少咏蟹诗,记录了当时吃蟹的方式与气氛。

陆游也是嗜蟹人,许多诗中都记载了他食蟹的经历,“有口但可读《离骚》,有手但可持蟹螯”。中国文人酸劲就是这样熏人,以为光吃蟹喝酒太俗,一定要捧一本书,才算得上雅事一桩。不过他有一首诗写得真好:“团脐霜螯四鳃鲈,樽俎芳鲜十载无,塞月征尘身万里,梦魂也复到西湖。”诗后还有一个注释“西湖蟹称天下第一。”诗中的蟹与四鳃鲈鱼成了他离家十年后思念家乡的标志性寄托,这也是中国文人的传统。

吃蟹最痴迷的当数清代戏剧家、诗人、小说家李渔,他在《蟹谱》中写道:“以是知南方之蟹,合山珍海错而较之,当居第一,不独冠乎水族,甲于介虫而已也。”他还总结出一套食蟹经,吃蟹的顺序和手剥的体验都写得非常真切。晚年穷困,每年蟹市未到,先一点点存钱,家里人称其为“买命钱”,蟹上市了,购进一批养在大缸里,一直吃到下市,每天五六只,他还将秋天称作“蟹秋”。

清代康雍乾三代,经济繁荣,吃蟹成为江南的一种时尚,除了上述的李渔,还有写《随园食单》的袁枚和洪亮吉、李瑞清、黄子云等也都是一个个蟹痴。

而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那顿豪华版蟹宴则是红迷们津津乐道、红学家反复考证的情节,史湘云操办的蟹宴不仅带来了可以大饱口福的美味,也为大家带来了难得的诗情与豪情。素以诗风哀婉著称的黛玉也写出“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这样豪放的诗句来,而宝钗也写出了“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样虽然尖刻,但也不得不称其为写蟹之绝的佳句。

不少港台明星个人资料中“喜欢的食物”一栏都赫然写着大闸蟹,庾澄庆、刘若英、苏慧伦、任贤齐等人,都是座上常客。对他们来说,每年刻意或是不经意地过来吃是有“传统”的,大概有五六年到七八年是这样了。每到这个季节,他们就飞过来推销新唱片,借此机会亲近一下大闸蟹;还有为了大闸蟹特意过来的。一顿吃的较多的大概是刘若英,最多的一次一共吃了8个。而徐怀钰也比较能放得开吃,4-5只大闸蟹都不在话下。吃大闸蟹最厉害的要数庾澄庆了,他一次能吃十几只,吃完了还要再打包带回家,吃不了兜着走。

清清蟹塘水

古人恋蟹,固有他们那个年代的情趣,但有一点和现在人的追求是一样的,那就是迷恋螃蟹细嫩的肉质和鲜美的味道。螃蟹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核黄素、维生素A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但现在市面上采用传统养殖方法养殖的螃蟹,要达到如此美味实乃不易,姑且不论这种养殖方式会带来淤泥沉积、池塘老化等问题,光是添加了抗生素的饵料就会带来一连串的健康和环保隐患。

令人欣慰的是,生态养殖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蟹农所采用。

好水好蟹好味道。最近,在固城湖承包了3000亩蟹塘的老王,怎么也抑制不住异常激动的心情:“从目前‘打样’的情况来看,螃蟹平均规格都在三两以上。”

24小时在线监测蟹塘水质,3000亩蟹塘专门留出10%水面用来处理尾水,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对老王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尤其是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蟹塘水面变得异常紧张,在寸土寸金之地,腾出巨大空间来种养水草,那会被认为是愚人之举。

“以前养蟹都是‘靠天吃饭’,碰上气候反常、或者天灾人祸,蟹的存活率就不高,每亩蟹塘的效益仅有1000元左右。现在有了这种生态养殖模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也让螃蟹更‘健康’,每亩池塘的效益估计会超过3000元。”

老王的蟹塘运用物理、生物、生态学方法,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同时数字化的水质监测设备可以对养殖尾水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有着十多年养鱼养蟹经验的老王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前养蟹不讲究科学,一味地投放饵料,追求产量。殊不知,螃蟹也需要多元化的食物。

今年老王养蟹采用了一种叫“BGB”的微生物饲料,这种河蟹饲料,利用屠宰下脚料(例如鸡肠)经过发酵获得肠胰蛋白酶、微生物代谢产物,它含有螃蟹生长所需的全面营养,能在螃蟹脱壳时补充钙质,从而使得蟹壳饱满。

“BGB”微生物饲料中的微生物活菌高达107/g,这能明显增强蟹体抗病能力,改善螃蟹消化吸收,提高河蟹对饵料的消化率及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污染,避免小杂鱼喂养模式中的杂菌污染,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更为神奇的是,蟹体排泄物能有效分解底泥附近的总氮、总磷,从而明显改善水质,大大减少水体消毒时抗生素的使用量,做到螃蟹养殖全程不用任何药物,真正实现清洁养殖、环保养殖。

老王采用的生态养殖模式中,还有两大杀手锏,那就是底泥除苔技术和水草防病技术。我们知道,塘体养蟹使得塘底长期处于厌氧状态,这很容易滋生有害厌氧菌和病原菌。在低水期间,采用BGB微生物肥料菌剂和系列光合菌等微生物技术,能增强水草的抗病能力,改善水草的光合作用能力,从而保证水质和螃蟹健康。

通过改善螃蟹的养殖环境和合理的食物链条,使得螃蟹膏黄肉甜,风味自然。老王告诉笔者,等蟹爬上塘口,蟹季到了,他将举办一场螃蟹擂台赛,晒晒自家的生态蟹,讲讲科学致富经。

深深养蟹术

老王采用的“BGB”微生物菌,是由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揭开“BGB”微生物菌的神秘面纱,我们会发现一个震撼人心的微生物资源循环产业链。

让我们看看这样一幅画面:在北京上地的街道,每天都会活跃着一种封闭厢式汽车,成桶的泔水从餐馆运出来,被自动提升送进车厢里。挨家收集完几十家餐馆的泔水后,这汽车会直接开到上地城铁站附近的一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

每天路过此处匆匆赶路的上班一族,似乎没有发现地铁站旁的这家挂着“嘉博文”招牌的字样的房子里,每天做着的却是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新兴产业。

这家起源于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资源循环技术,让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吃”进1吨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经过8小时左右的高温好氧发酵,就能生产出0.6吨高能量、高活性、高蛋白的活性微生物菌群。

据了解,运行4年多的上地街道餐厨垃圾处理站,已经处理了上万吨餐厨垃圾,再生产品加工成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连续3年在北京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养殖中应用,北京110个果园、40多个菜园因此产量增加,品质提升。这让嘉博文在业内大名鼎鼎。

这就是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微生物资源循环产业链。

于家伊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北京全部推广应用餐厨垃圾资源循环处理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日产1600吨餐厨垃圾的治理难题,使生活垃圾减少2到3成,还可以带动全市1.58亿只(头)畜禽的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养殖场内氨气减排81%,二氧化碳减排34%,每年节约31万吨饲料粮,相当于节省两万公顷耕地;并且实现20多万公顷绿色有机种植,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0.2%,削减3万多吨化肥施用量,相应土壤减排COD6000多吨,减排氨氮1000多吨。

目前“BGB”微生物技术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嘉博文公司也因此被评为“2006年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卓著的十大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之一” 。2007年1月,世界著名投行美国高盛集团、世界著名饲料生产公司美国康地集团、亚洲最大的食品航母上海光明集团等入股嘉博文公司,投资1.65亿,助力嘉博文公司2011年左右登陆国际证券市场,成为跨越环保和农业产业的国际化大型集团企业。

不难想像,嘉博文这样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解决着城市的最大难题,而他们的产品却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农村,伴随着农副产品品质的提高,这些有机、绿色、生态的产品再次回到城市。让城市和农业循环起来,这样致力于低碳农业的发展,解决城市难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的企业,他们拥有的才是中关村真正的未来。